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报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研究

2009-09-18张晓冰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4期
关键词:记者团校报学校

张晓冰

高校校报是反映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宣传阵地,又是对外宣传学校、树立良好形象的窗口。学生记者既是学校发展的建设者,又是学校发展的受益者,其双重身份决定了其在高校校报中的重要地位。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记者参与办报体现出学生主体性原则。这既是重要的教育原则,又是“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在宣传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同时,学生记者参与办报,也体现出宣传工作的“三结合”原则。高校宣传工作要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参与办报,更能体现学生的根本利益和需求。

高校校报由于特殊的定位和读者群,决定了学生记者在校报的创办过程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学生记者和广大学生一样是受教育者,他们是同龄人,有着相同的成长环境、兴趣爱好,可以真切体会出同学们的实际需要和审美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同学们的心声和诉求。只有在最大的程度上深入师生生活,采写为师生喜闻乐见的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才能增强校报内容的可读性,避免校报“宣传纸”的嫌疑。学生记者是校园的文化生活参与者,能更好地融入生活,反映学校生活的实际,是校报和校园的紧密联系人,在高校校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记者的主要职责

参与策划。在现代媒体发达的形势下,各种各样的传媒纷纷进入校园。如何让校报贴近学生实际,做到思想性、可读性于一体,成为学生喜爱的读物,让学生记者参与校报策划不失为一种有效举措。

校园生活是校报来稿的一部分,学生记者由于不同的特长,不同的专业背景,思维比较活跃,同时更明白同龄人想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因此学生参与策划会使校报具有更强的可读性。由学生记者掌握新闻策划这一利器,可以塑造全面深刻独到的新闻精品,做到与众不同。以学生的视角来宣传报道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拉近了学校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提升报纸内容的教育效果,还能够提高校报的竞争力。

参与采访写稿。随着高校的发展,特别是呈现出多校区办学的局面,校报编辑部的人力资源往往显得紧缺。仅凭编辑部一两个工作人员要把全校的事情宣传报道出来,且事事都由编辑亲历亲为难度很大。而学生记者可以作为老师身边的有力助手,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发现校园的感人细微处。

在采写过程中,对学生记者进行及时的培训和指导也是必要的。其目的在于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破解自己遇到的难题,便于及时投入工作,顺利完成任务,这样既增长了他们的才干,又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树立成才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以他们的思考和情感报道学校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这样才能在年复一年中让校报永远保持新鲜的面孔。

参与编辑。形形色色的稿件堆积在一起,每个人对稿件的内容和写作方式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只有一个人来审稿的话,很可能一份报纸就变得单调,也会给读者带来内容上的审阅疲劳,所以让学生记者参与审稿不仅会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阅读能力,也会让报纸生动活泼。学生记者作为校报的重要读者,他们了解自己要读什么,在选择的内容上会让人产生共鸣。同时在每期校报出版前的一两天,根据需要可以让学生记者把学校里发生的重大新闻及时采写上,每期报纸上都有几条“新鲜”的“活鱼”。这样就在编辑过程中巧妙地缓解时效性问题。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纸质媒体的版面越来越丰富,许多报纸都有专门的版式设计人员,然而校报的现有条件不可能配备版式设计人员,可校报面对的读者群知识文化水平较高,对审美上的追求较苛刻,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在版面设计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对报纸版面策划的活跃想像力,提升校报的整体美感,让校报在版面设计上更有吸引力。

参与校报网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单单纸版的校报已经很难满足需要,纸版的校报容量小,内容单一,成本高,复制困难,传播力遭到不断质疑。在新的传播方式下,校报也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与记者和读者的最大互动。校报网充分发挥了网络的特点,可以做到对纸质校报的一种补充,从内容上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增加诸如新闻动态、记者札记、理论研讨、育人心得、青春风采、图片报道、校园百科、在线交流等,每个内容板块根据需要精心设置栏目。记者团在完成相应的采写、编辑、策划等工作之外,对校报网的每个内容板块分工负责,落实到部门,明确其责任目标,并进行学年总结评比。同时动员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建设校报网,不管是从内容的信息容量上还是版式的美观上服务广大师生,让校报网成为广大师生名副其实的精神家园。

