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女工靠产销糖葫芦赚取上亿身价
2009-09-29陈伟周文
陈 伟 周 文
朱呈琛想:这山楂可是做糖葫芦的好材料,就算自己做不出来,说不定临沂有人要,自己干脆冒点风险,帮帮这位可怜的大爷吧!朱呈琛付了老农200元定金,让老农把他种的山楂直接送到临沂去。
第三天,4辆大拖拉机给朱呈琛送来了9000公斤山楂,这么多啊!朱呈琛还真没想到,她看着眼前堆成小山一样的山楂犯了愁。这几千元钱从哪里来?家里一向都是丈夫当家,她不晓得怎么跟丈夫开口要钱。等到山楂都卸完了,她只好骗丈夫说南方有一个朋友让她帮忙收山楂,才向丈夫借了5000元钱。
钱付了之后,朱呈琛就赶紧在临沂找买家。可是市里惟一的大糖葫芦厂有固定的货源,根本不需要山楂;一些小作坊倒是需要,可要得不多。
朱呈琛的丈夫王仪伟付了山楂钱后,左等右等,可就是不见妻子所说的南方那个收山楂的朋友。
一场争吵不可避免地在夫妻之间发生了。朱呈琛赌气说:“这批山楂要是卖不掉,我就把它们做成糖葫芦卖出去!”王仪伟说:“你要是想丢人现眼,去做糖葫芦卖,就自己找个地方去搞……”
朱呈琛的脾气也上来了,她一发狠,对丈夫说:“好,我搬出去!”
研制新式糖葫芦
朱呈琛就这样搬出了家。她在离家不远的另一个巷子里找到一处废弃的民房,暂时住了下来,并开始研究“新式糖葫芦”。
糖葫芦到底怎么做的,朱呈琛几乎一无所知。最初她依照街头上的糖葫芦,买来一大批塑料包装袋和几大袋冰糖,可是接下来怎么办,她就不知道了。眼看山楂堆越来越热乎,再不处理就会烂了,她越来越坐不住了。她想,要不,去糖葫芦厂里看看?当天黄昏,朱呈琛朝糖葫芦厂走去,但由于事先没有联系,到了厂门口,七八条大狼狗竟然一起扑了出来,吓得她落荒而逃。她心想,这糖葫芦有什么难做的,不就山楂外面加一层糖糊糊吗?她决定回去自己研制。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11月中旬就下起了雪。王仪伟终于放心不下,悄悄来到朱呈琛的住处。他发现,妻子的住处竟然堆了一堆雪——下雪时漏的,除了几斤山楂、几斤糖之外,就没有别的东西了……当天晚上他赔礼道歉把朱呈琛请了回去,并买了一大堆跟糖葫芦有关的书和熬冰糖的用具。
条件好了,朱呈琛做起事情来就方便了。她白天走访一些做糖葫芦的小作坊,晚上就自己在灯下忙碌。这期间,她发现北方有那么多做糖葫芦的,却几乎没有人真正把糖葫芦当成一项事业来做。比如所有的糖葫芦竟然都是有核的,为什么没人为顾客着想一下,去了核呢?大家爱吃糖葫芦,无核的肯定比有核的更受欢迎。这么一想,她就发动孩子跟自己一起做。晚上,孩子挖核,丈夫做小竹签,她就熬冰糖。
用了将近3个月,朱呈琛终于做出了经一批无核冰糖葫芦。这时,2000年春节到了,朱呈琛想,今年春节可以给家里人来点惊喜!
