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析

2009-09-27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1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教师

陈 强

摘要 新立高职院校从原来的中专中职学校升格后,在发展中出现诸多问题,其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尤为突出,已经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生活和学生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其形成原因在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长期无法解决,而采取有效的调适策略将有助于缓解新立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关键词 新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1-0009-02

Issue Analysis of Teacher Ennui Attitude Occupied in New Established Vocational Colleges//Chen Qiang

Abstract During the consistently developing period, the new established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found out several issues after promoting from vocational school, particularly for the teacher ennui attitude, which badly affects teachers body-and-mind health, their daily lives and students, meanwhile influences the whole college concerning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t reasons in chronically inextricable contradictions existing in the college development, only if the effective methods could be carried out, the teacher ennui attitude should be eased off.

Key words new established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 ennui attitude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 Technolog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hildren Education, Fuzhou, 350025, China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型形式。1985年中央确定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提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要求;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至2006年底,独立设置的高职学校数量为1 147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为293万人,超过了普通本科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为796万人,接近普通本科在校生人数”。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和学校数已经接近或超过普通高校,高等职业教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也出现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其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新立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

1 新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及其表现

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压力,是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职业倦怠症”并非因身体劳累所致,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1]。在与人打交道的诸多行业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新立高职院校教师由于在教育对象、人事、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变迁,造成许多不适应,在持续的工作压力中,形成职业倦怠。

新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特征在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已经突出地表现出来,其典型特征有:在工作上,状态低迷,丧失热情,得过且过,消极应付,不求发展,不思改进,混日子现象普遍,没有工作的成就感;在对学生方面,缺乏耐心,急躁冷漠,丧失希望,听之任之,直至放弃;在生活中,包括家庭生活中,没有活力,单调无味,排斥新事物,害怕新变化,经常蜗居家中;在情感上,情绪低落,热情下降,经常感到厌烦,感到情感枯竭和莫名的愁苦,或沮丧、无助、悲观,或敏感、暴戾、冲动;在生理上,经常性的身体不适感,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职业病症,如极度虚弱、持续疲劳、经常性失眠、精力耗竭、颈背腰椎痛、咽喉痛、紧张性头痛、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在人际关系上,压缩社交圈,逃避交往,师生关系冷淡,同事关系紧张,家庭矛盾恶化,各种摩擦明显增多;在自我评价上,倾向于低自我评价,甚至倾向于自我贬损,工作成就感偏低,在成败归因上倾向于失败,如把工作上的失误、失败归结为自己缺乏能力,以至产生过度的自卑甚至觉得自己不是从教的料,产生离职倾向,总体自我效能感低。

2 新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的基本剖析

新立高职院校教师业已存在的职业倦怠给自身的身心健康、生活和学生已经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势必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笔者认为,新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长期无法解决所致。

2.1 环境变化大,适应能力差新立高职院校前身大多是中专学校,是在新一轮高校布局调整中或升格、或合并而来,这也带来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新变化。新环境、新校舍、新工作场所打破原已定势的工作和生活节律,要求教师对变化的物理环境作出新的适应;新领导、新同事、新搭档改变旧有的人际交往方式和习惯,要求教师对新的人际交往环境重新建立和适应。对人而言,改变习惯和模式是艰难和痛苦的,对于新立高职院校教师而言,适应能力差的或者长期无法适应的,将处在焦虑情绪和紧张人际关系中,最终产生职业倦怠。

