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周审美文化对《诗经》人物形象的影响

2009-09-24范瑞红

文学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殷商诗经君子

《诗经》中的人物,既有对勇武尚力英雄人格的崇拜,又有对温柔敦厚君子形象的赞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范型得以在《诗经》中共存,反映了商周各自信仰观念的差异引起的审美变化。从审美理想层面看,英雄蛮武是商早期游牧文化的积淀,君子人格则反映了周代礼乐文化精神和人文色彩。两种文化的相互激荡、融合,使《诗经》中的人物形象趋于丰富和生动。

一.殷商游牧文化对《诗经》人物形象的影响

殷商时期,人类是在血与火的格杀中,用近乎野蛮、残忍的手段推动历史逐步向理性之门迈进。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各部落之间战争频繁,人口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本民族的存亡,因而在对人的审美评判上,以硕大、健壮为美。

殷商先民注重外在形体的高大、魁梧,这与其尚武尚力的时代精神相一致。

由《商颂·长发》、《商颂·殷武》等诗篇可以看出,殷商人民对先祖的征战杀伐行为,是一种由衷的歌颂与崇拜,他们更看重力量与勇气,而并非内在的道德,这是一种虽然原始但却比较现实的审美标准。郑、卫、邶、鄘、陈皆处于殷商王畿文化圈的中心区域,深受这一审美风尚的影响。

由这几国“风诗”可以看出,对男性的审美标准是英勇健壮、体格魁梧挺拔、相貌堂堂、眉宇轩昂,归结为硕大健康。《郑风·丰》赞男子“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这位女子开始没有答应求婚者,事后又后悔,想象中对方驾车来迎娶自己。她意中的这位情人长的怎样呢?丰者,硕大丰隆之貌;昌者,盛壮孔武之貌,不外是高大健壮。《邶风·简兮》描写的舞者是“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万舞是一种引诱异性的生殖舞蹈,因此身躯硕大魁梧、强劲有力的男子,更能吸引女子的注意,由此可以看出女子的择偶标准是硕大貌美者。《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考槃在阿,硕人之薖”,“考槃在陆,硕人之轴”。这里的硕人,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云:“《简兮》咏贤者称硕人,又称美人。”称贤者为硕人,那么这是一首贤人独善其身、隐居自乐的诗,诗中贤人亦是高大之貌。

对女性的审美标准亦是如此。赞美女性美的经典篇章莫过于颂美庄姜的《卫风·硕人》了,“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手指纤纤像初生白茅的嫩芽,皮肤白润像冻结的油脂,美丽的脖颈像又白又长的蝤蛴,牙齿比葫芦籽还整齐,额角方正娥眉细,一笑酒窝更多姿,秋水一泓转眼时,多么令人沉醉!而她也竟是“硕人其颀”,“硕人敖敖”,身躯是高大丰满的。《陈风·泽陂》赞美自己意中的姑娘是“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小雅·白华》“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维彼硕人,实劳我心……维彼硕人,实劳我心。”《郑笺》称硕人为“妖大之人,谓褒姒”,幽王黜申后而喜爱的褒姒,亦是硕大之貌。

男子为何看重姑娘硕大这一特点呢?《唐风·椒聊》对此做了最好的注脚,“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多子,古人以多子为福。诗以香气扑鼻、结籽颇多的花椒起兴,旨在说明这位“硕大无朋”、“硕大且笃”的姑娘能够子孙众多、“宜其家室”。

二.周代礼乐文化对《诗经》人物形象的影响

周人从殷商灭亡的教训中,看到了“天命靡常”,开始“唯德是辅”、“神道设教”。周礼在祭祀中的贯彻执行,有效遏止了前代殷商先民的宗教狂热,使祭祀活动变得有序、有度,逐渐理智起来。“德”的出现和周礼的制定赋予了周人宗教思想的理想色彩,显示了与商的神秘暴力色彩极大的不同。

周人理想的人格范型是“君子”。“君子比德于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外表端正典雅,举手投足合乎礼仪规范,情性禀赋稳健谦和、温厚友善。《大雅·棫朴》“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言周王威仪济济,左右诸臣捧着玉器,个个庄严恭敬。周王佩着精心雕凿的金玉,勤勉地治理四方。君臣各有威仪,使整个朝廷肃穆容容。又如《大雅·假乐》“威仪抑抑,德音秩秩”,《大雅·既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大雅·民劳》“敬慎威仪,以近有德”等诗篇,可以看出周贵族更看重威仪与文德。

与君子相对应,对女子的要求是贤淑。《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淑”即善,善与美相对应,应该偏重于德行的美好;“都”的含义是闲雅。可见,这些赞美女性的诗句,无一不在称其貌美姣好的同时加上端庄、贤淑、文静、闲雅等品行方面的颂美。

三.结论

殷商先民注重外在形体的高大、魁梧,以硕大、健壮为美,这与其尚武尚力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周继承了殷商硕大、健壮为美的意识,同时更看重外在的威仪、内在的美德,这体现了周人追求的“君子风范”。商周文化的相互碰撞、融汇,使《诗经》中的人物形象趋于丰富。文化的承传与融合,两种截然不同审美标准的共存,也为后人解读诗旨增加了难度。从更远的史文化角度来考察,将有助于文化意象的解读及结论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陈奂.诗毛氏传疏[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

[5]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9.

[6]方玉润.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8]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9]王冠英主编.中国文化通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范瑞红,女,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殷商诗经君子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殷商遗址大搜寻
君子无所争
殷商鸮形器及鸮形纹饰探析
国风·卫风·淇奥
从甲骨卜辞中看殷商政治伦理思想
有君子之道四焉
巧用《诗经》解难题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