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利双赢 和谐共进

2009-09-27

西伯利亚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远东地区西伯利亚中俄

刘 爽

中图分类号:F125.531;F125.5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9)04-0024-02

2008年,中俄两国贸易总额已达到600亿美元,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成为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两国坚持睦邻友好、互利互惠、和平共处的主流方向,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持“互利双赢,和谐共进”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进双方在多领域合作的战略升级,是中俄两国自上而下达成的一个基本共识,是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性选择。

一、“互利双赢,和谐共进”:基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中俄两国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许多共同点,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战略,与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具有密切的互动合作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中的重要因素,俄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石油输出中国,有利于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保证黑龙江省现有石化产业的油气供应和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两国能源合作的战略升级将有力推动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经济发展,从而进一步发挥能源在俄罗斯强国战略中的支撑作用。

与俄罗斯远东相毗邻的中国东北地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和投资,以及抵御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下拨的巨额资金,将极大地拉动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东北地区各省丰富的外汇储备可以投向俄远东地区的大型项目,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农民可以输出到俄远东地区的劳务市场,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设备可以在远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2009年5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哈巴罗夫斯克视察时指出:“远东地区的开发必须要和中国的动作紧密结合。中国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和财政资源,可投资我们的经济,振兴远东地区和外贝加尔应与中国振兴东北计划在工作层面上协调一致。”他表示:“俄政府正在制定的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开发战略规划,将与中国边境地区发展计划捆绑在一起。”这表明,中俄两国政府层面正在努力推动中俄边疆地区的合作与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国边疆地区全面合作的战略升级,将开启一个新阶段,这不仅有利于中俄区域合作的升级,对提升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质量与水平也具有深远意义。

二、从战略规划到项目实施:基于互利互信的目标选择

俄罗斯对西伯利亚与远东的开发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沙俄时期,以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为标志;第二阶段始于加世纪60年代,以秋明油田开发为标志。苏联解体后,由于经济衰退和社会转型,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进入2l世纪,俄政府连续制定了一系列西伯利亚与远东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纲要,希望通过利用该地区能源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实现振兴,从而拉动整个俄罗斯经济的全面增长和复兴。应当说,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第三次大开发已经拉开了序幕。但是,人口和有效劳动力的稀缺、资金的不足、生产设施的落后和运输能力的限制,严重影响了这一地区的开发。

近年来,俄中央政府明确了进行经济转型,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以能源和资源为基础,开展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深加工,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的发展方针。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西伯利亚和远东在东北亚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吸引中日韩等国的资金和技术,加快经济转型的速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本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为此,中俄两国和地方政府之间畅通高效的沟通和战略上的协调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应当看到,在两国区域经济合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受到诸多具体因素的制约,需要双方共同探讨寻求解决之道。无论是经贸合作的规划层面和大型项目层面,还是具体到外贸和民贸层面,大多经历了复杂多变的过程,除去必要的规划、论证、设计时间外,许多人为因素耽搁甚至使项目完全处于搁浅状态。例如,中国黑河和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之间黑龙江大桥建设项目,就经历了十多年的规划、论证,至今仍未落实。而东西伯利亚至太平洋输油管道建设,也是一波三折。在经贸层面,两国在贸易机制、关税政策、人员往来、产品品种和质量等领域还一直处于调整磨合阶段,尚未形成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贸易机制,达到增速发展的目标。在投资合作层面,双方尚未就两国和两国地区间的产业衔接和技术对接达成共识,相互投资积极性不高,远未达到战略伙伴关系的水平。在科技合作方面,由于技术准入和技术开放以及技术推广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尚未形成共同研发、共同投产、共同营销一体化的良性机制。在劳务合作领域,一方面缺乏大型合作项目的支撑;另一方面在引进劳务的法律层面尚未形成共识,劳务人员的素质和在劳务引进国的法律地位等问题也未得到解决。

