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及发展对策
2009-09-23何凌
何 凌
摘要:文章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交通的关系,在重点分析城市化进程对城市交通影响的基础上,总结出由此而产生的城市交通问题,并在此背景下探讨了城市交通发展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城市交通;交通规划;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2-0097-02
一、城市化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既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各类城市环境中集中的过程、非城市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的过程,还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扩散过程等。
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的不断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交通问题、能源供给及环境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交通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计民生的大事。
二、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交通关系分析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交通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城市交通条件是城市生产和生活赖以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城市和城市运动过程的组成部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既包含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又带动和促进城市交通进行相应的改善,从而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一)城市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城市交通一直有力地影响着城市化的进程,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城市每日每时进行着的繁杂庞大经济活动是由城市交通来承担、联结和实现的,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以及不同地形结构的城市就要求有与其相适应的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和交通组织为它服务。有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加速城市化进程,而一个低劣的城市交通系统则会妨碍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城市经济增长。
(二)城市化进程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分析
1城市化的发展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既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发展,也引起了众多负面的问题。
城市化是国家或区域空间系统中的一种复杂的过程,它的进程主要表现在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以及城市人口的规模和分布的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的演变以及伴随着的城市化人口规模及分布的变化,在根本上决定了城市交通出行的强度、密度和时空分布特性,从而对城市交通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1)城市布局形态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城市空间布局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的总称。不同的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形态决定了不同的交通发生量和交通吸引量,决定了交通分布形态,并要求交通系统伺服于其不断变化的需要。
在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中,城市形态逐渐实现从单中心向多中心、从工业型城市向集合政治、经济、金融、旅游消费和文化型城市、从单一城市向专业化互补型的多级城市群落转变,这一转变打破了原有的地域观念和城市居民问的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关系,进而影响到城市整体环境内交通出行的需求产生机制和出行分布特性。
(2)城市人口因素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城市人口的规模、分布及其结构对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规模必将大幅度提高,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新增城市人口的派生性和本源性出行需求,将必然引起交通需求总量的大幅度上升。
截至2008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066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88万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人口的增长,不仅只有人口自然增长,还有离乡不离土的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这更加大了城市交通需求总量的增加,进而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量,也影响城市交通的质量。
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的不同及收入水平的不同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是不一致的。不同层次的人,出行的目的是不同的,对出行方式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最近,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运输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2城市化进程对城市交通造成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城市交通事业发展很快,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满足不了城市化进程加速背景下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致使城市中的交通问题有日益严重的趋势,某些城市的交通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1)城市交通供给能力不足。城市化的发展促进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多,城市交通的需求总量显著上升,但是城市交通的供给却不能及时满足人们的需求。
(2)路网结构不合理,加剧了交通拥堵。市区道路网容量,除了要有足够的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及其网络的连通性等条件。目前有不少城市对快速路、主干道比较重视,而对次干路特别是支线重视不够,因而在快速路和干路上集中的大量车流难以从网络上分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加重了干道与快速路的交通负荷和拥挤阻塞程度,而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车辆“抛锚”,极易造成局部交通瘫痪。
(3)市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与其交通环境不协调。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市中心区,特别是其中黄金地段地价的不断上涨,导致了这一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开发强度向不利于缓解交通紧张的方向发展,并与交通环境最大允许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
应该承认,利用级差地租的梯度分布原理,在地价高的中心区引资搞开发,有其合理与必要的一面。但这种开发强度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势必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产生与开发的初衷相悖的负面效果。据了解,我国市区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绝大多数都是生成和吸引大量人流、车流的公共建筑。如果这些高容积率建筑的空间分布不当,势必给本已拥挤不堪的交通干道带来更大的压力。
三、发展对策
(一)城市的交通规划与城市的整体规划有机统一
城市交通是城市和城市运动过程的组成部分,城市的交通问题涉及到社会、文化、技术、经济、政治、环境和城市的功能及发展等各个方面和许多层次,因此不能孤立地研究交通问题,应将城市的交通问题放到整个城市特定的环境中去解决。城市的总体用地情况及城市的整体布局与城市的道路网布局是相互关联的,城市的布局形态、功能分区影响城市的道路网布局,城市的道路网布局也影响城市的发展,对城市未来的交通结构和道路网系统的形成将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应将城市的交通规划与城市的整体规划有机统一起来,城市的交通规划应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一致,不可孤立地进行交通规划,城市的交通规划与城市的布局形态、城市的交通流方向要一致,以减少多余的交通需求。
(二)发展以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综合型立体交通体系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的人口规模将不断变大,城市的人口结构也将趋于多层次化。城市人口由于年龄、职
业结构、收入水平的不同,对交通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居民出行时对出行方式的选择是多样的,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交通需求的层次性、多样性特征会更加明显,城市交通应建立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出行对象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立体交通,这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城市交通要站在整个城市的角度统一规划,建立公共交通为主,其它交通方式为辅的立体交通模式,使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彼此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更好地促进整个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完善交通管理体制。实现城市交通一体化管理
城市交通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这与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密切相关。中国的交通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存在诸多弊端:部门分割、自成体系、资源不能共享、缺少统一的规划、没有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对保障城市交通的畅通有序及充分发挥城市既有运输设施的潜力是至关重要的。交通管理部门应转变观念、根据市场机制的要求、着眼于城市交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以深圳为例,从2001年深圳市交通局实行一体化管理,履行公路、水路、民航、铁路、公交、物流、邮电等一体化管理的19项职能,实行决策、执行、服务相分离。决策层在深圳市交通局,负责宏观调控、规划制定、政策服务、监督协调等重大事项。交通局内设法制、规划建设、运输、港口、空港、物流等处室,并有12个直属机构,包括公路局、路隧建设管理办公室、引航站、信息中心、智能中心、综合交通研究设计院等。执行层实行科学化、专业化统一管理,具体由8个独立机构实施,管理职能包括客运、货运、港航、机动车服务市场、出租小汽车管理以及运政监督、规费稽征等。服务层是分布在全市的5个办事处,负责受理交通业务的申请、审查、发证等工作。当记者问到如何做好公路、水路、铁路、民航、邮电的统筹规划和衔接问题时,深圳市公路局副局长陈惠港说,市里有一个非常设机构——交通综合治理办公室,由副市长牵头,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规划先由各业务局提出,然后提交综合治理办公会协调完善,形成方案后返回成员单位修改,再由市长常务会议通过后执行。交通管理一体化,有利于建立畅通、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有利于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优势互补。有利于建立“无缝”和“零距离”换乘的交通服务系统。
参考文献
[1]许庆斌,荣朝和,马运,运输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陆化普懈析城市交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3]高寿仙,1949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回顾与反思[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3)
[4]王讳,徐吉谦,扬涛,李旭宏,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5]高岳,长三角区域交通规划的设想[J],交通与运输,2004,(3)
[6]高成全,邢燕,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交通问题解决途径探析叭四川建筑。2005,(6)
作者简介:何凌(1982-),女,四川成都人,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