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承接力发展模式研究
2009-09-28李捷
李 捷
[摘要]本文对产业承接力的构成进行研究,并对龙海承接台湾、厦门产业转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有效承接转移产业具有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借鉴龙海承接产业转移的成功经验,对如何培育和提升地区的产业承接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产业承接力、产业转移
一、导言
研究对象。龙海地处闽东南沿海、九龙江下游,东临台湾海峡,与厦门同处一个海湾,是海峡西岸的新兴港口城市。龙海是福建省重点侨乡之一、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县(市)和台商投资密集区。[1]
研究意义。有效承接转移产业具有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但并非所有承接产业转移都能达到预期效果,存在着如盲目承接,缺乏必要的环境与条件,落地产业难以生存与发展等问题。研究如何培育和提升地区的产业承接力,借鉴承接产业转移的成功经验,有利于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产业承接力发展模式
1、产业承接力的概念
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即产业承接力。产业承接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所拥有的,凝聚吸引转移产业,准确选择转移产业,接纳融合转移产业,进而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1]
2、产业承接力的构成
产业承接力包括二个部分:一是集聚转移产业的吸引力,即由于比较优势所具有的吸引转移产业的能力;二是甄别转移产业的选择力,即从备选转移产业中选择最佳者,选择恰当承接时机的能力。
(1)产业吸引力。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为成为产业承接地而努力;承接地必须具备一定吸引力,才能在争夺产业转移的竞争中取胜。吸引产业转移的动力有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产业协调配套以及政策吸引力等:
自然资源禀赋、劳动力、资本与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拥有状况及成本对产业转移有极大的影响。拥有廉价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低、创新能力强、资本收益率高的承接地拥有更大吸引力。
需求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市场需求的规模越大、质量越高、潜力越大、开放程度越高,越能激发产业的竞争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产业协调配套反映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相关产业越完善,金融、保险、物流、信息等支持性产业越健全,越能吸引转移产业。
政策吸引力反映政府限制或支持某些产业发展的态度与行为。政府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完善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法规、良好的治安环境等,将能吸引更多转移产业。
(2)产业选择力。承接地也应从自身利益考虑产业转移。产业选择力从若干转移产业中选取最佳入驻者,并确定承接的最佳时机,确保产业承接决策的准确性。
其中,信息搜集处理反映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人才的拥有和利用情况。信息能力越强,越能获取充分、准确、及时和有效的决策信息,有利于对备选转移产业的鉴别。
可研论证反映战略决策人才、决策方式和咨询机构的状况。可研论证力越强,越能从现实需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先进性和环境污染性等方面对备选转移产业进行论证,产业承接决策就越准确。
3、产业承接力的功能
产业吸引力发挥吸引转移产业入驻的功能,是产业承接力的基础;产业选择力发挥选取最佳入驻者并确定承接时机的功能,是产业承接力的保障。产业承接力的二个构成要素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只有具备较强的产业吸引力,才能吸引更多潜在的转移产业,才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产业选择力才有存在的必要;只有具备较强的产业选择力,才能从备选产业中确定最佳入驻者,理性承接,产业吸引力的功效才能得以体现。
三、龙海产业承接力分析
1、产业吸引力分析
承接厦门、台湾产业转移不仅是加速龙海经济发展的捷径,也是双赢的互利行为。
(1)生产要素。龙海是著名台胞祖籍地,与厦门、台湾山水相连,具有相似的语言、文化、习俗背景。海轮直达厦门、上海、汕头、香港、台湾、澳门等港口,招银港区还是首批对台直航口岸、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和金马直航货运口岸。龙海有近百万亩山地和14万亩滩涂水面,粮食作物复种指数高,盛产花果;厦大漳州校区落户龙海,成为龙海的人才智力库;旅游资源丰富,有白礁慈济宫、江东桥、隆教湾海滨浴场、古火山口以及南太武高尔夫球场等;淡水砂、花岗岩、玄武岩、高岭土等矿产资源量大质优,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
台湾岛内地域狭小,劳动力匮乏,生产成本较高,农产品竞争力弱化,而龙海与台湾一水之隔,气候相似,是台湾农业转移的主要地区。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地价、交通等费用的大幅提高,厦门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丧失和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龙海可以承接台湾、厦门劳力密集型产业和用地、用电需求大的产业转移。
(2)产业协调配套。积极推进水、电、路桥、港口、通讯建设,是省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县市。以招银港区码头和普贤码头为主的九龙江下游“码头走廊”已基本形成;境内国道、省道、鹰厦铁路、厦漳高速公路构成四通八达交通网络;邮电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44位。