春节时回娘家,她什么礼物都没带,就带着自己做好的一箱冰糖葫芦,想让家人评价一下。别的人倒没啥感觉,可她的大姐把糖葫芦吃下去,假牙给粘掉了。
回到家后,朱呈琛就琢磨:怎么会把大姐的假牙给粘掉了呢?肯定是糖熬的火候不对,糖熬嫩了就粘牙,熬老了就苦。怎样才能把握好火候呢?她想到有一位熟悉的大师傅做的拔丝山药在当地很有名,做这道菜也有熬糖这一工序。于是,她上门请教,可那位师傅说什么也不愿意把这技巧告诉她。没办法,她只好在师傅转身去拿山药时,把藏在袖子里的温度计插进锅里测温度……
回家后,朱呈琛反复试验熬糖温度,终于做出了既不粘牙又不苦的无核冰糖葫芦。
实验成功后,朱呈琛信心大增,决定继续研制糖葫芦。有一次,看到儿子吃的月饼,她突然灵机一动:这糖葫芦是无核空心的,难道里面不能填充一些东西?在丈夫的帮助下,她给糖葫芦去核的地方填充了巧克力、果酱甚至熟牛肉等。她把夹心糖葫芦再拿给大姐和父亲尝,都说好吃。
“基本功”有,朱呈琛接着就注册了“朱老大”的商标,同时又贷款5万元在山东联系了一家包装厂,生产了一批印有“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字样的包装袋子。虽然当初购买的那9000公斤山楂,除了实验用掉几百斤以外,全部烂掉了,但她仍然决定大干一场。她用贷款的钱租了一间房,添置了生产工具,雇了几个人,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2000年4月5日,是朱呈琛终身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朱呈琛和她的员工们小心翼翼地将夹心糖葫芦摆下临沂市的大街上,等待市场对他们的“裁决”。
刚开始,吆喝了一阵,没人注意。过了一会儿,一个眼尖的姑娘首先发现了这些糖葫芦,兴趣盎然地说:“来一个尝尝。”这姑娘刚咬了几口,就大声赞叹道:“哎呀,好吃,好吃!”一听说好吃,周围的行人“呼拉”一下就围了上来。随后,更多的人受到了感染,向这里涌来。仅仅一天,700支夹心冰糖葫芦全部卖光。
全家群情振奋!最高兴的是朱呈琛的父亲。看到女儿竟然被一大堆烂山楂带着做了一番事业,高兴地说:“奇迹!小小糖葫芦成就大事业。”
趁势把糖葫芦产业做大
“朱老大”的名声很快就在临沂的大街小巷以至省内外的大中城市叫响,常常有人说:“喏,来串‘朱老大吧。”人们见了朱呈琛,也总是朱老大长朱老大短的,朱呈琛的真名倒被人们淡忘了。
对于这种奇妙的变化,朱呈琛不仅不气恼,反而很高兴,因为她已经敏锐地感觉到,“朱老大”作为一个商业品牌,已经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喜爱,是一种无形商业资本。但只有在全国迅速寻找到稳定的经销商和代理商,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才能尽快占领各地的冰糖葫芦市场。从那一年冬季开始,朱呈琛就招募人员,奔赴全国各地。经过努力,“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渐渐在山东、江苏、浙江、湖南、四川和新疆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发展了100多家经销商和代理商,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销售网络。
但是,临沂地区的山楂,在朱呈琛成功开发出夹心冰糖葫芦后,价格已经编高。从外地运输,由于路途遥远,必然造成损耗,朱呈琛后来采取了依托原料产地,就近发展冰糖葫芦分厂的举措。从2001年创办第一家分厂,到2004年12月,她已经先后在全国各地发展了14个“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分厂,其中在大连就有7家。
接着,朱呈琛和她的一班人马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精品。他们借鉴冰糕的包装技术,实现了夹心糖葫芦的精美包装;同时还针对传统冰糖葫芦不易保存的特点,成功研究开发了不化糖的“新品夹心冰糖葫芦”。该产品最大的特点是能在常温下保持3个月不化糖,并且不影响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口感。该产品一上市,就大受顾客青睐,并很快成为人们馈赠亲友的美味小吃。
这时,朱呈琛的夹心冰糖葫芦,已经拥有包括豆沙、草莓、果酱、巧克力等在内的十几个品种。产品以其独特配方、新颖创意、精美包装和爽脆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不仅获得了“世界蓝天杯金奖”,还被中国食品博览会推荐为名牌产品,并被国际风筝联合会指定为惟一特许精品、吉祥物和专用产品。到2004年底,仅“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一项的年销售利润就突破了300万元大关。
随着“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在全国热销,朱呈琛又趁势借助“朱老大”的名声开发了相近的新产品和同类产业。很快,她的30多个产品的“朱老大”速冻水饺就推向了市场,在临沂地区日销售量达到8吨,连上海市也有400多家超市热销。当她的“朱老大饼子村”开业时,全国就有20多家饭店要求加盟。随后,她又办起了“运达出租三轮公司”,吸纳下岗职工,逐渐发展到拥有出租人力三轮车600多辆的规模。
紧接着,“朱老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成立!朱呈琛这个昔日在刺骨的凛冽寒风中沿街叫卖的“下岗嫂”,经过几年的打拼,终于坐到了包括冰糖葫芦厂、速冻水饼加工厂、饼子村、三轮车出租公司和夕阳红老年公寓等5家企业总裁的位置上。
集团公司成立后,朱呈琛的企业继续如一列开足马力的火车,高速地行驶着。有一组数据最能说明这个问题:截至目前为止,朱呈琛的企业已经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员工1500多名,年销售收入达到几个亿。对未来,朱呈琛信心满怀:“今后的发展路子,仍旧是依靠夹心冰糖葫芦,将‘朱老大品牌叫响叫红全中国,最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