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国内电影大片的“洋”配乐问题

2009-09-28顾晓晖

电影文学 2009年16期
关键词:中国电影

[摘要]电影配乐是专门为影片创作、编配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艺术体裁。电影的配乐为东西方文化情感之间构筑了一座桥梁,开始多元文化融合的新旅程,充分体现了音乐是无国界跨领域的艺术。近年来中国电影为了向世界冲击,除在作品中大量引进外来音乐元素,还邀请国外作曲家加盟。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电影配乐的概况,并对近年来国内电影大片的“洋”配乐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洋”配乐;电影配乐;中国电影

一、国内电影配乐概述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在电影中的地位及观众欣赏品位的不断提高,使电影音乐创作者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专业作曲家加入到电影音乐的创作队伍中来,形成了目前中国电影音乐独特的“学院派”,如赵季平、谭盾、叶小纲、瞿小松等。“学院派”作曲家大多在“纯音乐”创作领域成绩斐然,涉足电影使他们找到了音乐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到了20世纪90年代,香港开始零星地有电影推出专门的配乐CD,例如《青蛇》《大话西游》等。而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如刘伟强的作品基本都会有专门的电影原声cD推出,从《蛊惑仔》《风云雄霸天下》《中华英雄》直到最新的《头文字D》《伤城》,其原声音乐的制作皆属上品。而最让人称道的恐怕要属《无间道》三部曲的原声音乐,陈光荣的配乐大气磅礴、气势逼人,放之欧美电影也丝毫不逊色。

常常活跃在香港电影配乐中的音乐人,除了上面提到的陈光荣、金培达、雷颂德。还有伍乐城、褚镇东、陈辉阳等人。一部好的电影,往往跟优良的配乐是分不开的。好的电影音乐除了能够烘托电影气氛,还能增强电影的穿透力,弥补画面和语言所不能及的空白。电影配乐和主题曲、插曲不同的是,后者带有强烈的歌手和文字意识,更多时候是以一种“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引导听众暂时和电影脱节;配乐则要牢牢把观众框在电影里,让人流连忘返。

这时期如谭盾、瞿小松等一批在国外工作、生活多年,深受西方音乐和文化熏染的作曲家,在创作中大胆尝试,在继承和弘扬中国民族音乐传统的同时,吸收和借鉴2()世纪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法,将两者融会贯通,并寻求新的突破,形成鲜明而独特的中国电影音乐特色。如影片《和你在一起》中多次引用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贯穿影片始终,强化了电影主题。《卧虎藏龙》以西洋交响乐团为主乐,配入多种中国民族乐器,整部影片的配乐统一而富有变化。2005年的《伤城》仍是由刘伟强的老搭档陈光荣操刀,在配乐方面陈光荣为了迁就影片的“小资”风格,而采用了非常蓝调、爵士的慢音乐。国内的黄英华除了替《功夫》制作配乐外,1994年出道的他,先后为当年红极一时的《梁祝》《枪火》《暗战》等片担任过音乐监制,并一举在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凭借《梁祝》拿下了最佳电影配乐奖。另外,《绿茶》由华裔奥斯卡获得者苏聪第一次和国内电影人合作的配乐,也十分贴合影片的主题,其“旋律之美“让人听后无法忘怀。《绿茶》的音乐是非常现代生活化的,是现代都市人浪漫情怀的一种最真实的体现。

此后,进入20世纪与21世纪的交接时期,中国电影为了向世界冲击,除在作品中的大量引进外来音乐元素,还邀请国外作曲家加盟。如大片《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作曲为日本知名作曲家梅林茂;《无极》的作曲为美国好莱坞资深作曲大师克劳斯·巴代特等。

二、近年中国电影配乐刮起的东洋风

比起中国,日本学习西方音乐时间很久,注意西洋音乐和东方音乐的完美融合。在电影音乐上,能够使旋律与画面和意境的结合、互动达到水乳交融,许多中国同行只能望其项背。许多华语电影导演认为,日本配乐人会比国内配乐人更能体会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音乐精髓,勾勒出那种萧瑟、飘逸的东方意境,于是但凡大片基本都是日本音乐家来做,而这并不单纯是市场化和自由化导致的取舍。

纵观中国电影大片,从2008年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久石让担任作曲、制作、编曲等多项工作。久石让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音乐创作人。1998年,久石让获邀担任日本长野冬季残疾人奥运会的音乐制作总监,如此重要的任务可说是对他在音乐界大师级地位的莫大肯定。至2009年春节前后,《赤壁》《叶问》《非诚勿扰》等贺岁大片几乎每一部片子都跟“日本”二字毫无关系,但实际上日本痕迹随处可见,不断进入观众的听觉视觉和感觉。这不应该是单纯意义的文化嫁接,而是表明日本文化正以加速度润物细无声地进入中国人的生活。

尤其是最近上演备受关注的《赤壁》一片的配乐,全部由日本作曲家岩代太郎来一手操办。导演叶伟信继《龙虎门》之后,再度邀请日本配乐人川井宪次操刀电影《叶问》的音乐。作为《午夜凶铃》《七剑》等电影原声的作曲者,川井宪次的特色是对古典音乐灵秀性的把握。《龙虎门》的原声同样体现了这个特点,鼓乐的运用相当有跳跃感,汹涌中还透着张力,此外并没太多突破,也没有突出影片本身的个性之处。如果将这部原声和《七剑》对换一下,也许还真看不出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可以看出,川井宪次和香港功夫电影的导演们都要再为功夫电影的音乐另辟蹊径了。当然,能为中国题材影视剧音乐独家服务的日本大师决不是单纯的一个川井宪次。1980年,喜多郎为NHK大型电视系列节目《丝绸之路》配乐,把西洋管弦乐与中国丝竹乐器完美相结合。梅林茂还为华语电影《花样年华》《十面埋伏》《霍元甲》《周渔的火车》等配乐,无不获得巨大成功和反响。

