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际智能理论的教师职责与角色定位
2009-09-23谢娜罗俊
谢 娜 罗 俊
摘要:人际智能在当今社会已日益彰显其重要性。为提高青少年人际智能,为他们今后顺利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家庭、社会和学校都应积极担负起这一重任。从学校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该过程中应承担提高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意识,为他们积极创设良好的人际氛围以及交际机会和活动等职责,并且担负着示范者、调解员和裁判员等重要角色。
关键词:人际智能;教师职责;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30-03
人际智能是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人际智能是指善于察觉他人的情绪、气质、动机和技能方面的差异,体会他人的感觉,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通常在具有熟练的社交技巧的人身上获得体现,如政治家、外交家、领导者、心理咨询师、公关人员、推销等。
关于“智能”的概念,加德纳理解为“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创造该文化所重视的产品”。加德纳认为人际智能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种智能,只是存在弱和强的差别,但它是神经方面的一种潜能,要被激活还取决于个体自身以及在他的家庭、教师和其他人影响下所作出的选择和决定,也就是说后天因素对于该智能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英国的心理学家韩普瑞认为人际关系智能是人类智能最重要的方面,他说:“人类心智最具创意的运用是有效地维系人类社会。”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关系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人际交往已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它关系到今后能否形成正常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问题。因此如何让青少年在尚未独立踏入社会之前,开发他的人际智能、储备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已是当前教育中不容忽视的课题。诚然,家长和社会对提高青少年的人际智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教师在这一工作中更是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旨在提高青少年人际智能的教师职责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创造利于激活学生人际智能方面的潜能的各种条件,发展学生的人际智能。
(一)多给学生提供交往机会,提高人际交往意识
学生敢于与周围的人交往,才能为人际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教师应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要能以平等的身份和他们交往,而不是利用职业权威,让学生感到情感交流中的压抑。要能理解他们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教育策略,积极引导。不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谈话、口头还是书面的交流、直接还是间接的沟通都是有效地与学生交往的途径,都可达到了解学生,增进师生关系的效果。学生通过交往,认识自己的老师,认识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懂得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交往态度。
鼓励学生与同伴交往时,教师要格外注意他们对朋友的选择,细心观察他们所交往的对象,一旦发现他们误人不良群体,要耐心劝导,帮助他们分析利弊,一定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对其朋友做出的评价必须是一种理性的判断,是有充分依据的判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出于长辈对他们的关爱,而不是以教师身份的说教。
社交在学生生活中也应是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不是关在笼中的鸟儿,社会才是他们施展身手的最终大舞台。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去了解他们所生活的这个大环境,让其尝试着独立去体验风雨,应对社会中的人和事。例如,对城市的公交车上的抢座问题、公共环境污染、公共设施的破坏以及社会上贫穷悬殊问题等诸多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于产生的原因,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等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可供选择的方案与对策,培养学生敢于直面社会问题的勇气以及增强关心社会、融入社会的意识。
(二)始终坚持合作第一、兼顾竞争的教育宗旨,创设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
在这个优胜劣汰的时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和追求高升学率的学校使学习的竞争性产生了畸形,导致学生处于一种对谁输谁赢的惶恐之中,或者消极选择自暴自弃。学生与家长、学校、教师、同学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容易变得生疏、冷漠,他们情感方面的需求也容易被忽视。学习固然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但学习更应该是令人愉悦的事,学校更应是教人成人的场所,应是一个充满关爱和包容的地方。因此,教师应多开展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助性活动,从而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要多开展合作探究教学,让学生学会在集体中成长,在集体生活与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交际能力。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从而能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培养合作精神;教师也可布置一项学习任务,学生分工合作来完成;还可在游戏竞赛中实现合作,尤其是团队游戏,每个成员都会朝着共同的目标“获胜”而努力,他们会思考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在商讨的过程中,每一个成员都有发言权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也能产生一种积极的相互信赖,增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彼此间的协作精神。
此外,在合作的氛围中,还应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加德纳的观点,有些人在这个智能领域占较强的优势,而另一些人则相反,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这方面的特质,注重活动开展时的因人而异。对于拥有较强人际智能的学生,教师要提供其充分展现自身才能的机会,如让他担负团队中的小调查员、小记者以及学生关系的辅导员角色。对于人际智能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应给予更多的关爱与鼓励。把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作为切入口来以长补短。如让学生四人一组,一人做采访搜集班上至少五位学生的个人资料,一人设计并绘制表格,一人协助采访并做记录,一人口头汇报结果。这样善于绘画、写作和口头表达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各取所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人际智能