学生记者队伍的管理

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必要条件。从学校层面来看,校报记者团是校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直接指导的学生机构。记者团内部可设置顾问、指导老师、团长、各部部长等几个层级,实施科层制管理。在学校范围内,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院系设置记者站,各学院记者站站长直接对校报记者团团长负责。

加强制度建设。首先,实行例会制度。例会制度是学生机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在例会上,可以布置工作、总结工作,可以及时解决当前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例会必须有会议记录,包括考勤、开会内容等。例会记录不仅明确工作思路,而且是考核干部的依据。

其次,实行考核激励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制度是激发一个人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学生记者具有学生和记者的双重身份,因此,对学生记者的考核激励要从如何培养人的角度来进行。既要考虑到学生记者工作的成效方面,又要考虑到学习的效果方面,即考核他们对工作和学习的协调平衡能力。同时,做好考核晋升工作。

再次,实行招聘制度。校报记者招聘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1)思想上,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信仰,热爱学校和自己的专业。(2)文学素质上,要有一定的文学水平和敏锐的观察力。(3)综合能力上,必须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不管是理工类学生还是文科类学生,凡是满足这些基本条件的都可以层层筛选进来,成为校报记者。当然在招聘过程中,要注意结构性问题,尽可能考虑到院系结构、年级结构、专业结构甚至性别结构等方面,因为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记者组织的建设和发展问题。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特殊渠道招聘的方式。有些学生具有新闻工作的素质,但热情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可以通过做思想动员工作招聘进来,充实和加强学生记者队伍的实力。

最后,建立培训制度。对学生记者的培训必须有一个全方位有重点的系统计划。培训内容方面,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法律、新闻业务知识、组织管理、心理素质等;培训方式上,可以是集中教育和模拟实践相结合;培训时间方面,可以做学年培训计划进度表;培训考核方面,参训同学都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完成培训任务,从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分面试、笔试进行综合考核,对考核优秀者予以表彰。

对学生记者的专业培训有两个方面的重点:一个是如何发现新闻线索,另一个是如何看待新闻事实。前一个问题培养的是学生记者的新闻敏感度,要认真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学校的工作重心,社会和校园关注热点,学生活动和重大事件。培养学生记者关心社会、关心校园、关心周围的人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学会发现真善美,辨别和批判丑恶。后一个问题培养的是学生记者把握新闻价值的能力。如何把新闻事实报道出来,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校园的主流才能挖掘出新闻的价值,才能突出校园新闻的教育功能和引导功能。因此,必须对学生记者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素养,这是办报的需要,也是学生记者成长的需要。

建设和谐的学习型组织文化。校报记者团隶属党委宣传部,政治性要求比较高。学生记者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清醒的政治头脑,这是学生记者业务素质的需要,也是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校报记者团应该成为政治上追求进步的学习型组织。校报记者团成员可以采取一对一的互助方式进行学习。老成员带新成员,老成员帮助新成员,从培训到采访写稿到编辑都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这样,不仅可以迅速提高新成员的素质,同时巩固和提升了老成员的水平。因为同是学生,在交流沟通上存在的困难相对比较少,同时也不存在级别的代沟,说服力和影响上都要比老师直接给予的指导效果好些。每位学生记者应该充分利用记者团这一平台增强学习能力,锻炼实践能力,磨练意志品质,提高综合素质。可以牵头举办全校性征文活动,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与其他社团、外校记者团的交流,借鉴他们的经验;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以及一些艺术展,欣赏音乐会,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品位等。

参考文献:

1.龚妮峰:《关于高校校报的几点看法》,《文化与艺术》。

2.刘江:《网络环境中校报传播形态的衍进与创新》,《高校媒体》。

3.钟仕安:《提升校报影响力》,《长江大学》。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编校:郑艳

猜你喜欢

记者团校报学校
白宫记者团专机因蝉延误近7小时
新媒体背景下的红领巾记者团实践探索
融媒体背景下大学校报生存浅议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记者团的困境和转型发展对策
融媒环境下传统时政新闻创新路径初探——以《百姓记者团》为例
近代《私立岭南大学校报》足球报道内容剖析
学校推介
新形势下高校校报舆论引导困境及解决策略初探
网络时代高校校报面临的竞争危机和发展对策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