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国产电影冲击“奥斯卡”的定位

2009-09-28

电影文学 2009年16期
关键词:电影奥斯卡定位

冯 芳

[摘要]国产电影进军“奥斯卡”。要做到如下五个方面的准确定位:对“奥斯卡”性质的准确认知;中国电影人思想、心态的准确定位;电影制作理念和文化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民族特色的取向定位以及电影文化环境的准确定位,对这五个定位的恰当把握,是国产电影夺冠“奥斯卡”必备之法宝。

[关键词]电影;奥斯卡;定位

2009年2月下旬,第81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评选活动尘埃落定。以印度孟买为叙事背景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勇夺八奖称霸奥斯卡,而中国送选的三部华语影片无一入选,提前出局。这个结果出乎少数人的意料,却在大多数人的意料之中。国产影片冲击奥斯卡,希求一席之地缘何如此艰难?笔者认为,国产影片的准确定位是关键。具体而言,需要在如下五个方面做出科学恰当的定位。

一、对“奥斯卡”性质的准确认知

奥斯卡是当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最具知名度的电影奖,其性质,一言以蔽之,就是美国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金像奖,是美国电影工业运作的产物。国产电影“冲击”奥斯卡,事先应对奥斯卡奖项的设置和评选有一个准确的认知,以便“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首先,奥斯卡作为美国本土电影的产物,参评的电影主要是在美国公开发行、放映的英语影片,其设立的奖项至今虽多达二十几项,但允许世界各国非英语影片参与角逐的,比较有分量的就只有1956年增设的最佳外语片奖。国产电影要冲击的,也主要是这一奖项。然而,可想而知,尽管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送选名额有限,但由于涉及面广,参评数量庞大,因而较之英语影片而言,最佳外语片奖的竞争之惨烈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次,从影片的推荐和评选的程序来看,各国依据自己的标准送选最有实力的影片,供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评委们进行欣赏和评价,这些评委做出抉择后,以直接选举、一人一票的方式选出提名名单和复试名单。要知道,尽管奥斯卡的评委有5 800多人,但谁又能保证他们每个人都具备通晓世界各国“风土人情”的深厚功底呢?对每部参选的外语影片而言,这更像是一场赌博和冒险,赌影片的风格能迎合“评审团”中几成评委的欣赏品味。由此可见,对奥斯卡性质的清醒认知,可以让国内电影人对自己的影片有更清醒的定位:获奖固然是一种荣耀,没获奖也未必就是耻辱,也许真的只是时运不济而已。

二、中国电影人思想、心态的准确定位

正因为国内电影人对奥斯卡的性质缺乏准确的认知,直接导致了他们思想和心态的扭曲和错位。很多电影人在拍摄电影之前,就公开宣称:“我们就是直奔奥斯卡而去的。”“我们的确打算冲击奥斯卡,我们整部影片都是按照国际水准进行拍摄的,并且经过周密的计划和专门的统计……”可悲啊,如此大张旗鼓地宣称,难道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其目的已被异化到了如此功利的地步?诚然,按照国际标准拍摄电影,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为己所用,有利于提高国产电影的质量和水平,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此声势浩大的宣传,巨额资金的投入,最终目的竟是为了获得一个外国电影节的某某奖项,这显然违背了电影艺术创作的初衷和本能。影视创作作为一种集认知、审美、娱乐和教育于一身的文化传播活动,任何时候都要求将为观众制作真正的好电影,给大众带来娱乐和审美享受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启发和教育意义作为电影追求的一贯准则和终极目标。因此,国产电影冲击奥斯卡,首先中国电影人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一部真正好的电影,既不应该是为了高额的票房利润,更不应该是为了获得某一奖项而“量身打造”!

三、电影制作理念和文化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纵观历届奥斯卡金奖,尤其是最佳影片奖,可以发现,奥斯卡影片评委们的“口味”似乎已经陷入了某种“思维定式”,以下几种题材的影片比较容易受到“宠爱”:(1)叙述真实人物亲身经历的传记片,以那些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或作家的亲身体验和高尚情操来感染人、鼓舞人。如第10届的《左拉传》、第55届的《甘地传》、第57届的《莫扎特》、第74届的《美丽心灵》等。(2)投资巨大、场面宏大,再现真实历史事件的史诗片,让观众亲临其境,感受那种气势宏伟、震撼人心的场面。如第59届的《野战排》、第60届的《末代皇帝》、第70届的《泰坦尼克号》、第73届的《角斗士》等。(3)对伟大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形成的经典艺术片。如第12届的《乱世佳人》、第21届的《哈姆雷特》、第41届的《雾都孤儿》、第58届的《走出非洲》等。(4)揭示社会现实问题的影片。反映各个时代美国的主流社会思潮以及大众审美趣味,通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弘扬人性的美好善良。如第52届的《克莱默夫妇》、第69届的《英国病人》、第78届的《撞车》、第80届的《老无所依》等。

