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产学合作”对创新办学模式的思考

2009-09-24邰沛沛郭海红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产学合作自我实现办学特色

邰沛沛 郭海红

摘要:通过分析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产学合作”办学的主要特色,概括了其“服务三农、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的独特办学理念和实践经验,论证了这一理念对高职教育,尤其是农业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办学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产学合作;办学特色;自我实现

构建全新的“产学合作”办学观

如今,“产学合作”的内涵已不再是为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而是已扩展到学校通过“产学合作”全方位提升和壮大自己,在提升和壮大自己的同时,得到社会的认可,实现自身价值。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的“产学合作”教育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的办学理念,“产学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着眼时代发展,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协调各方,整体推进。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农业发展的升温,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申办与建设,为职教办学提供了很多机遇。在这些机遇面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审时度势,明确了自己在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使命,制定了争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以农为本,突出林业,适度发展涉农二、三产专业”,按照量入为出、适度负债、整体规划、分年建设的原则,把与原校园相邻的学院实习农场改建成新校区。围绕服务“三农”的目标,学院与属地政府共同制定了“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建设方案,用“产学合作”方式解决了校园拓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和谐发展观当代“产学合作”教育的目的及人才培养标准已经发生改变,不再把“产学合作”教育限制在应用技术转让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其发展趋势已逐步向“全人教育”靠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产学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中心”。就教育目标而言,“产学合作”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运用;就基本原则而言,它强调“产学合作”的全方位立体结合、师生校企的群体互动;就途径与方法而言,它实施研读结合和工读结合,以项目研究“技能包”和实践岗位为结合点;在形式上,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校有效追踪企业环境下学生实践教育动向,确保培养方向和教育质量。

以“特色鲜明、争创一流”为目标的内涵发展观“规模翻番、特色鲜明、校园秀美、争创一流”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我院从常规教学管理入手,遵循“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建章立制,细化并逐一落实各项措施。以迎评创优为契机,全面加强质量和内涵建设;以打造品牌专业为突破口,从专业发展角度提升办学特色;以课程建设为落脚点,抓质量内涵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学院的风景园林专业被评为“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园林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品牌专业,作物生产技术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园林树木学》课程被列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两门教材被列为国家规划教材。在师资培养方面,学院通过“外引内培”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71%,同时创立了“三依托、三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技能包”为切入点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所有这些提升内涵建设的新举措、新做法,最终通过“产学合作”得到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的检验和反馈,以不断修正学院的育人目标。

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产学合作”办学特色

着眼区域农业发展走向,打造科技示范园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级农林科技示范园建园之初,属地政府无偿划拨800亩土地,有偿转让2000亩茶园,并且与学院共同制定了“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规划方案。目前两处示范园核心区域占地4526亩,辐射带动15000亩,形成了万亩连片规模,集教学、科研、生产、实习、观赏于—体的综合平台,进行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园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师科研的平台、引育良种的园地及科技示范的窗口。目前,园区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园区内建有设施农艺区、无土草毯生产示范区、彩叶苗木区、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区、生物中心研发区、畜牧养殖区、生态观光区等七个功能区;设立了林木草坪草品种区和生产示范区、容器栽培区、有机茶生产区、应时鲜果区、奶牛场、乳产品加工厂等14个专项实训基地。以上设施不仅满足了学院主干专业的实训需要,还具有农民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等多种功能,体现了设施的先进性、效益的示范性、管理的规范性和与教学科研结合的紧密性。另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园区还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瞄准区域农业发展走向及当前行业生产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研攻关和创新,并积极进行产业开发,同时配合区域农业发展的需要发挥技术的辐射作用,成为最新农业科技的“孵化”和推广基地。近年来,学院在不断完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的同时,持续拓展和延伸农林科技示范园基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带动周边丘陵地区广大农户大力发展优质果品种植的现代高效农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满足教学、科研、产业开发、农技推广的前提下,园区建设充分考虑属地丘陵山地的固有特色,科学合理地规划与之相匹配的建筑、道路和各种配套设施,以“一流的设施、丰富的植物、多样的产业”闻名于周边地区。2005年,园区被评为“江苏省科普基地”。2006年6月和2007年2月,江苏省领导先后两次视察农林科技示范园,对园区利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服务现代农业的工作成果给予了肯定,指出园区的运作模式是“以工带农、以工投农、以工改农”的好典型。2007年6月,农业部领导来我院考察,对农林科技示范园建设、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学生就业率表示非常满意,勉励学院一定要按照社会需求和“三农”发展趋势设置专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更多实用技术人才。

