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学习中的知识管理应用

2009-09-27岳云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1期
关键词:网络学习学习共同体知识管理

岳云艳

摘要 知识管理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在网络学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意义。知识管理通过对网络学习中的人力资源的管理、网络知识创新与转化的管理等途径,实现网络知识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高网络学习效度。

关键词 网络学习;知识管理;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1-0148-02

Knowledge Management Application Learning in Network//Yue Yunyan

Abstract As a kind of new management theory, Knowledge management has extensive application meanings while learning in the network. Through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of the network, the management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 of the network, knowledge management can realize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network knowledge resource, raise the results of learning of the network.

Key words learning in the network; knowledge management; learning community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Binzhou College, Binzhou,Shandong 256600,China

对知识进行系统整合与管理的知识管理理念已成为当今企业运营的主要工具和管理内容,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试探析如何在网络学习中应用知识管理理论对网络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怎样实现知识创新和转化等问题。

1 网络人力资源的管理

知识管理在网络学习中的应用将会对知识的储备、师生的技能素质以及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1.1 师生角色的转变在网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主动进行探究活动,主动进行自我意义的建构;而教师则起到主导的作用,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等多种角色,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给与适当指导,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习者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得以解决。

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应用到网络学习中后,由于知识系统的完善性、查阅的便捷化,使得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更为方便和广泛。随之而来的是,师生各自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如图1所示,图中粗虚线箭头、细虚线箭头分别表示学生和教师在原来基础之上的变化。由此可以明显看出,在应用知识管理之后,教师不仅仅是指导者,在教师之间就某个问题进行经验交流或学生对教师提出建议的时候,教师还有机会扮演学习者的角色。教师同样需要吸纳有效的经验和建议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准。而学生也不单单是学习者,在同学之间交流学习经验或对教师、课程提出建议的时候,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指导者。这样,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指导者和学习者之间的界限模糊了,与此同时,师生之间的距离却拉近了。

1.2 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网络学习当中既存在学生学习共同体,还要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

学习有3个层次,首先是个人学习,其次是组织学习,最后是学习型组织。个人在网络上从事的学习活动、学习范围和思维空间毕竟有限,而组织学习是将组织作为学习的主体看待。对应而言,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式,组织学习是一个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条件。大部分网络学习都是基于学习小组的,这与知识管理理念中组建学习型组织的要求不谋而合。

1.3 知识管理需要知识管理者知识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使知识秩序化、条理化和详尽化,收集知识并为知识分类,建立面向知识的技术基础,并监督知识和有效利用。这种工作应该是使查找及应用知识的人感到方便而且快捷,通过它可以帮助其他人对知识进行创造、分配和利用。在网络学习中,教师不是知识管理者的最佳人选。因此,在应用知识管理的网络学习当中,拥有专业的知识管理人员是必需的。

2 知识创新与知识转化的管理

日本著名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曾说:“只有人类才能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无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多大,它们终究不过是人类的一种工具。”[1]

2.1 网络学习中的知识从知识的视角来看,网络学习中的知识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显性知识主要是指一些资料性的信息,如数据库、文件管理系统、学习资源库等,它们都是一些能被记载,可以查阅,同时易于整理和进行电脑存储的知识,通常以文档的形式保存。而隐性知识则存在于师生头脑当中,是难于用文字表述的经验、技能、直觉甚至信仰,它深藏于师生个人的价值观念与心智模式之中,能够深深影响到个人的行为方式。由于隐性知识高度个人化,就使得它极为不易于在个体和组织之间交流与共享。隐性知识是网络学习当中最为宝贵的资源,而隐性知识的高效交流、共享和充分利用则是网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

2.2 网络学习中的价值创造在学习过程中,人是创造价值的动因。课题论文、成果报告、人际关系等价值的创造都是人行为的结果。一般来说,人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2种结构方式创造价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个体通过探究活动解答问题,创造出有形的结构,如阶段论文,同时也创造出无形的结构,如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思路。这是创造价值的内部方式。如果学生的努力相互结合,则不仅完成课题的成果报告等有形物,而且还创造无形的价值,如人际关系和学习体验等。这就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方式。这2种创造价值的方式离不开处于不同角色及关系中的师生的相互交流,正是他们利用各自的经验才创造出许多有形和无形的价值。由此可见,知识转移是创造价值的原动力。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转移就成为网络学习的核心问题。

2.3 知识在网络学习中的转移知识转移是以不同的方式转移或传播知识,使他人能够有效地利用知识。网络学习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存在着相互转移和不断提高的螺旋式互动关系。

如图2所示,系统知识库中保存的是可以被记录的显性知识,而师生头脑中所携带的是隐性知识,这2种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相互转化。当人们通过阅读学习材料等形式吸收系统知识库内保存的各种显性知识之后,就会将显性知识整合到自己头脑中的专业知识构架中,并且应用于学习中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这一显性知识隐性化的过程强调的是“学习并且应用”。当人们将头脑中的隐性知识通过报告、论文等方式表达出来的时候,隐性知识就逐渐显性化,这一过程强调的是“表述并且记录”。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内部,也在不停地进行着转化。在系统知识库内部,将个人零碎的显性知识进行深加工,使其成为可识别、可转移和可传播的系统化知识,库存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对于隐性知识的内部转化,则是由师生之间的交流来获得的。

经过这样的不断互动之后,系统显性知识不断丰富,人们头脑中的专业知识也不断提高,从而网络学习课程的知识水平也逐渐得到提升。最终,知识系统的形成状态并不是静态的、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大小螺旋共同上升的漏斗状态。

2.4 网络学习中的知识共享整个网络学习课程的知识转移最为关键的是显性知识的隐性化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这2个环节,即如何达到知识共享。人们已经习惯于将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网、积累的资料和获得的经验视为个人财富的一部分,拒绝与他人共享。但是长此以往,信息孤岛的局面会导致组织整体协调困难,工作效率下降。其实,人们不应该担心自己的知识被他人掌握之后会影响自身的竞争力,每个人都应该清楚,正是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知识的敏感性和强大的学习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并非目前掌握的某项具体知识。

网络学习作为一种网上学习方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知识共享:网上记录工作流程,存档工作档案;最大限度地提供公共信息资源,如知识地图、案例数据库、课题小组协作状况、人员技能评估等。个人的知识与他人分享后是可能增值的,知识的不宜损耗性就是知识共享的理论基础。

3 小结

总之,在网络学习中应用知识管理理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网络知识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加强网络知识的交流与互动,提高知识的创新与转化,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Ikujiro Nonaka.The Knowledge—creation company[J].Haward Business Review,1990(5-6)

猜你喜欢

网络学习学习共同体知识管理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MOOC时代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研究
网络学习行为背景下的慕课教学策略研究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