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的二重性

2009-09-28任雅瑞

办公室业务 2009年5期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

任雅瑞

摘要: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但是,过度应用多媒体技术,也会走入使用误区,比如会喧宾夺主,影响对文本的阅读,会使师生交流淡化,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合理地使用多媒体。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二重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已广泛地步入了语文教学课堂,成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的确,运用课件,用动感的画面或音乐,可以创设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情绪。而且多媒体辅助的教学还具有信息量大的优点。但是,如果过度应用多媒体技术,也会导致一些语文课看似热热闹闹,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或根本不理解。而且当鼠标成了课堂教学中独一无二的“航标”时,师生间的目光交流减少了,师生心灵之间的情感关系也淡化了。所以,教师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走入使用误区。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牵强附会,喧宾夺主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巧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部分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而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却忽视了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为了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牵强附会地图解课文内容,生硬地展示一些不切合教学内容的画面,甚至画蛇添足地在细枝末节上做文章。结果势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其理解、体会课文的思路,喧宾夺主。例如,在上《苏州园林》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苏州园林,我特意搜集了大量精美的苏州园林图片,在课堂上一一展示给他们看,学生在课堂上兴趣很高,而却忽视了作为说明文,其要义是让学生把握说明文的特点,分析说明文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上完了这节课后,留在学生脑海里的只是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而已,而对于作者是如何抓住其特征进行说明的,却知之甚少。

2.信息容量增大——情感交流淡化

“语文课一定要上出感情来”,“情感是语文之魂”,这是历来的通则。多媒 体教学的特点是信息传递速度快、密度高、课堂容量大,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为我所用。以其铺天盖地、势如排山的信息量和知识源促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高效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把预先准备好的知识要点、音像资料、训练习题等都编入课件,上课时,只需站在讲台一角,轻轻点击鼠标,就可完成整个课堂教学。

但是,用课件的演示代替老师的讲解,老师一节课的时间里主要任务是不断地点击鼠标,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如此,因为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可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却成了单纯的电脑操作员,只关心屏幕、鼠标、键盘,师生之间在特定情景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成了人和机器间冰冷的毫无情趣的交流。如果学生的注意力多集中在色彩醒目、不断变化的银幕显示上,很少关注老师的表情和动作,教师的体态语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会导致师生情感交流不畅。

3.图形图像的直观性——创新思维的抑制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

但是,这样做也忽略了一个问题,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是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大多内涵丰富,文化底蕴丰厚,深深吸引我们的往往就是那使人回味的意境美。语文课是以研究语言文字为本,“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永远是语文教学最最核心的内容。”由于存在着学生个体差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老师上课时按照自己的理解,显示出一个现成的画面,这样虽然有可能符合学生的理解,却省去了思维的过程。这样,过多的图画、照片、画面很容易让学生的想象力日渐贫乏。而联想和想象是创新的基础,长此以往,就会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比如,在上《斑羚飞渡》时,在让学生读完“飞渡”一段后,就大可不必急着展示斑羚飞渡的画面,而是可以根据文中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去想象飞渡的画面。包括小斑羚的内心活动,甚至神态。最后根据自己独特的想象再加以复述,这样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了创造的乐趣。

4.重视感官感受——忽视书写训练

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形声并举、音画同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高。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课堂,到图文并茂、声光俱全的多媒体教学,确实使很多未曾深涉多媒体教学的老师眼前一亮,甚至觉得“这才是现代化的语文教学”。

但是我们也看到,一部分老师过多的依赖声光效应,把教学内容尽可能的制作成课件,即使板书课题、作者,也显得似乎多余。上课时,学生也往往面对银幕,动眼、动脑、动口,很少动手,这样势必会导致书写能力的退化。

综上所述,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其先进性和实用性,但是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多媒体仅仅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不能让它代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和组织地位。语文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时,一定要找准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功能,才能让学生更有效的体验语文。

参考文献:

[1]董玉瑾.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文学教育,2007.

[2]郝静.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反思.文学教育,2007.

[3]李雁.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问题摭拾.中小学教师培训.

猜你喜欢

多媒体语文教学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