着眼农民致富的发展需求进行科研开发学院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提出了“科技强校”的战略目标,近五年共批准立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50多项,其中,有国家“948计划”、“973计划”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1项;开发红叶石楠新品种1个,制定省级标准2项,有3项成果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申请国家专利6项,其中,种茎直播成坪法和可移动式自动化全日照间歇喷灌装置两项科技成果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彩叶苗木新品种选育及组培快繁技术的推广是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科研项目建设过程中,我院始终把农民致富的实际需要放在第一位,瞄准行业当前生产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科研攻关和产业开发。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彩叶苗木”、“无土草毯”两大产业群,成为江苏南部丘陵地区农业产业开发和农民致富的品牌产业。“草坪草”产业,目前推广面积达9万多亩,带动2万多农户,辐射全国20多个县(市),已被江苏省政府确立为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彩叶苗木”产业,现已推广到全国25个省(市、区),推广面积2万多亩,带动4000余农户。此外,每年推广农作物良种面积500万亩左右,优质商品猪20万头,优质牧草2万多亩,运用统一供精系列技术,独立承担了周边地区生猪生产的良繁父本体系。以中江种业和绿苑实业为龙头的22家产学研实体,直接带动周边地区3万多农户增收致富;近3年传授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2006年,学院被国家七部委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称号。多年来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在服务农村、致富农民的方式上,应本着“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的原则。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上,学院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抓住农业生产中的核心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科研活动,孵化出了一大批农业生产增效快、农民增收效果好的短、平、快科研成果。

着眼社会规格进行人才培养学校的中心任务是育人,我们在“产学合作”的探索和实践中,坚持把培养和造就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围绕专业所办产业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课堂,是服务农村、致富农民的抓手,也是反哺专业建设的有效手段。学院在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出了“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办学思路,催生了一批“产学合作”教育实体。其中,绿苑园林实业总公司注册资本2748万元,是国家园林绿化二级企业;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种业50强,即将成为上市企业;另外学院还联姻了146家校外合作企业,现在,这些企业已成为我院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预就业的主渠道,这些产业实体现已成为学生实践教学的主课堂。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创业教育内容和实践教学时数,农林牧专业实验实习和生产实习的课时比重都超过了50%,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进实验室、实习农牧场和生产基地,走进用人企业,锻炼实践技能,努力实现实践技能与职业岗位的紧密结合。

有特色的“产学合作”办学模式对人才培养和办学创新的启示

一个学校的创新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大学与公共机构如何相互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知识创造和使用的集合体。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产学合作”办学模式,其人才培养目标是:改革学生培养的模式和机制,利用社会资源创造课题研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环境,提高毕业生的教育质量,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相关企业和学院的社会声誉。同时使学生在深入一线参加研发的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及学院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产学合作政策目标,是科学和谐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在社会高速发展,学校规模空前扩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推动下,我院的产学合作实现了根本转型。成功的产学合作一体化发展带动了学院整体办学水平与层次的提升,同时带动了周边大批农民致富。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初步成就进一步拓宽了产学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农业及农业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吴刚.教育理论的特质及其研究使命[J].教育研究,2005,(9).

[2]纪宝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M].赵中建,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邰沛沛(1960—),女,江苏宝应人,硕士,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

郭海红(1973—),女,江苏滨海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猜你喜欢

产学合作自我实现办学特色
加拿大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及借鉴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探讨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凸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特色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合作创新框架
关于“自我实现”的刚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