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教学构想

2009-09-29李凤英

地理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差异区域探究

李凤英

点击课标

以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区域差异。

设计思想

必修3是在必修1讲述自然地理和必修2讲述人文地理之后的第三个必修模块。本册地理学中的区域研究,往往是前面两册书中所学地理规律与地理原理的应用,如本节课“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就是必修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实践中的应用。区域地理是研究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区域特征的形成,是地理环境各要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地由某一地理要素所决定的。因此,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运用综合法,从整体上认清区域内部各种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同时重视区域差异的把握。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及三大自然区区内的整体性和区间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掌握分析任何区域地理特征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三大自然区不同的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强烈的好奇心、积极的参与热情,因此应发挥地理学科优势,运用板图、图像和精美的课件设计,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优效性。另外,可构建符合学生需求的探究课堂。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心理特点设计问题情境,铺设适当的台阶,以利于学生合作探究,但要避免跨度太大造成的学生思维障碍。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创造性,要有让学生惊喜的东西。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认知、学会欣赏自我,为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提供适宜的舞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健康成长的沃土。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归纳、总结、比较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培养学生读图、思考、应用能力,注重地理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的训练,养成准确全面获取图文信息的学习品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案例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勇于表达、交流、反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问题情境设计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地理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教学活动设计

复习回顾:

(1)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有哪些规律?

设计意图:这些原理与规律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且学习已近一年,复习应稍多花费些时间。

一、自主探究: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出示“中国空白轮廓图”,同时给出学生活动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1956年,中国成立了自然区划委员会,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任副院长,进行综合自然区划的研究。根据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的差异,把全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域。

学生活动:

(1)自主探究,尝试在空白图上画出中国三大自然区。

(2)学生展示成果,并说出划分依据。

同学们参与的热情高涨,给出了七八种设计方案,并阐述了自己的设计依据。

设计意图: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与我国地形、气候(如三级阶梯、400mm等降水量线)等知识密切相关,又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形成原因相关,综合性强,由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创设浓郁学习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出示“中国三大自然区”图:要求学生看看专家的意见,对比自己的划分方法,有哪些不同?

面对专家给出的方案,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学生答案与专家相同或相近,感觉特自豪,有的学生答案差异较大,急着找原因。

教师因势利导:专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在不同回答的基础上,用幻灯展示中国三级阶梯和中国年降水量图,并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完成下列填空:

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决定区域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________和________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设计可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地理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过渡:三大区之间的自然差异明显,但在每个自然区内部则表现出相似的地理特征。请同学们读书,试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三大自然区内部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

二、合作探究:三大自然区的地理特征

1、三大自然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生活动:

(1)独立思考: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三大自然区内部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

(2)合作探究:由各小组组长主持,讨论交流个人所得,合作学习。教师对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过程实施有效地指导和控制。

(3)成果展示:

东部季风区

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天然植被:森林和森林草原-森林土壤

第三级阶梯,地势低平-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大部分为外流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深居大陆,气候干旱-植被:草原、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盐分含量高

第二级阶梯,降水少-风力作用地貌,河流少,内流区,成水湖

青藏高寒区

高寒气候-寒冻荒漠广布-缺少发育成熟的土壤

“中华水塔”、湖泊众多、冰川广布

2、三大自然区地理特征差异的比较

学生归纳完成:对照课本表1-1-1“三大自然区地理特征表”,落实所学知识,并进一步明确自然地理环境的比较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5个方面来进行。

设计意图:先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分析三大自然区的地理特征,从整体上认清区域内部各种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再通过列表比较三大自然区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学生明确自然环境的五大要素(气候、地形、植被、土壤、水文),在一定的地域内,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要素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师: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那么,每个自然区内部存在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吗?

三、拓展探究:自然区内部的差异

学生观察、分析三大自然区的地图,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三大自然区内部的差异分别是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垂直差异。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纬度地带性差异-热量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西差异-经度地带性差异-水分

青藏高寒区-垂直差异-垂直地带性差异-水热

小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差异无处不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等5个方面,其中气候和地形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组竞赛:说出东部季风区的南方和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以说出最多者为胜。

教师引导学生对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如学生列举的旱地和水田属于耕地,耕地是人文环境,而不是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思维、巩固知识。

猜你喜欢

差异区域探究
相似与差异
设问引导探究
分割区域
擦桌子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区域发展篇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