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双超常教育理念下我国超常儿童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09-09-27万绍娜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8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问题

万绍娜 冯 维

[摘 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超常教育事业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常教育体系,但亦存在超常教育功利化,超常教育模式单一,超常教育师资匮乏、超常教育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双超常教育理念,分析我国超常儿童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双超常教育;加速式教育;丰富式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8-0019-04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于1978年开始系统地研究超常儿童,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超常儿童是指“智能明显超过同龄常态儿童发展水平或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儿童”。①根据心理学对儿童智力的研究结果发现,大约有3%的儿童,其智力水平远高于同龄人。我国人口基数大,超常儿童的数量相当可观。②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14岁以下的儿童有28 976万,③按3%的比例计算,我国现有14岁以下超常儿童约800多万。因此,研究超常儿童对于我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超常儿童需要特殊的教育培养措施,已是各国政府、教育者和学者的共识。当前国际上针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加速式教育”和“丰富式教育”两种方式,其中“丰富式教育”是当今国际上受到较广泛认可的一种超常教育模式。虽然我国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培养也有这两种模式,但基本上只限于“加速式教育”。④ 30年来,我国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培养的确速成了一批人才,为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⑤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培养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搞好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超常儿童培养模式比较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超常儿童培养模式比较

(1)加速式教育

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的开幕式上发表了“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的讲话,此后又反复阐明他的“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主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诞生并开始招生,一场以培养杰出人才为核心的加速式教育拉开序幕。

加速式教育模式也称为弹性升级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学生本人的能力,跨越年级的限制,给予弹性以及适性的教育。⑥ 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①提前入学:对被鉴别出来的超常儿童,允许其比常规规定的入学年龄提前入学,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②跳级:通过考核允许超常儿童跳级或插班。对特别优秀的儿童,通过自学完成了小学或中学几个年级的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允许跳级直接插入高年级的学习。③超班学习:即超常儿童不受班级普通课程和教学进度的限制,根据其学习能力去学习适度的课程。⑦ ④缩短学制:即超常儿童在短于正常学制的时间内完成学业。如,中小学实验班的4+4学制,即小学和中学分别读4年,14~15岁升入大学。最典型的是少年大学班的4+2+2学制,即4年大学,2年硕士,2年博士。

加速式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速度快、课程深。速度快主要表现在能够缩短超常儿童的修业年限,节省教育经费,使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其局限性是:使超常儿童的知识断层、基础欠扎实,要过早为前途打算,社会性情感适应不良。课程深主要表现在为超常儿童提供学习挑战,增强其学习动机;其局限性在于:学业压力重,课业重、妨碍超常儿童其他兴趣的发展。⑧

(2)丰富式教育

丰富式教育模式也称加深教育模式,是让超常儿童留在普通班与同龄儿童一起学习,在课内或课外,接受教师的个别指导,扩充或加深课程内容。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①常规课堂内的加深学习:即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给在某学科具有特殊优势或特长的超常儿童“开小灶”,由任课教师向他们提供特殊的学习材料或机会,进行个别指导,以解决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吃不饱”的问题,但学生仍在普通班级里学习。②抽离式教育:是指每周利用部分时间(例如每周1天)让超常儿童离开自己的班级,与那些具有同样智力水平的同伴一起活动,进行知识的扩展教育。③课外或校外的充实教育:由学校或社会有关方面,根据不同类型的超常儿童的需要,提供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或校外的拓宽、加深和提高的活动。比如,各类超常儿童可利用课外参加各种兴趣活动小组,也可以在周末或假期参与特殊学习中心的充实活动,包括资源教室、俱乐部、科技活动中心、夏令营和冬令营等活动。⑩

