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玉田彩亭桥

2009-09-21安春明

文物春秋 2009年3期
关键词:金代

安春明

关键词河北玉田县;彩亭桥;金代;三孔拱券石桥

摘要彩亭桥位于河北省玉田县城西9公里处的彩亭桥镇街中,东西走向,横跨蓝泉河,为三孔拱券石桥,是河北省现存的唯一一座金代石拱桥。

彩亭桥位于河北省玉田县城西9公里处的彩亭桥镇街中,为东西走向,横跨蓝泉河(古称蓝水或唐水)。该桥为三孔拱券全石结构,桥面长19.2米,宽6米(图一)。桥之三孔自距河床60厘米的墩台发券,中孔最大,东西两侧孔稍小。中孔跨3.95米,高2.83米,由三道拱券构成。中间为一复合拱券,由61块券石分13层砌筑而成,券石长24~170厘米不等,宽30-72厘米不一,厚约50厘米,左右错缝而列,与由多道单券并列而成的拱券结构相比具有不易倾斜、开裂,更加牢固的优点,这也是该桥“极坚好,可久远”的重要原因。南侧单拱券用长40~150厘米不等,宽57厘米,厚40厘米(与墩台相邻的两块券石厚50厘米),且带有一定弧度的7块外券石砌成;北侧单拱券用长40~118厘米,宽61厘米,厚44厘米(与墩台相邻的两块券石厚68厘米),且带有一定弧度的8块外券石砌成。南、北单拱券脸石表面均雕有四道与拱券弧度一致的装饰性凸框线。左右两孔对称,其结构、外券石的块数及券脸石的雕刻与中孔一样,其跨度均为329厘米,高265厘米。中孔与侧孔之间的桥身外侧距墩台160厘米处,有两对突出的原雕“霸下”石龙头,雕工精湛,栩栩如生(图二)。三孔拱背之上有护拱石一层,其上为桥面石,两层相互错缝排列。为防止桥面石开裂下沉,边缘的桥面石与内侧相邻的桥面石用两端呈锐角的细腰银锭状腰铁相联,腰铁嵌入石内。桥面两侧共有28根栏柱,26块长方形栏板置于栏柱间,其下有宽、厚度相同,长度不一的基石,4块云纹栏板置于东西两端收边。栏柱两侧有深达5厘米的沟槽,基石上有深达3~7厘米的沟槽,栏柱、栏板、基石相互克铆,十分牢固。栏柱上端雕有造型精美、形态各异的狮子、莲花瓣、寿桃等;栏板上刻有犀牛望月、莲花荷叶等浮雕花饰(图三),但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剥蚀及破坏。值得一提的是,南侧西头、北侧东头的两块长方形栏板上各有两个长8厘米、宽5厘米的孔眼,据调查这是供过往行人歇脚拴马用的。东西两端各有约2米的“八”字形翼墙,以长条石错缝分层砌筑而成。

据光绪十年《玉田县志》所录《采亭桥记》记载:“采亭杨先生者,经州人,仕金为学士,厥名绘,采亭其字也。归老卜筑唐水之涯,构数椽而居焉。……去村舍之南二百步,为西连幽都,东通辽海之孔道,远近行人,往来如织。而唐水之顺流而南注也,行人咸病涉焉。公思所以利济之,不谋于众,独任于身。辇石于北山之麓,几阅日而桥以成。……长数丈,广容并轨,极坚好,可久远,其势若垂虹,二里外皆望见。”该碑撰文者是清初曾任萧县令的玉田人李琮。碑记不仅记述了仕金学士杨绘(字采亭)自己出资建桥的经过,而且描绘了桥体的雄伟及桥建成后的重要作用。据调查,上世纪曾有人见过原碑,但至今未找到。

另有多种历史文献记载与此略同。《大明一统志·直隶顺天府》载:“采亭桥在玉田县西二十里,跨蓝水河,相传金学士邑人杨绘建,采亭绘号也。”清乾隆《玉田县志》载:“采亭桥,县西20里,金学士杨绘建,绘号采亭,故名。”清光绪十年(1884年)《玉田县志》载:“杨绘,号彩亭,官学士,退老卜居蓝水滨,建长桥于舍南,以济行者,至今赖之。”

彩亭桥的建筑结构及雕刻特点也证明该桥建于金代。山东省泗水县的双月桥建于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北京卢沟桥建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河南省临颖县的小商桥建于宋金时期,三桥均采用了全石孔拱结构,且拱桥外券及桥身各部位的雕刻与彩亭桥的雕刻特点十分相近。

从《采亭桥记》碑文可知,早在金代,彩亭桥就是幽都(今北京)与辽海(辽东滨海之地)交通要道上的咽喉,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在其后800年的历史中,该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如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修彩亭桥碑记》所载:“数百年来,行□□□,□□□其北,莲池缀其南,东控辽东,而西则拱卫神京也。”1960年后,京沈公路(102国道)彩亭桥段从街中改线到镇南,彩亭桥的交通地位虽有所下降,但作为河北省境内现存的唯一一座金代全石拱桥,其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却日益受到了更多的关注,2001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李子春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谨表谢意。

责任编辑:成彩虹

猜你喜欢

金代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金代官员越级赠官现象考论
建平博物馆藏金代铜镜
金代《李立墓志》考释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
对金代提点刑狱的几点认识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发现
金代民间“散乐人”演艺记载的新发现
金代佛教艺术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