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从小姜开始吧

2009-09-27汪悄然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09年8期
关键词:小姜信箱班会

汪悄然

接手三年三班,纯属偶然。在见这个班的学生之前,我心里一直琢磨着怎样给他们一个“见面礼”,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开个“晨会”比较妥当,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下我这个“后班主任”,另一方面,我也能初步观察一下这个班的学生。主意打定之后,那天我推开了三年三班的门。学生都很可爱,对我的到来相当兴奋,在与我互动的环节中,表现得也很积极。但其中有一个男生,全程没有任何反应,从他脸上看到的只是冷漠与茫然。他是谁?我迅速地翻开点名册,他叫——小姜。是什么让小姜无法融入这热烈而又轻松的氛围中?他的眼神中为什么透露着玩世不恭?一连串的疑问,让我很想走进这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我的班主任工作就从小姜开始吧!

利用课余时间,我理了一下思路,首先我要做的就是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个班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对小姜或与小姜具有同样心理的学生进行辅导。于是,我以“同学关系”为调查目的,设立了如下的调查问卷:

(1)很少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烦恼。是否

(2)羞于同陌生人见面。 是否

(3)过分地羡慕和妒忌别人。 是否

(4)与朋友在一起,常感到自卑。 是否

(5)时常用语言伤害别人。是否

(6)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是否

(7)担心别人对自己的印象。是否

(8)总想尽力让别人欣赏自己。是否

(9)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否

(10)不能专注地倾听。 是否

(11)自己的烦恼无人可倾诉。 是否

(12)受到别人排斥与冷漠。 是否

(13)被异性瞧不起。 是否

(14)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看法。 是否

(15)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 是否

凡是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将所有项目的分数累加起来,即可得到总分。其测查结果解释为:

0~4分:你能轻松地与朋友相处;

5~8分:与朋友相处时存在一定障碍;

9~11分:与朋友相处时存在的困扰较严重;

12~15分:与朋友相处时存在严重困扰。

通过以上调查,我获得了重要信息,其中“与朋友相处时存在一定障碍”的有6名学生,而小姜则在“与朋友相处时存在严重困扰”。面对这些学生,我知道我不能操之过急,既不能把他们当作问题学生对待,更不能让同学感到他们有心理障碍。但是,如果他们内心的矛盾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那就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这时,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出心中的困惑可能会好一些,我想就设立一个“心理站台”信箱吧,鼓励学生把困惑说出来,我答应学生会为他们严格保密。没有想到这个信箱相当受学生欢迎。有学生说,这个信箱就是他们发泄情感的场所,说出来后感觉好像甩掉了一个大包袱,特别是得到老师的指导后,他们感觉轻松了很多。

在这期间,小姜没有给我写过信,虽然通过“心理站台”信箱,我向他发过两封信,但他毫无反应。小姜从内心上心还是比较排斥我,于是我开始在他的作业本上做文章,经常在上面写一些鼓励的话,让他感觉到有人欣赏他。虽然只是简短的几句话,但他已经有了小小的变化。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姜其实是一个很有心的孩子。记得一天放学,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大雨了,学生都匆匆忙忙冲出教室往家赶。只有小姜默默地把教室里两扇窗关好,才离开教室。

我很感动,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他。第二天,通过“心理站台”信箱,我又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我以朋友的身份跟他交流怎样对待同学、集体与学习,并谈到了我上中学时遇到的一些问题。他终于给我回信了,他说他现在很烦恼,意识到他与同学之间存在着交往障碍。我写信说相信他是一个愿意与人交流的好孩子。这时小姜向我敞开了心扉:

“我的父母离婚后,我随父亲和继母生活。我父亲下岗了,天天喝酒,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到我身上,还骂我不争气。我原先很开朗,但现在变得极度自卑,不愿意与同学交往,学习成绩也一塌糊涂。我父亲知道后狠狠地打了我,还要求我一个月内把成绩搞上去。半个月后,我的成绩并没有什么起色,我又遭到毒打。当时我已经受不了,于是离家出走。后来父亲把我找了回来,从那时开始我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不想与任何人沟通。我觉得我是一个没人要,没人管,没人关心的孩子。”

小姜的问题出在家庭教育方式上,我必须得找小姜的父亲谈一谈。我和小姜父亲的谈话更多是围绕如何教育子女这个主题展开的。谈话中,小姜父亲也意识到他教育方式的失当,并答应以后要常和我联系,共同把小姜教育好。同时我也明白小姜只看到了他父亲粗暴的一面,而没有体会到家长严厉背后的关爱。

我决定借着每周写周记的机会,着手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我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详细记下你父亲或母亲在双休日做些什么,也记下你自己做了些什么。周一时,绝大多数学生都很认真地完成了。看过学生的作业,我又组织了一次班会。班会上,我问学生“父母的一天同你们的一天有什么不同”。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父母做了很多事,比他们累多了。我又接着问:“既然爸爸妈妈每天又苦又累,你们听过他们天天发牢骚吗?”“没有。”“爸爸妈妈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呢?”这引起学生一阵热烈的议论。有学生说是为了让他们过得快乐幸福;有学生说是让他们集中精力好好学习。我决定趁热打铁,“那大家就讲一讲印象最深的关于你和父母的故事吧。”学生很踊跃,纷纷述说着与父母之间令人感动的事。下课铃响了,却没人出去,我索性把下一节自习课也改成了班会课。班会接近尾声时,沉默寡言的小姜发言了:“大家的爸爸都好,我的爸爸不好。前几天,我爸爸因为我作业写得不清楚,把我的本子撕了,骂我,还差点打我,我讨厌我爸爸。”这几句话一下子使班会气氛发生了变化,有人也低声附和着。我因势利导,问学生:“对父母的打骂你们怎么看?”有学生说打骂孩子的父母让人讨厌,也有学生说打是亲,骂是爱。这时我接过话来:“以前我是我父母的女儿,现在我又是我儿子的母亲,我想说说我对父母的理解,我认为打骂是不对的,但大多数父母用心是好的。我们不能因为爸爸妈妈在我们做错事时,打一下,骂几句,就记恨在心。而应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让父母少为我们操心。我们也应该和父母谈心,交流思想,让他们遇事能跟我们讲道理。你们说对吗?”不少学生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我们的父母每天那么辛勤地工作,原因就是两个:一是为了全家人的生活,特别是为了使儿女生活得好一些;二是为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你们今后不仅能理解父母,也能去理解、尊敬其他人,如老师、同学、朋友。” 我的话音刚落,学生都鼓起掌来。

班会之后,小姜又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他告诉我,他现在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也知道他这也都是为了儿子,现在他父亲对他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小姜还说,这些都是他以前从来没想过的,以后他也知道该怎样做了。

孩子的话给我带来很大触动,我想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不仅要知道爱孩子,更要知道怎样去爱。在这之后,无论有什么事,小姜都会给我写信,我也会在信里为他答疑解惑。通过这样的交流,小姜的上进心被激发出来,良好品质也呈现出来。我还和几个班干部商量好,在学习和生活上多给他关心和帮助,让他感受到大家对他的关爱和集体的温暖。后来小姜学习很刻苦,考上了理想的高中。离校的那一天,小姜父亲带着小姜来感谢我,小姜还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望着父子俩的背影,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学生的一些心理需求和变化,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去打开他们的心门,因为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将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E-mail:lili79928@163.com

编辑/李莉

猜你喜欢

小姜信箱班会
“大胃王”小姜
没领证的夕阳婚分手后财产如何处理
心信箱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开心一哥信箱
新认识的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