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教学散发人文光芒

2009-09-24裴树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这一界定,是《标准》在语文教育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第一次确认并合理定位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人文性”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时代特征。

然而,遗憾的是,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为一种文字工具的教学。把语文教学变成应试教学,为了应试,将优美的语言变成僵死的符号,把一篇篇血肉丰满的文章进行肢解训练,机械操作。用冷漠的分析取代辨证的语言感受,把语文教学形式上的任务当作根本的任务,把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教育当作供技术操作用的工具来看待。全国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讲过他“最想说的”也是“最根本的,最关紧要”的一个话题就是“目前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这也是造成当前语文教育走不出困境的一个根本原因。

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一.教师要深入发掘文本中的人文精神资源,渗透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教材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它们或热情真纯,或优美典雅,或令人振奋,或启人思索。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蕴涵的深厚的人文精神资源,启发学生解读文本,在感悟、体验中发现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在对文本语言的诵读、品味中,领悟人生,完善人格;让学生在这个视野开阔,文化多样的二十一世纪里仍旧守望着人文精神的家园。

这些选进语文教材的经典佳作,负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塑造了众多富有情操美的人物形象。无论是朱自清与父亲的温暖亲情,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执着爱情,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纯洁友情,还是余光中的故土之恋,杜甫的家国之忧,辛弃疾的志士之悲,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感教育的最佳教材;无论是追求真理、上下求索的屈原,丹心照史、宁死不屈的文天祥,还是目光如炬、嬉笑怒骂的鲁迅,甘于清贫、坚守气节的朱自清,都是具有美好情操的人格楷模。教师如果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做好向导,善于点拨,再经学生的反复解读、咀嚼品味、思索深化,久而久之,必能让美好的人文情操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养学生心田。

二.营造人文化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人文情怀

传统的语文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倾听者,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教学是双边的活动,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放下架子,营造一种平等的课堂氛围,提供给学生一个对话的平台。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可以探讨写作意图,发现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感、个人气质、审美理想等等;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只有走进文本世界,全方位、多层次探讨文本内涵,才能完成从感知到获得情感共鸣进而领会文本精髓的飞跃;学生与教师对话,在问答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吸纳,参悟文理、文意、文趣,提高鉴赏能力;学生彼此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学会倾听与吸纳,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与共享。

三.重视写作培养,体现人文精神

我们常常说“学以致用”,而写作又是我们语文教学中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不仅是你的文采的训练,更体现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去引导学生怎样把课内知识以及人文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学生的作文训练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可以在学习完一篇好的课文时,让学生写读后感。

比如,学习了《我与地坛》后,我让学生写了一篇读后感。学生在文章中真实展现了自己的体悟感受。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当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我们能否坦然面对或者以乐观的形式不屈前行;人的一生可以伟大,也可以平凡,飞翔是一种生活状态,爬行也是一种生活状态,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身处逆境,不能消极颓废,而应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喜悦,为世界增添活力和亮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受过多的母爱,已经习以为常,已经麻木了,让我们用心去感受母爱,理解母亲。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平时养成写札记随笔的好习惯,随时书写记录下自己的每一份感动,这也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对人文精神很好的关照。学生写了,当然老师也要评的。那么,教师的作文评语也要充满人文性。抛弃传统古板的教条式的评语模式,可以采取朋友式的谈心,真心倾注自己的情感,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在人文性的教育中自愿自觉地去写作。

四.教师以身作则,实践人文精神

古人云“身教重于言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仅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去领略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平时我们的一言一行更是最有效的教材。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身体力行,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实践人文精神。

首先,我们要关爱学生。从关爱中体现人文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爱”是教育的灵魂。而我们常说教师乃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意味着教师的使命是艰巨的,更是神圣的。只有教师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沐浴下健康成长,他们才可能学会去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

其次,我们要尊重学生。在尊重中体现人文精神。教育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去交流。这就需要师生作为平等的对话者,在一种相互尊重,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共同探讨问题。

再次,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别人的赏识。”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和弱点是难免的,然而对于学生的种种问题,当老师们感到束手无策时,往往会采用批评的方法,结果情况越来越糟。如果适时地采取赏识赞美的方法,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成长,则会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学会欣赏你的学生,只要有这样的心态,你就总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你要拿着放大镜去对准学生的闪光点。纠正别人固然重要,但换一种角度,换一个口吻,或许那些看起来毫无希望的学生会回报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于漪老师认为:语文教学是一门体现人文关怀的美丽的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就是要关注学习需要、激发内心情感、培育语文素养、弘扬创新精神、创造诗意课堂、满足发展需要。让学生在人文课堂中享受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百花齐放,语文课文春意盎然,语文课堂春风拂面。引领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天堂中去学习,去享受,去陶冶,是我们语文同仁孜孜向往的理想教育。这需要我们至诚地投入,需要我们真诚地参与,更需要我们毕生去追求。

裴树立,教师,现居吉林通化。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