为什么一部中国的片子要起用一个外国人来做音乐?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但是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的作曲家在创作国际巨著时,的确有着缺憾和不足,如谭盾在《卧虎藏龙》《英雄》里的音乐哀怨有余而恢弘不足,这就难以在为《赤壁》作曲时赢得加分了。受邀于张艺谋作品《英雄》配乐小提琴独奏,为《卧虎藏龙》担任电影配乐的旅美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超凡的音乐造诣令人震惊,那种惊人的凝聚力与解放感,更以清晰的笔编刻画出锐利的音乐本质,并赋予坚实的结构。还是以《赤壁》音乐创作为例,我们分析其音乐创作中的可圈可点之处:担任影片作曲的日本作曲家岩代太郎1965年5月1日出生在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音乐系作曲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因此他有着扎实的作曲功力,这在电影《赤壁》的音乐创作上有所体现。

整体而言,目前的中国电影音乐呈现出古典、民族、流行等风格并存的多元化局面,作曲家已不再单纯满足于把音乐作为电影的附属品去填补语言与音效的空白,而是根据影片的不同时代背景和不同人物、情节,打破传统规则的创作模式,采用不同风格的音乐语言,或引经据典,或洋为中用,或中西合璧,恰到好处地突出影片风格。参与揭示影片主题。同时,音乐还能够紧扣时代脉搏,充满个性化色彩和生活气息。加上由于受新技术应用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国际化的影响,目前中国电影音乐的风格

并不是绝对单一的。

三、当代电影配乐国际多元化已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在中国拍摄的电影中起用外国人担任音乐创作的例子还有电影《天地英雄》,导演何平邀请了印度作曲家拉赫曼担任影片的作曲。拉赫曼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作曲家,他曾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印度往事》写过音乐。但是同样也是由于他不熟悉中国的民族音乐,使得《天地英雄》的音乐风格不伦不类,难以被国人接受。另外由于中国和印度两个民族的艺术审美的差异,在《天地英雄》中音乐的段落也安排得太多、分量过重,几乎像是一部音乐片。有些地方音乐的段落与段落之间也接得太紧,一段接一段使人听得透不过气来,因此也削弱了音乐的作用。《天地英雄》上映以后观众对音乐的反响与导演的预期完全相反,这个教训早该引起导演的重视,但是同样的问题又在电影《赤壁》中发生了。

近年来的大片在东西方音色的融合中,首先是对传统的中国乐器和西方乐器进行了适合作品需要的取舍,不拘一格地为我所用。既有常规的中西组合,又有不同民族器乐与常规器乐的组合,还有现代电声与传统的组合,除此之外还有人声与器乐的组合以及不同风格演奏或演唱家的组合。

中国的音乐还是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做,出现目前这种尴尬的局面,有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内在的原因是我们自己的音乐人的水平还有待加强,而外在的压力就是票房等经济原因的影响。如何走出这样的局面,需要我们更深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四、国内电影配乐如何走出新局面

1.与世界接轨

《英雄》向世人展示着一个又一个的神话:国产片最高票房,最短期内票房过亿,特别是音响版权拍卖出1780万的天价。原因之一,《英雄》配乐强大阵容:谭盾,奥斯卡最佳配乐大师,享誉全球;帕尔曼,小提琴之神;鼓童kodo,2002年世界杯主题演奏曲的日本鬼太鼓首席鼓神。其二,影片在宣传和运营方面,投资巨大、策划周全,可以看成中国电影商业运作方面的一个成功范例。它不仅在影片票房上获得了成功,还通过一系列的商业操作手段来传播电影中的各种民族音乐。中国的民族性太强,一说作曲可能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民族乐曲,在《卧虎藏龙》影片中成功运用了鼓点这一配乐方式后,谭盾在《英雄》中除了古琴的陪衬,又加上了跟《卧虎藏龙》如出一辙的鼓点,顿时让人对这场精彩的武打感觉差了许多。这种感觉,让观众感受不到新意,也有点黔驴技穷的味道。要想做出真正好的音乐,要有新意和突破,而不是雷同和不停地采用以前用过的方式。只有从作曲家本身出发,做出真正可圈可点的好音乐,打动观众,使画面与音乐完美结合,培养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作曲家,才是最终走出困境的方法。

2.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电影配乐

电影的民族性和音乐的民族性之间其实是相通的,对自身的民族文化特点和内涵有清醒的认识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有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民族音乐通过电影得到传播,而电影因为民族音乐的渲染更具民族化也更具国际化。电影只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才能具有内涵,才能深刻诠释其要表达的思想。想让我们中国的大片由我们自己的音乐人来做,作为投资方或者决策者们,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在实际中都要给予中国本土的音乐人以足够的机会,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再好的音乐人也不可能有用武之地,我们也永远不可能听到我们自己民族的声音。

民族音乐借助电影这一快速通道广泛传播开来,并感染着各个民族,加固民族情结;将极大地促进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和发达,传播出更多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电影是非常具有国际化的传播手段,用它来传播民族音乐能使民族音乐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传播。

[参考文献]

[1]汪莹.银幕上的“暴力文化”[J].电影艺术,1998(06).

[2]王云阶.论电影音乐[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28.

[3]王文和.中国电影音乐寻踪[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4]史丽欣,王立改.浅谈电影音乐的作用[J].电影文学,2007(08).

[作者简介] 顾晓晖(1979—),女,浙江杭州人,本科,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及教学。

猜你喜欢

中国电影
浅析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中国电影狂欢背后的怪圈和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