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整体设计探讨

2009-09-21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1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案例教学法

李 娟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地位、教学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分析,提出了课程整体设计的思想,从整改教学大纲、理论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设施及实训环境、职业能力培训等5个方面,阐明了课程整体设计的框架,探讨了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内容和基本思路。

[关键词] 课程整体设计;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F232;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01-0103-04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它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教育界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许多专家学者从高职高专教育的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质量评估、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高职高专教育的科学研究和发展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本文就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课程整体设计的思想和基本思路。

一、课程地位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系统论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具有多学科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近几年来,该课程已发展成为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实力最强、最有特色的课程之一,在课程建设的大潮中,已有部分院校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被评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

二、教学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算化会计理论及会计软件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受到电算化会计实现手段的训练,增强学生用会计软件处理经济业务的意识,能熟练操作一至两种财务软件。熟悉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及有关概念,认识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熟练应用典型会计软件完成会计模拟实习资料的处理,提高手工核算模式与计算机核算模式之间区别的分析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想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新《会计法》的出台和新《企业会计制度》的施行,对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在做好理论与实训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应采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区域行业的要求,将工作项目任务融入教学内容中,实行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加强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一体化的教学思想。

四、课程整体设计的思路

(一)注重教学改革,整改教学大纲

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我们应对原教学大纲进行整改,将案例教学、实训内容和社会实践环节融入到教学大纲中,强调实践环节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实现课程总目标奠定牢固的基础。具体做法是: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将案例教学法融入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以项目为驱动带动理论内容的讲授,这样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大纲的设计中,同步实践项目划分为校内实训和社会实践两部分。既要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中进行同步实训项目,还要在校外实验基地进行同步会计工作的实践性操作。切实体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理论教学设计

1. 学习本课程的具体要求

为了实现总的教学目标,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学习本课程应满足以下方面的需要:

(1)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针对性强的文字教材。

(2)能提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起到助学作用的网上课堂学习资料及各种习题。

(3)能起到强化知识作用的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学生加深对重点、难点、疑点的理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能提供及时交流与沟通的网上答疑。

(5)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上机实训、作业的批改和讲评、阶段性练习、测验等)。

2. 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特点,本课程以文字教材和实验软件作为主要媒体,与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在线测试、网上答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化组合。

具体的教学媒体构成如下: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应选用 “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教材应分为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两部分,使学生在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同步实训项目的训练。

(2)实验软件。在本课程学习中,应学习1~2种财务软件。通常在教材的后面都配有学习光盘,里面备有实验软件,是学生全面了解通用财务软件一般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媒体,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商品化财务软件的基本程序结构、基本使用流程和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对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输等基本技能,对电算化会计业务流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具备举一反三地使用其他通用财务软件进行日常操作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在进行理论讲授时,应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力求充分有效地利用丰富的表现力和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和应用能力等。

(4)网上学习资源。根据在校学生的学习需要,在保证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学习质量的同时,还应建设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课程网站,具体包括:课程说明、教师介绍、教学文件、教学设计方案、网上课堂、教学软件、试题库、在线测试、网上教与学讨论的网上答疑,使学生能在课下随时与主讲教师保持联系,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交流学习体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习。

(5)各种媒体相互之间的关系。以文字教材和实验软件为主,其他资源为辅。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依据,实验软件主要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他资源的作用在于指导自学、加强应用、深化理解。

(三)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1. 实践教学的思想及效果

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会计软件的熟练操作技能。我们在实验实训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采取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区域行业的要求,将工作项目任务融入教学内容中,实行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加强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一体化的教学思想。

2. 分项试验,综合训练

对于每一会计模块讲授完后,应配备相应的同步实验内容,使学生可以及时进行该模块的上机实验。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熟练操作整个会计软件的技能,教师应编制多套工业企业实训资料,并制定每一部分的评分标准,以锻炼学生综合应用财务软件的能力。

3. 实践教学训练项目设计

本实验课应利用与教材配套的财务软件,进行综合模拟实验,实训模块的内容通常包括: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模块、总账管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工资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采购与应付子系统模块、销售与应收子系统模块和存货管理子系统模块。如果以教学课时108为基准,实验课时应为54课时,实训进度安排见表1。

4. 毕业实训环节设计

(1)手工模拟与软件应用对照学习。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据教学进度计划的安排,在开设完财务会计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后,应安排手工会计模拟实习课程,并且要求学生将手工填制的整套会计实习资料,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实训中,将输入会计软件后的收、付、转凭证进行记账、结账,并生成会计报表。在此基础上,将会计软件生成的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各种明细账和会计报表相对照,以进一步了解、掌握手工账务处理与计算机账务处理流程的联系与区别。

(2)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了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应与多个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一方面将会计专业人员请进来,给学生介绍实际会计工作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于毕业实习的学生,应进入企业财务部门从事会计实践工作,将会计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学生毕业后尽快上岗奠定基础。

(四)教学设施,实训环境

1. 立体化的教学环境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为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应配备供理论知识讲授的多媒体教室,既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又增强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力地推动了该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2. 完备的实训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应配置供实训课程使用的“会计分岗实训室”、多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和多个供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的“会计模拟实训室”,为了保证实训课程的正常进行,还应制定健全的实验管理制度、完善的实验实训教学大纲、行之有效的实训考核办法。同时,在完善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基础上,还应与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对于每年进入毕业实习环节的学生,可以到企业财务科进行会计实习。

五、考核与评价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在考核方式方面,应打破传统的考试模式,将考核分为平时实验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期末考核又分为笔试考核和上机考核两部分。

1.比例划分

平时实验占总成绩的 20%,期末机考部分占总成绩的30%,期末笔试部分占总成绩的50%。

2. 试题题型、题量和分数分配

(1)笔试部分(见表2)。

(2)机考部分(见表3)。

3. 试题

为了配合期末考核,教师还应建立知识面齐全和题量充足的笔试试题库及配套的标准答案,期末笔试考核试题应从中随机抽取,做到既客观又公正。期末上机考试也应随机抽取试题,通过上机考试,可以检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考试时间

笔试部分为120分钟,上机部分可由教师根据机考题量自行安排。

5. 试卷评分

平时实验考核主要是看学生是否能按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成绩由教师给定;上机考试在计算机上进行,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正确程度当场公布成绩;笔试考试在试卷上答题,组织专业教师通过流水方式进行评卷。

六、职业能力培训

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进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环节的锻炼,为了与实际会计工作接轨,缩短上岗时间,在毕业之前还要分别进行相关职业能力的培训,并考取相关职业证书。如: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培训、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并考取相关证书。

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件指出,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为了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推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完善的课程整体设计的思想,探索出一条适合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今后的工作方向。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案例教学法
工学结合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广告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技校企业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