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宏 让我钦佩让我忧

2009-09-22

东西南北 2009年6期
关键词:春节晚会邓亚萍点子

郭 达

出名可以偶然,但盛名却不会是无端而来。

黄宏是我在小品界里最大的“绊脚石”和“隐患”,各方面都压我一头,我除了年龄比他大,其他什么都比不上他。他1973年入伍,我1994年参军;他是文职6级,我是文职7级;他住的是复式结构的四室两厅大房,我住的是三间一过道的老式小房;他曾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6次,军功章多得没地方挂,可怜我就一枚三等功奖章孤独地在宽阔的胸前晃荡;他当着总政小品喜剧艺术团副团长,我是团员;他是全国青联委员,我什么也不是。前不久好不容易团里推荐我为海淀区人大代表候选人,可我还没来得及投下神圣的一票,消息传来我已在前两轮被淘汰了。1998年总政搞抗洪庆功晚会,黄宏一人主演两个小品,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我则在整整两个小时的晚会中仅有一句台词……哎呀,不能再一一列举了,黄宏,你能活活气死我!

可话说回来,黄宏又是我在小品界里最钦佩的人。他实在太聪明了,脑子里永远有取之不尽的、充满了智慧的点子,一个成功者该具备的天赋、勤奋、机遇,他是一样也不落下。黄宏对事业的认真是圈里公认的,他认真起来那真可以用“较劲”两字来形容。只要说搞晚会,一进剧组,你看黄宏吧:头发是竖的,眼睛是直的,脸儿是绿的。他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拿着小品本子东边屋进西边屋出,到处找人提意见。这个时候的黄宏心理特别“脆弱”,只要是好点子他都舍不得丢掉,一时间他的剧本迅速膨胀起来,表演时间大大地超长,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没人知道他的作品到底要说啥。

黄宏在创作上的另一大特点是只要对剧本好,谁他都敢写,谁他都敢用。这点让我等真是望尘莫及。印象最深的是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勇夺三枚金牌,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中央电视台在人民大会堂搞欢迎奥运健儿归来的大型文艺晚会那回。黄宏别出心裁地想创作一个他跟邓亚萍比赛乒乓球的小品,正好迎合了观众想目睹明星风采的心态。这还不够,他还进一步火上浇油地请出姜昆来做裁判,并且极为“阴险”地写好“黄宏——我爱您”字样的条幅,在演出过程中拿出来跑到台下,强行塞在另外两个奥运会冠军的手里,获得一阵笑声和喝彩声,他这样做既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又巧妙地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这家伙实在太狡猾了。

“黄宏是非常重感情的人。”宋丹丹在跟我聊起黄宏时这样说。“有的东北人表面上挺够意思,话说得比天都大,可一到关键时候就不行了。黄宏不然,表面上看他挺小气的,实际上却很够朋友。那年春节晚会黄宏他们创作的小品《打气》本来是我们俩演的,可我接到剧本后一点创作欲望都没有,我说黄宏你跟别人演吧,我就退了出去。黄宏跟句号演了以后,他觉得特别对不起我,就好像他把我甩了似的。其实我心里感觉特别对不住他,那几天他给我打了好几次电话,说丹丹你只要有什么好点子就赶快告诉我,我跟你一块儿熬夜帮你搞剧本。我真的挺感动的。还有一次是有一年春节晚会,我和他正在夜以继日地排练小品,非常辛苦,突然黄宏接到沈阳长途,说他原先在沈阳军区前进杂技团曲艺队当兵时的一位老师去世了,希望他能回去参加第二天上午的追悼会。我说时间这么紧,你又那么累,关键是明天晚上电视台还要审查小品,你根本来不及。黄宏说,我就是今年不上春节晚会也得回去,虽然这位老师只是在我刚入伍时教过我几天山东快书,但是没有这一步,也就没有我的今天!说完他就连夜赶火车回沈阳了。”

去年春节晚会期间,黄宏几次跟我说他累了,不想这么拼命了,他说咱们都快奔50的人了,成天这么没日没夜的忙什么呢?应该好好陪陪家人,好好享受生活。我说黄宏你做不到,他说我要想做就一定能做到!但我知道他做不到。因为,就在几天后,江苏电视台录制春节相声小品晚会,想用我跟黄宏合作的小品《获奖之后》,可那时黄宏连续一个星期发烧咳嗽,我担心他去不了,但黄宏仍抱病答应了我。我感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不停地连声道谢,他说不用谢,我倒不是冲着你,我主要是怕万一我去不了,你再跟别人演这个小品,我受不了这个气!

黄宏是我的一面镜子,我得常常用他来照一下自己,好迎头赶上。尽管我早已不指望这辈子能赶上他,但内心的忧虑在于既然吃这碗饭,无论如何我们之间的距离不能拉得再大。黄宏在形容自己时编了一个“四大宏伟”——睡醒的狮、腾飞的龙、中华民族和黄宏;我当然不甘落后,绞尽脑汁儿也为自己编了一个“四大香——茅台水酒龙井茶,羊肉泡馍和郭达。

嗨!怎么听还是不如他!

(清风醉雨荐自《女子文摘》)

猜你喜欢

春节晚会邓亚萍点子
春晚情缘
如何用点子图进行 “凑十法”的建模
春节联欢晚会的符号性特征
邓亚萍的“哭笑不得”
让人惊叹的极客好点子
春晚那些人与歌
不堪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