1注重是非教育,多组织学生角色扮演,进行换位思考。当学生承担某个角色时,他们能够成为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且乐于承担相应的学习任务,会仔细阅读有关角色的内容,依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来表达所饰演角色的价值观和内心世界。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对扮演的角色进行深思,挖掘不同的情感体验。通过角色心理的演练,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心的感悟,让学生在思考中比对角色人物与现实生活。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可增进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度。活动中的角色冲突有助于学生控制真实冲突时的个人感受和情绪。反面人物的扮演时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警醒学生“假、恶、丑等行径的可耻”;正面人物角色的扮演,引导学生崇尚“真、
善、美”,明确应效仿的榜样,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人生追求的目标。不同角色的扮演还有助于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多一些理解与尊重,谅解与宽容,从而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课堂提问应注意及时反馈,重视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自尊与自信是成功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两大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对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养护。课堂中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后,应创设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允许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能简单地判断学生的想法是对与错,而是应分析自己所给出的评价理由。如果对学生的回答不太满意,要耐心听取学生的依据和理由,引导其找错并加以改正,还可要求其他学生补充或修正回答。如果教师武断专行,会对学生的性格造成影响,阻碍他们人际智能的发展。教师的态度要中肯真诚。多鼓励,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无论是对夸奖还是责备,都不应采取比较的方式。不宜对一个学生说他比某某学生做得好多了,或某某学生从不出错。责备的运用应远比夸奖少,但对于理所当然之事不应夸奖。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不断促进和强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3充分利用班级会议,倾诉心声,交流情感。班级会议可以让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互相支持的关系。正确的团体认同感来自于倾听与彼此尊重。这样的会议可以帮助班级转化为人际的、人性化的和相互关怀的社会群体。班会的议题应是开放的,可以让学生讨论差异、解决人际关系与学业上的问题以及学习如何倾听或支持他人。在开班会前教师应解释该次班会的目的,讲清规则,如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当别人发言时,其他人不能打断,每个学生都可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情,不可相互挑剔、讽刺等,这样的班会才能为学生的畅快交流提供平台。通过聆听学生的心声,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以便及时给予引导使之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此外,学生通过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觉察并对他人的情绪做出准确的识别和评价,从而能增进感情,增进理解,学会尊重与宽容,这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大有裨益。
二、旨在提高青少年人际智能的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除了传统意义上提出的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外,还应该在提高青少年人际智能过程中担负着以下重要的角色:
(一)“有形”的示范者
教师在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交往风格。首先,教师的个性魅力会毫不保留地进入学生的观察视野之中。性格温和、开朗的教师,更能让学生勇于开口,大胆思维。人更趋向于同外向型性格的人交流,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的性格朝向更有利于沟通和交流的趋势发展,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为人际智能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活言是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基本工具。教师要注意说话的艺术,尽可能做到语言规范、用词准确、逻辑严谨、生动幽默,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对话中要注意语气平和,尽量以商量的口吻与之交流,用自身的语言的感染力来诱发学生对语言的热爱,感受语言交流的乐趣。最后,通过耳濡目染教师的行为举止,学生的心理和性格会无形地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自身的人际交往行为无疑成为学生的导向标。教师平常注重礼貌待人、通情达理、团结合作、不蛮横好斗、不在学生面前争吵等都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二)矛盾的调解员
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冲突在学校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把它看作是一种的挑战,则有利于教会学生运用积极与建设性的应对方式。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冲突在孩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争论和异议帮助孩子了解他人的观点,能使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下降。”因此,教师不可以将这些冲突仅归咎于学生的调皮无知和任性冲动,而是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冲突的办法。学生通常是因为个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感受到不公平、沟通无效或不曾进行沟通、价值观或爱好不同、学习方式不同等原因产生冲突。察觉到冲突后,教师应做的是:帮助学生界定这个冲突,讨论并列出可能的解决方式,选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形成一个解决计划,最后执行该计划。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方式表达、宣泄自己的情绪,不能让它一味膨胀,要设法转移所思,调整心绪。如向自己信赖的人倾诉,取得帮助;真诚地与矛盾对方交换意见,消除误会;通过体育和文娱活动等方法消除心中的积郁。这样才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又不会影响团结,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公正的裁判员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克服自身对某些学生的偏见,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不要习惯性地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表现欲强的学生,把关注的目光始终投在教室的前排或中间位置,对自己喜欢的学生有更多的包容,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犯错格外的生气等等。种种不经意间的“不公平”举动,都可能会影响某些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教师的态度,甚至是对整个人生的态度。作为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公平合理地分配课堂资源公正地对学生做出评价。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材料中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内容,尤其是教学内容中的典型人物、事件和观点,设计好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趣味性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并联系自身作比较,通过体验与感悟,促进他们心理的成熟,从而为成就美好的生活做准备。
责任编辑习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