2.2 学生素质低,社会期望高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快步进入大众教育,高校扩大招生,高校入学门槛降低,高职院校原有中专时期的招生优势逐渐弱化。为保生源,维持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不惜再降新生录取分,这从一定程度上带来学生素质的降低,冲击着教师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增加工作的难度和挑战性。另一方面,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一如既往,甚至呈现多元化趋势。实际上,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人,他们也只是有着独特个性的普通人[2]。凡是社会的问题都会归咎于人才培养,人才的培养归咎于教育,教育的成败归咎于教师——这样的演绎推理,把教师的职业神圣化,教师的作用夸大化。社会、家长习惯认为,教师能够改变学生的一切。过高的期望增加了教师的压力,面对现状,他们产生更多的内心迷思。长期处在这种矛盾中的教师,势必形成自我效能感的降低,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2.3 工作要求高,能力提升慢随着新立高职院校的升格、办学层次的提高,也带来教学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原来的教学模式、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在教学方面,教学的难度、深度明显提高;教学内容理论增多、容量增加;班生数增多,甚至是合班大班上课,师生难以沟通、交流和因材施教。在科研方面,作为新增的工作要求,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而这又是中专学校教师的弱项。但高校科研的权重普遍很高,所有的职称晋级、年终专业技术考核,都离不开科研成果。为了职称、考核,教师要花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撰写论文、发表论文、申报课题,并最终影响到教师的晋升和经济收入,而且关乎荣誉和面子。这种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身心的疲惫和对工作的厌倦。

2.4 专业化要求提高,继续教育学力不足升格至大专或本科院校后,新立高职院校对教师的专业化提出更高要求,在学历、职称、专业深度等方面有了更高标准。这对于绝大多数原先只有本科学历(甚至专科)、长期没有就业压力、多年没有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教师而言是沉重负担。为此,教师必须迅速提升学历水平,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接受各种培训。此时教师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不足,经常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由此产生困惑、迷茫、焦虑、怀疑等不良情绪体验,长此以往,产生对职业现状的厌烦。

此外,教师个人的心理素质是产生职业倦怠的内在原因。同样处于转型时期,同样存在以上新立高职院校发展中的诸多矛盾,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和他人沟通交流、生活颓废、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的教师比那些性格开朗、自信、拥有丰富社会经历、承受过较大挫折和失败的教师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3 新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适策略

职业倦怠,特别是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对所供职院校的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采取有效调适策略以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将有助于消除这些不良影响,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甚至社会的发展。

3.1 教师方面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心理素质。首先,要不断通过各种渠道、途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尽快从原先的中专、中职教育教学要求转移到现在的高校教学要求上。可以通过攻读在职教育硕士,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学位程度;积极参加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研讨和学术会议及活动,扩展对专业领域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参加短期专项培训班或通过自学,短平快地解决转型时期教育教学要求拔高的现实问题。只有在专业领域提高实力,才能胜任教学工作,增强自我效能感,消除职业倦怠。其次,正视职业倦怠,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状况,增强心理素质。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建立合理的不良情绪的宣泄方式和渠道等,维护心理的健康,预防和消除职业倦怠。最后,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和休闲娱乐活动,可以强身健体、放松心情,达到身心的健康和谐,这也有助于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从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现状看,教师更需要合理的休闲[3]。

3.2 学校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关心爱护广大教师,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人际氛围。教师是立校之本,教师的健康和发展才能带来学校的持续发展。学校应提供教师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包括各种合理需求的满足、荣誉职称的获得、进修培训机会和经费的保障,建立科学的、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等。通过这些措施,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归属感和认同感,重树信心和勇气,消除无助感和枯竭感,从而有效地预防、抑制、缓解、消除职业倦怠。

3.3 社会方面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作用,建章立制,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为教师提供有力的社会保障,尽可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一定程度上消除教师的失落感;理解教师工作艰辛和难处,适当调整或降低社会对教育和教师的职业期待,形成合理的期望水平,为教师创作和谐、宽松的社会氛围,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谅解教师可能存在的失误或错误,以平常心、平常人看待教育、看待教师,多一些宽容和谅解,允许教师犯错误,不把学生发展甚至社会发展中的一切问题都归咎于教师。

参考文献

[1]刘桂娥.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2]高金锋.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影响及缓解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10)

[3]张国庆.新时期教师职业倦怠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4)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教师
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最美教师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