丰富式教育最大的特点是超常儿童不离开同龄儿童的班级,至少有部分时间与同龄儿童在一起学习,可以防止超常儿童产生社会适应问题,服务于更多的超常儿童。Moshe Zeidner 和Esther Jane Schleyer 曾对分别处于“加速式教育”和“丰富式教育”条件下的1700多名以色列智力超常儿童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后者表现出更积极的自我概念、更高的主观幸福感和更低程度的测验焦虑。{11}{12} 研究结果说明,“丰富式教育”更有利于促进超常儿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因此,丰富式教育是当今国际上比较推崇的一种超常儿童培养模式。从大面积普及的可能性,以及促进超常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来看,丰富式教育模式更需要受到重视和推广。但是这种模式对教师要求很高,要求教师博学多才,至少能够精通其专业领域,才能有效地指导超常儿童在该专业范围得到扩展和深入学习。{13}

2.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述两种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超常教育功利化

受我国现有“应试—升学”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开展超常儿童教育的学校和机构,追求的目标仍然是学生的应试成绩和升学率,这就很容易使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沦为应试教育的“拳头”产品,使一切对超常儿童的教学活动都指向高考指挥棒。典型的就是中学超常教育以把超常儿童送进大学为目的,大学少年班以学生考上硕士、博士、留洋海外为目的。在这一理念支配下的超常教育只重超常儿童智能的发展,而忽视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情绪智力和社会性交往方面的能力,因此导致一些超常儿童不能很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不能应对社会对多元人才的挑战。

(2)培养模式单一

当前,我国对超常儿童的培养模式基本只限于加速式教育,{14} 应用较多的是对超常儿童进行缩短学制的教育,其中最典型的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它缩短了人才生产周期,并节约了教育资源。然而这种特殊班级需要专门的课程设计、教材设计、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普通学校很难达到这些条件,因此,这种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模式缺乏大面积普及的可能性,加之超常儿童的学习时期人为缩短,环境特殊、学业压力大,将不利于超常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

(3)城乡超常教育发展不平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6%。从理论上讲,农村超常儿童应占全国超常儿童的一半以上,遗憾的是,我国农村超常教育几乎还是一片空白。{15}我国的超常教育主要集中在城市,而绝大多数农村超常儿童没有被发现或接受适宜的超常教育,导致城乡超常教育发展极不平衡。

三、对 策

我国研究者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超常教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概括出我国超常教育的基本格局是“重快轻好”,进而提出了又好又快的“双超常教育”。“双超常教育”的基本理念表现在:{16}超常教育要从超常人才的本质出发,充分尊重超常人才的主体地位,发挥超常人才的首创精神,致力于开发超常人才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身心和谐性,促进超常人才的健康、和谐与全面发展。要注意超常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按照超常人才成长的规律,促进其身心和谐全面发展,要注意超常教育的智力与非智力、左脑与右脑、学业与心理、显能与潜能、加速式与丰富式、一元与多元超常教育的相互协调,坚持又好又快的生态式超常教育发展道路,使超常人才实现人生和事业的双丰收。“双超常教育”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协调超常教育的各种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根据“双超常教育”的理念,针对我国超常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1.制定针对超常儿童教育的法律法规

我国要加强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必须依靠法律法规给予保证。不同国家对超常教育的支持力度不一,有些国家已经通过立法,从上层建筑的角度支持超常教育。{17}如美国于1978年通过《天才儿童教育法》,韩国政府颁布的《超常教育法》于2002年生效,{18}从法律上明确了超常儿童教育的地位,规范了超常教育的体制、培养目标、教育模式、办学经费、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内容,为超常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而我国至今还没有制订超常教育的法律,超常教育体制不健全,这直接导致超常教育的办学经费、培养目标、教育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导致绝大多数超常儿童没有获得与其自身相适宜的特殊教育服务。因此,制定超常教育法刻不容缓。只有把超常教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通过教育立法为超常教育提供政策保障,才能使超常教育事业得以稳步而迅速的发展。