中俄东段边界问题的彻底解决,已经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有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谅解,合作的机遇才会不断增加,合作的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说。互利互信是中俄合作从战略规划到项目实施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中俄边疆地区深化合作的重要前提。

三、问题与解决之道

近年来,中俄两国领导人多次表示,中俄两国都是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新兴经济体。双方加强经贸合作有利于推动两国关系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和稳定。共同面对世界金融风暴,双方相互支持,抵御危机给本国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力求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贷款换石油协议的签订、中俄输油管道各自境内工程的开工,以及其他一系列项目的落实,表明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在困难中经历了考验,也在困难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我认为,为使双方在边疆地区的合作顺利而卓有成效地开展,应当着重探讨和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应该对中俄关系构成要素进行必要的分析,对于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到民间不同层面的主体对发展两国关系的态度和想法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力求找出两国政治关系发展迅速、经济技术合作相对滞后的复杂原因。客观分析两国区域之间的战略关系和经济关系,解决地方政府和企业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协调和对接问题,解决两国地区间短期发展规划与长期发展规划之间的协调和对接问题,解决宏观战略合作与区域战略合作,特别是经济层面合作的协调和对接问题。

(二)根据不同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及两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调整两国贸易结构比例。在中俄贸易恢复初期,俄方轻工产品短缺,对中国的轻纺产品需求量极大,边境易货贸易曾占主导地位,对于两国贸易的迅速升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俄罗斯经济的恢复,俄政府通过打击“灰色清关”、取缔零售等措施,对这一贸易形式进行了限制,这一行动对两国的经贸关系不能不说是一

个消极影响。因此,在目前俄进口产品多样化并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逐步缩小并限制个体贸易已经势在必行。这类贸易形式由于规范性较差、随意性较大、贸易额较小,产品质量及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可能对双方关系造成不利影响。相反,应该在引进俄高科技项目、高科技人才,大力发展政府间的经济技术合作方面下功夫。中俄双方应在大项目合作方面开拓视野,创新思维,着重关注基本建设(高速公路、大型桥梁、电站建设,信息产业,港口建设与营运,综合住宅新区建设等)、高科技含量设备制造(民用飞机、家用电器、汽车、计算机)、现代化农场的整体承包等大型和特大型项目的合作。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不仅可以带动一批衍生项目,而且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和联动效应,对于提升两国贸易水平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对接将直接推进中俄边疆地区的合作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外贸出口也会有较大增加。东北三省可以充分利用中央下拨的部分拉动内需的资金,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大力发展家用电器、轻纺、服装、建材、通信等行业,为出口俄罗斯产品的本地化、品牌化、优质化打好基础,逐步缩小由于交通通讯发展造成的“过顶贸易”对东北三省原有地缘优势的不利影响。黑龙江省的“哈牡绥东对俄沿边开放区”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项目等,已经在这方面先行一步,重要的是加快推进,务求实效,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动中俄边疆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

(四)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面临着构建新的金融秩序的重要任务,俄罗斯和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应积极寻找规避风险、探索制定新的经济秩序的可能。中国作为产品出口大国,俄罗斯作为能源出口大国,两国的联手合作,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加快西方主导的“不合理”经济秩序的调整。应该深入研究采用本国货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做法,加快两国国家银行之间的合作,力求规避风险,缩小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通过加快对现行国际金融体制、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建立符合国际经济新形势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中俄边疆地区在探索贸易结算方式和金融运营模式等方面具有方便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地缘优势,这对于双方在经济各领域的进一步协调与合作将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俄两国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危机,全面推进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自身加快发展的需要,是建设新的国际金融秩序的需要,是建立多极化世界的需要。中俄两国“互利双赢,和谐共进”原则,不仅将成为新形势下两国关系发展的巨大动力,对东北亚区域的和平与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远东地区西伯利亚中俄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浪漫成灾,蝴蝶“入侵”西伯利亚!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高校体育资源互补性合作可行性研究
俄罗斯远东林业产业集群:俄中合作的现实与潜力
当代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俄汉洋泾浜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