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文本浅探

2009-09-24冉利琴

文学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课程标准交流

近来,听了一些语文公开课,发现教师在评课时,大多数认为课堂热闹、涉及面广、知识拓展得开的课是好课,新课程标准贯彻得好。而我认为这样的课味道不正,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误解。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要形成互动、交流与合作,教师与学生是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是学生求知的引路人。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新一轮课程改革相继在各地推开,教师们纷纷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对自己和学生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课堂上,或是围绕琐碎的问题,或是集中一两个大问题“合作”探讨,“对话”交流,引申拓展,教师则穿插其中延伸提问。台上教师不断搞笑,台下学生哄堂大笑。教师取悦学生,可不知不觉已离题千里。一节课下来,课堂距离文本太远,似乎是“悬空翻”,有点买椟还珠。

这种课堂很受学生欢迎,可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吗?学生的语文成绩能提高吗?

语文教学是关注语言文字的教学。所以,语文教学就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语言文学。一味取悦学生受学生喜欢的课不一定是好课,目前的语文课堂,有点剑走偏锋,跟风赶时髦。语文教学应回归文本,强化工具性,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遵从文本,紧紧抓住语言这一核心,这是语文教学的要务。学生从语言学习中思想情感潜滋暗长,达到从语言到情感的收获,学生应从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感悟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注重人文性。教师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这一核心,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感悟中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如果不扣住文本,以文章为中心,整体感知,而取其一点,旁生枝节,越说越远,就会离题万里。这样的课表面看来,拓展得开,教师知识面广,学生也感兴趣,其实远离文本,何谈从语言文字中去体会感悟呢?

学生在反复阅读不断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生生间、师生间进行多向交流,合作探讨,让学生通过文字去思考和理解,让文字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良好的课堂气氛固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味的不求实际的搞笑却会偏离正题。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根据课堂实际,适当加入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增强语言的幽默感,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永久难忘的印象。

总之,课文教学应以文本为中心,从语言文字中去互动、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发表有个性的看法,真正贯彻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

冉利琴,贵州遵义市道真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课程标准交流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如此交流,太暖!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交流平台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交流平台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