大力引办船舶、钢铁、石化、能源、重型机械等临港工业项目,规划建设南太武滨海新城等临港产业集聚区;发展港口仓储、中转、保税业务以及各种专业运输业务、港口服务、滨海旅游及海洋渔业等,推动港口经济发展。
(3)政策吸引。积极宣传龙海的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台资企业;制定完善配套扶持政策,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对经济发展成效突出的镇、村和企业进行重奖;对拉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坚持个案处理、大胆让利,使政策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领导挂钩项目抓发展责任制,实行领导联系制、项目代办制、限时办结制,开展“千家企业评机关”和“政令保畅通、满意在科室”等活动,成立龙海市行政服务中心,简化企业报批步骤。
强化综治责任制,创建“平安龙海”,开展“平安企业建设年”活动,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有序的外部环境,荣获2001~2004年度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
2、产业选择力分析
(1)信息搜集处理。龙海市每年筛选、推介一批招商项目,多渠道捕捉与各产业集群有关的各类项目信息,广泛征集项目成果,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和推介服务,搭建科技成果供需结合的桥梁。
(2)可研论证能力。2004年初,龙海就提出要有选择地进行招商,变“引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对重污染、高危险性、强掠夺性的产业说“不”;注重发展科技型、环保型产业,积极引进优质、带动效应明显的项目。设定了三道把关程序:转移企业项目申请表增加了项目工艺流程、对环境的影响两项说明;有关部门实地考察;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价,确定项目能否落户。
3、龙海承接产业转移的成效[3]
承接厦门及台湾的产业转移,促进了二岸三地的优势互补,有力地推动龙海经济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增强。
(1)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209.74亿元,工业总产值433.99亿元,财政总收入23.1亿元,位居全省第三。全市拥有6个全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免检产品,8个省著名商标,11家企业集团,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形成电力、食品、家电电子、包装四大支柱产业和机械、建材、修造船、金属四大优势产业;初步建立了家电电子、食品、临港、电力能源和金属制品五大产业集群。连续13年保持福建县域经济十强,第七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连续二年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2]
(2)2006年龙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9亿元,形成粮食、水果、蔬菜、水产、畜牧、花卉、食用菌、林产品八大主导产业,建成5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个生态农业园、2个省级有机食品基地和1个国家级花卉标准化示范区,获“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称号,拥有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农产品年出品创汇近2亿美元。
(3)台资企业达300多家,总投资约30亿美元,占全国的1/23。台资企业上缴税额达8亿多元,占财政收入的70%以上。[3]至2007年底,累计批准台资企业326家,合同台资额39.6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25.9亿美元,合同台资额和实际利用台资分别占福建省总量的27%和26%,全国的4.8%和6.5%。跻身全省十大对外经贸县(市)行列。
(4)将厦门重点发展的汽车、电脑、电视、手机及其它机电一体化整机生产的配套产品生产引到龙海,两地合作共同把产业做大做强。2001年以来,从厦门引入龙海落户的外资企业就有38家,总投资近4亿美元;已签约用地合同项目的有25家,投资总额2.75亿美元。
(5)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9.84亿元,房地产、金融、保险、物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介、家政、咨询、物业管理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建成榜山家具、颜厝干果、九湖花卉、东园旧货等四个专业批发市场和一批连锁超市。
四、结语与启示
产业承接力是决定产业承接成败的关键。提升承接地的产业承接力可以籍由提升对转移产业的吸引力,以及提高自身选择产业的能力来实现。通过上文对产业承接力的构成要素及实证分析,针对提升产业承接力提供建议如下:
1、大力发展基础产业,完善产业配套,为产业转移提供优越条件;
2、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3、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为产业转移提供合理稳定的制度环境;
4、主动对接,加强与转移地的产业互补和产业链上下游对接;
5、有选择、有重点地审慎接受产业转移,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保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世民.展宝卫.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改革,2007.10.
[2]龙海市积极参与“海西”建设推进龙海率先崛起,龙海乡讯网,2007.
[3]马建华.发挥区域优势强化战略对接不断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简介]
李捷(1980-)女,福州,助教,工商管理硕士,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商学系,电子商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