地理新课程对师资培养的需求研究
2009-09-29南月省连进元等
南月省 连进元等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尤其是建国以来,所确立的定向师范教育体系,源源不断地培养了一批批的教师,在支撑我国的基础教育、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正全面、深入地推进。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教师,因为教师是新课程的一线实践者。因此了解新课改对师资培养的需要与要求,尽快培养既能适应又能促进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直至成功的师资,是师范院校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和应尽的职责。
一、培养合格的地理师资是高师地理专业的职责
师范院校是未来中学教师成长的摇篮。培养合格的中学地理师资是高师地理专业的天职。合格的地理师资,要具备高尚的师德情操,掌握现代的地理教育、地理教材、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及学生学习心理等理论,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践技能和中学地理教学的研究能力等;合格的地理师资,要能满足基础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既能适应中学地理教育,又能促进地理教育改革;在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今天,高师地理专业培养的合格师资还要具有创新素质,即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高师地理专业应以培养合格的地理师资为使命,从教育理念、培养规格到课程体系、教材结构以至教学方法、考评制度等方面进行整体反思和改革。
二、地理新课程需要提升师资专业素质
1、加强对师范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我国古代就有教师道德规范,如“身为正仪”、“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不隐其学”、“以严率众”和“安贫乐道”等为今天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自古以来,人们眼中的教师形象都是清贫、勤恳、兢兢业业、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教师更赋予新的要求与希望——爱岗敬业,严守职业道德;举止得体,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实事求是,善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保持健康体魄,精力充沛等,这些要求和希望都是师范院校在对师范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中所要做到的。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孤僻、任性、个性强,如果没有完善的教育、科学的引导和实践的磨练,往往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独来独往、自以为是、人际关系紧张,再加上一定程度的自私,所以出现“不好使”的现象是不足为怪的。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和课程加强对师范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师范生的职业素质,使未来的教师既能继承传统的中华民族美德,又能根据新时代的需要,在学校就树立规范的职业道德基础,树立稳固的专业思想和敬业精神,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认识到教师职业需要的是奉献精神、任劳任怨精神、高度责任感、自信心、丰富的知识和教书育人的实际能力等,这些都不是一时一事的,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需要抱有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态度,必须热爱教育事业,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兴趣和能力,有关心爱护学生的热情,并掌握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恰当方法,如果只是把教师职业当作“混碗饭吃”的手段,就是对社会、对国家、对学生甚至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当教师不可能升官发财,也不可能指望名满天下,从教人员必须有“平平淡淡最为真”的心态和“俯首甘为孺子牛”踏踏实实的人梯作风,爱岗敬业,以平常心态对待名和利。
2、加强对师范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传道、授业、解惑”是我国自古广为流传和认同的对教师职责的精要描述,在今天我们用新的观点来解释教师所传之道、所授之业及所解之惑仍然是适用的。作为教师就要掌握恰当的“传道、授业”的方法途径,熟练引导“解惑”的思路技巧,所以要加强对师范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在学校不仅要学好基本教育理论知识,还要加大教育实践训练力度和时间。地理专业的师范生在学好地理专业知识、地理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要进行地理教学三版技能、教学设计、说课、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制作等一系列的职业技能实践训练,还要到中学一线进行教育实习,全面接受教学实践锻炼。河北师范大学近几年将师范生8周的教育实习改为半年的顶岗实习,学生到校如到家,全面承担地理教学任务、班主任工作,同时还进行教育调查等全面锻炼,使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大大增强。顶岗实习回来后到中学应聘,基本素质展示完美,很受中学欢迎。2005级师范生今年3~7月进行顶岗实习,有的就被中学提前录用了。某大学附属中学向全社会招聘一名地理教师,报名投简历者十几名,有部属师范院校的硕士生,有省立师范大学的本科生,还有教学一线有经验的教师,经过说课、讲课、笔试和答辩四项考核,河北师范大学的一位应届毕业生稳拿了四个第一而被录用,足以说明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是学生就业的本钱。
3、加强对师范生进行新课程培训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向其全面、深入推进,这次课改是整体改革,从教者不经培训不得上岗。师范生毕业后到中学任教,逐渐面对的都是新课程、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材、新方法、新评价等,要使师范生一到中学就能进入教师角色,适应新课改、胜任新课程,就需要在师范院校完成新课改的一系列培训,使师范生了解新课改的背景和进程,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熟悉地理新教材,掌握新课改倡导的新教法、新学法和激励性评价的方法等,全面提高对新课改的适应能力和胜任新课程的能力。
三、地理新课程需要改革师范专业课程
“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是高中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这突出体现了新课程的适应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地理学科设了三个必修模块(必修1、必修2、必修3)与七个选修模块(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选修模块涉及的知识几乎囊括了高师地理专业现设的主要专业课程知识,中学现任教师胜任起来有难度。针对新课改需要加强以下两点。
1、针对新课程需要开设相应选修课和技能训练
高师地理专业为新课改培养需要的地理师资责无旁贷。新课改对师资的需要,就是师范院校培养师资的标准,要了解新课改的需要,针对新课改为师范生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和技能训练,如针对高中新课程7个选修模块开设相应选修课程和技能训练,使师范生在学校里就具备了新课改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到中学后不仅能适应新课改,而且能成为新课改顺利实施的促进者。
2、针对新课程需要开展相应课题研究和教改探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整体改革,诸多亮点让人们耳目一新,如课程的三级管理机制、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等。课程的三级管理机制,给广大教育者提出了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任务和要求。在调查中发现,各中学对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存有诸多困难和困惑,其中最大的难点是师资的开发能力和精力。高师院校要针对中学的这些难点,组织师范生在学校开展相关的专题研究,如“地方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教育评价改革”、“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使师范生在学校就掌握了这些专题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到中学后能很快成为新课改的促进者。
四、地理新课程需要创新型师资
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资要成为新课改的适应者、促进者,这是毫无疑问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是改革创新的时代,是竞争和挑战更加激烈的时代。改革则存,创新则发展,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主流,也是为我国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必要基础。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大量的创新型教师。加快创新型师资的培养,不仅是教育创新的呼唤,也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历史必然。创新型师资必须具备创新型的能力结构,即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善于突破原有的、凝固的思维模式,擅长进行知识的更新、重组,善于发现新旧知识的新联系及事物之间的新联系;善于审视现在、洞察未来,能敏锐地预见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变革对师资素质的要求等。高师院校应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师资队伍,把培养师范生的创新素质作为高师院校素质教育的核心。
在培养师范生的创新素质中,要改革课堂教学行为,激发师范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科学定位师生关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形成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的学风;积极转换角度展开想象,加强探究式教学,善于突破思维定势,发展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等形成思维创新;同时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研究实践中体验成功,培养意志,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