2.拓宽超常教育的培养目标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特别是21世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大潮迅猛到来,这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 21世纪哪个国家具有人才优势,哪个国家将占据竞争的制高点。因此,应该拓宽超常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转变到培养智能型人才和创造型人才上来。具体讲来,超常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开发超常儿童的智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重视对他们的情绪智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要重视超常儿童的主体性发挥,培养其独立意识和平常心态,将其成就意识和创造能力奠基于个体的主体人格,{20} 才能使他们立足竞争激烈的社会,能够应对社会对多元人才的挑战,使超常儿童通过适宜的教育成为人格健全的社会精英。

3.改变单一的超常教育模式,多种模式综合使用

理论上讲,有多少种类型的超常儿童,就应该有多少种超常教育培养模式。而我国30年多年来超常教育的主流教育是加速式教育。正是由于“加速式教育”所体现出的片面的“快”,导致了超常教育偏离了促进超常儿童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大方向,为此,“双超常教育”主张加速式教育与丰富式教育相协调,强调“又好又快”,不仅突出了以人文本,而且突出强调了超常儿童身心健康在超常教育中的重要性。{21} 国外针对超常儿童开展的丰富式教育实践表明,这一模式具有大面积普及的可能性,有利于超常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能避免超常儿童知识或技能的片面性。因此,我国应该改变单一的超常教育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多种超常教育模式综合运用,优势互补,各尽其能。

4.发展远程教学,促使城乡超常儿童教育协调发展

远程教育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远程教学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学生年龄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的课程。{22}

“双超常教育”主张城乡和地区超常教育的协调发展。而实际情况是,我国的超常教育主要集中在城市,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超常儿童被忽视,致使绝大多数的农村超常儿童无法接受与其智力潜力和特点相适应的超常教育,城乡超常教育发展非常不平衡。{23}根据国情,我国没有专门的超常教育师资培养机构,超常教育师资缺乏,且幅员辽阔,学生与学校相对分散,发展远程教育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这可以从韩国得到启示。韩国在1998年就建立了互联网超常教育体系,目前主要有小学超常教育网和初中超常教育网。{24}因此,在网络时代,我们应该借助先进的远程教学技术,通过大力发展远程教学,能够有效地弥补超常师资缺乏的地区和学校,真正实现“双超常教育”所主张的城乡超常教育协调发展。

注释

①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二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44页

② 辛厚文主编:《超常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DB/CD].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第103-105页

④{14} 焦润凯,张锐,杨兆山:《智力超常儿童的发展:从加速式教育到丰富式教育》[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第20-23页

⑤{15}{16} 官群:《树立和实践又好又快“双超常教育”科学发展观》[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第1期第4-7页

⑥ Paulus, P.(1984):Acceleration:More than grade skipping. Roper Review,1984,(7)第98-100页

⑦⑨{13} 顾建:《资赋优异儿童教育的课程模式》[J],现代特殊教育,2002年第2期,第4-6页

⑧ 曾有娣:《加速式超常儿童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1999年第4期,第1-4页

⑩ 李颖,施建农:《大鱼小池塘效应——对超常儿童教育安置的思考》[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第5期,第623-628页

{11} Moshe Zeidner and Esther Jane Schleyer. Educational setting and the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of gifted students[J].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99,(25):33-46

{12} Moshe Zeidner and Esther Jane Schleyer: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full-time vs part-time educational programs for the gifted: affective outcomes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J]. Evaluation and Programs Planning,1999,(22):413-427

{17}{21}{23} 刘美艳,单志艳:《中国超常教育30年——兼论官群博士“双超常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意义》[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第1期,第14-18页

{18}Kim HW:Reflection on China with Korea Perspectives. The 8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Giftedness. 2004,135-137

{19} 钞秋玲,申小莹, 张陵,朱继洲:《谈谈超常教育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现代特殊教育,2002年第4期,第9-10页

{20} 黎明,牟映雪:《中国超常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未来呼唤“双超常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第1期,第8-13页

{22} 贺舒曼,吴武典,刘彭芝著:《圆普通人的天才梦:超常人才教育》[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6页

{24} 张琼,施建农:《超常儿童研究现状与趋势》[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第10期,第685-687页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潘静波)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问题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