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培智学校职业教育与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2009-09-27曲学利陈书爽
曲学利 陈书爽
[摘 要] 根据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15~19岁年龄段的智力残疾人占据了智力残疾总人口的9.6%,而该年龄段正是学生义务教育基本结束,职业教育开始和适应社会的关键过渡期,针对目前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参考国内外的职业教育经验,研究探讨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谋求新的出路。
[关键词] 智力障碍;职业教育;支持性
[中图分类号] G7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8-0016-03
根据2006年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15~19岁年龄段的智力残疾人占据了智力残疾总人口的9.6%,而该年龄段正是学生义务教育基本结束,职业教育开始和适应社会的关键过渡期,能否接受职业教育以及接受的程度如何对智力残疾学生能否实现就业有着重要影响。针对目前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从支持性的角度来衡量职业教育本身和探索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模式将是智力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研究必然趋势。
一、目前我国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研究现状
1.支持性就业理念纳入智力残疾学生职业教育阶段
支持性就业首先在美国提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越来越多的智力残疾学生不能参与竞争性的就业岗位,给其生活和家庭带来诸多困难,而支持性就业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参与竞争。从3位北京市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了解到,目前的职业教育注重市场需求,智力残疾学生在职业教育的实习期间,由学校、家长和民政部门共同组成调查队,考察并制定智力残疾学生的就业岗位去向,学校有专门的职训老师来跟踪学生职业教育实习的适应情况,试用期满后,如果学生能被用人单位接受,则签订合同,否则可重新回到学校继续接受培训。对北京市某两所培智学校的抽样调查显示,两所学校已经实现了7~10名同学的成功就业,就业率达到了30%~40%,这些同学中除了几名同学需要教师随岗指导外,其余几名同学都实现了独立就业。这些成绩的取得应归功于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支持性就业观念的树立、学校对学生个性需求的真实评估以及他们对市场的科学调研。
2.职业教育向社会化和生活化转变
根据国家教育部主管特殊教育的部门对发达地区培智学校的调查统计,目前培智学校智力残疾学生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注重社会化和生活化,其社会化主要表现为沟通、责任感等社会适应能力和手工、编织和烹饪等专业技能的培养,其生活化主要表现在家政服务专业等。学校课程的设置比例如图1所示。
由于智力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现在培智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中,中重度学生占据了较大一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不断增加其生活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来提高其居家生活的能力,而对于少数轻度智力残疾学生则更注重其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据所调查的北京宣武培智学校基本实现了对学生“宽基础、活模块、多能力、多层次”的职业培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图1只是反映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大致情况,职业教育课程在时间安排上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其课程设置还有较大弹性。
二、影响我国智力残疾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分析
根据对从事对智力残疾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师(以下简称职训教师)及相关人员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轻度智力残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来自就业机会的缺乏,用人单位的态度对智力残疾学生就业有着直接影响,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亟待转变,从招聘、规章制度到管理规定等方面都需要考虑智力残疾人士的就业可能性,并尽最大可能为智力残疾学生开拓最大限度的支持环境;其次,智力残疾学生自身适应能力的不足也是其无法就业的主要原因,对于智力残疾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对其发挥自身劳动能力和就业技能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是非常有必要的,能最大限度的让有工作能力的智力残疾学生进入用人单位,适应一般的工作环境,达到最大限度的融合是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第三,国家制定和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智力残疾学生的就业有着深远影响,当然,智力残疾学生的就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职业教育的影响,接受的职业教育越多,其就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以支持性就业理念为先导,发展智力残疾学生职业教育
1.在职业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转衔教育