事实上,上述这种分类还过于简单粗糙,很多影片还不能完全依据这些标准进行划分。如传记片中对真实人物的刻画,往往和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和背景密不可分,换个角度看,又何尝不是再现历史事件的史诗片?如《甘地传》和《辛德勒名单》等,可以说就是这类“角色混淆”的影片。但无论是真实的传记片,还是宏大的史诗片,抑或是揭示社会现实问题的故事片,奥斯卡都蕴涵着一种相同的思想精髓:通过对人物、事件或社会现实的深刻描述,引发人类对生命本真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思考。今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大获全胜,无疑是这种典型的奥斯卡“情节”的又一次体现。

与之相比,国产电影大片,在巨额投资、声势浩大的宣传和炒作后,观众更多体验到的或是华丽的场景,或是精彩的特技,甚至是无厘头的“胡乱改编”。如此次送选的《画皮》,故事源自《聊斋志异》,却又把原故事的主旨改得“面目全非”:由原著的“斩妖除魔”“惩恶扬善”演化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三角”甚至“四角”恋爱关系。虽然这种改编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当代人面临的情感困惑。但和奥斯卡比起来,总觉得过于“小家碧玉”,而难登“大雅之堂”。无法给人发自内心的感动和持久的震撼,最终就像小孩子的嬉笑玩闹,看过笑过也就忘过。因此,总的说来,国产电影的人文内涵和思想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发掘,电影的制作理念和文化价值观亟待正确的导向与定位。

四、民族特色的取向定位

虽然前面笔者极力“推崇”西方电影人的制作理念和文化价值观,但这并不代表本人“崇洋媚外”,要求国产电影“全盘西化”。国产电影的“根”,还是必须立足于本土本民族,在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打造中国特色的“世界电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相信美国奥斯卡增设最佳外语片奖,其目的之一也是希望让各具民族特色的电影走向世界,走向国际大舞台。但是,中国的民族特色和西方的审美趣味要完美结合,一定要把握好—个“度”。不能生搬硬套、一厢情愿地制造出一个“中西合璧”来,那只会贻笑大方,徒添笑料而已。

在这一方面,国产电影还是爆过很多笑话,吃过不少苦头。如曾经风靡一时的《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或许以为奥斯卡就是追求大制作、大场面的电影竞赛,因而不惜耗费巨资,启用大牌导演和当红明星,华丽的场景,跌宕起伏的情节,暂时能吸引观众的眼球。然而,故事的思想内涵却苍白无力,无法打动评委们的心。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电影制作理念和文化价值观的导向走入了误区,另一方面,就是中国电影人缺乏对那些真正蕴涵着“民族特色”事物的感知度和敏锐性。

其实,虽然国产电影经历了那么多惨痛的失败,但还是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最成功的莫如2001年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这是一部纯中国题材、中国导演和中国演员的华语电影,一举夺得了包括最佳外语片奖在内的四座小金人。这部影片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导演李安在好莱坞多年的熏陶下,实现了中国元素和西方审美观的完美融合。而另外两部影片——第6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末代皇帝》和第79届的《无间道风云》,应该说都是带有“中国元素”的西方电影。前者是西方人执导的中国题材电影,后者则完全翻拍的香港电影《无间道》。这一方面再度表明,奥斯卡更青睐符合西方审美价值观的影片;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并不缺乏优秀的、有内涵、有深度的影视题材,只是缺乏挖掘这种题材的头脑和眼光。因此,中国电影人要引以为鉴,卧薪尝胆,拍摄出中华民族的特色电影,并且做大!做强!

五、电影文化环境的准确定位

所谓电影文化环境,是指包括电影的制造和发行体制、电影人和观众间的关系,以及群众的电影文化基础在内的整体文化环境。这些环境因素表面看似乎与电影创作本身无关,而事实上与电影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说前面四个定位是针对电影的本质和内在而言的话。那么文化环境的准确定位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外在影响因素。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的电影制作还处于一种浮躁肤浅的创造氛围中,整个华语电影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制作一运行一评价一反馈”的良好机制:中国过于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影制作的创新性发展;资金的缺乏和技术水平的低下,使得电影公司制作大场面和高科技的“尖端”电影成为难以企及的梦想;此外,对影片的宣传炒作胜过电影本身,对利润的关注高于对观众内心真正需求的理解,这些都已经成为国产电影走向成熟的进程中不得不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也成为中国电影人进军奥斯卡必须准确做到的五大定位之一。

总而言之,国产电影在进军奥斯卡、走向国际化的征途中,要想“轻松”捧得梦寐以求的奥斯卡“小金人”,使中国电影得到世界的肯定和认同,认真做好以上“五大定位”是其出奇制胜之必备“法宝”!

[参考文献]

[1]理嘉.梅兰芳冲击奥斯卡资金到位主演虚席以待[J].世界电影,2004(04).

[2]李晓宇.“中国元素”电影与奥斯卡的N次亲密接触[EB/OL].http://ent.qq.con/a/20070227/000106.htm,2007-02-27.

[作者简介]冯芳(1977—),女,硕士,绵阳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原理。

猜你喜欢

电影奥斯卡定位
《少年的你》获得奥斯卡提名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成龙:奥斯卡来找我,不是我找奥斯卡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