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应该生活化
2009-09-23温玉霞
商情 2009年17期
温玉霞
【关键词】数学 情境 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形式,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数学问题情境。问题→认知冲突→求知欲。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
2.数学活动情境。活动或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如“概率”中“随机事件”。
3.数学实验情境。实验→动手、观察、分析。如“图形认识初步”中“比较线段的长短”。
4.数学故事(或历史)情境。数学故事(或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如“有理数的乘方”中“科学记数法。
例如,在“平移与旋转”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可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图形与现象,引出图形的基本变换,得出图形变换的特征。再如,对称变换中,可列举人们所穿衣服、商品商标图案;旋转变换中可列举电扇,时钟等引入新课。同时情景创设应注意问题呈现的趣味性,如“有理数加法”的情境设计可选择下列内容:猴子爬树、蜗牛爬行、卖冰糕、卖晚报的赚与赔、抗洪抢险中水位的上升和下降、蚂蚁搬家。再如,“方程组”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可列举古老命题“鸡兔同笼”——“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只,鸡兔几何”等等。这些情境既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又有一定的趣味性。
通过以上这些引例,可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