为了使智力残疾学生在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后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的要求,需要学校为学生制定所需要的个别化衔接计划。个别化衔接计划是以支持性就业理念为先导的,是特别针对每个即将毕业的智力残疾学生制定的,一般是在15岁以后,通常参照个别化教育计划来制定,①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走入社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在学校和社会工作之间搭建一座支持性的桥梁。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培智学校都已经实验或正式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该计划为学生在特定阶段接受特定的教育,提高其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
个别化衔接计划的制定大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即将毕业学生的自然情况(毕业年龄、毕业时间)、所参照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起止时间、毕业学生的职业期望、受残疾影响的特殊需求、活动计划等。②活动计划是个别化衔接计划的核心内容,以其职业期望为活动目标,根据其自身的特殊需求,参照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来制定所需要的活动计划。计划要调查的主要问题有:是否有为锻炼学生的工作技能而准备的课程?是否有帮助学生实现其职业期望的工作机会?是否在社区或相关机构有类似的个体经验来帮助学生达到这样的期望?③要为学生量身定做一套可行的个别化衔接计划还需要深入关注市场动态,深入了解、认真调查学生自身的真实情况,制定可行的个别化衔接计划。
2.努力提高智力残疾学生职业适应性
适应是指个体在应对(cope with)和顺应(adjust to)自然和社会环境过程中的有效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个体自己独立生活和维持自己的能力程度;其二是对个人和社会所提出的文化要求所能满足的程度。④
职业教育在帮助提高智力残疾学生职业适应性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条件,⑤即环境整合、参与职业培训计划的机会、在岗位接受培训、寻找工作的技能课程、提升自我决定的技能培养等。环境整合需要考虑到智力残疾学生同健全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包括课外活动,提高技能获得水平以此来取得工作中或者其他社区生活中的成功;参与职业培训计划的机会即学生在学校提供的各种培训技能的学习基础上,毕业后可直接参加工作,而这些计划是可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个性需要的;在岗培训需要考虑到学生在正常环境中与同学的交流和互动,同时让学生能够尝试各类工作的性质,以便在毕业时可以直接按照兴趣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寻找工作的技能课程就是在让学生知道目前的市场需求以便更好地准备是自己找工作还是在社区就业指导的帮助下获得工作;自我决定的提升在学生融入社会以及今后的适应性行为发展过程中作用非常明显(Super,1980;Szymanski & Hanley-Maxwell,1996)。包括做出选择,做出决定,问题解决,目标建立和获得,独立性,承担风险和安全技能,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强制,自我指导,自我鼓励以及领导能力等各项技能。⑥
3.需要国家相关政策向支持性就业的倾斜
第一,支持性就业需要整合资源。由于支持性就业需要家庭、社会和政府的资源整合,国家在此方面的政策支持将是最大的支持。支持性就业作为一种就业理念需要从观念上实现从对残疾人的歧视到对残疾人的帮助、扶持上来,让其得到社会接纳。同时,政府可以依托残联建立相应的资源中心,整合学校职业教育资深教师,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特殊教育专家、研究员以及社区康复机构的相关负责人等,专门开展残疾人的就业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争取有效服务于有个体差异的智力残疾学生,为其实现就业开拓道路。
第二,支持性就业需要建立一套跟踪服务体系。跟踪服务体系目前还是在培智学校的职业教育内进行,由于培智学校师资力量的有限性,跟踪服务还可以转移到社会,通过让有相关经验或者从事过残疾人就业相关工作的人员来提供,定期跟踪调查智力残疾学生的就业过程,并及时反馈给学校以及研究机构,在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的基础上,调整智力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的各种软硬件环境,做出下一步的可行性计划。跟踪服务是一项长期的需要耐心和恒心的伟大工程,需要残疾人教育的工作者不懈努力才能完成。
注释
①Wayne Ave,Silver Spring, An Introduction to Mental Retardation,www.thearc.org.2005.10
②Corey L. Moore,Sonja Feist-Price,Reginald J. Alston. Competitive employment and mental retardation:interplay among gender,race,secondary psychiatric disability,and rehabilitation services——Competitive Jobs.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2002.1
③Geoff Waghorn,Chris Lloyd.The Employment of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R]. A discussion document prepared for the Mental Illness Fellowship of Australia.2005.
④Introduction to adoption. http://www.mhmrcv.org/poc/center_index.php?id=11
⑤Anne Jobling.Beyond Sex and Cooking:Health Education for Individual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J]. Mental Retardation.2001.8. VOLUME 39,NUMBER 4:310-321
⑥Edward Zigler,Robert M. Hodapp. Understanding Mental Retardat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1986
作者单位分别为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责任编辑 潘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