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争鸣作品研究现状及理论批评意义

2009-09-15

理论观察 2009年4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

姜 波

[摘要]当代争鸣作品的研究与探讨一直是当代文坛的热点、焦点问题之一,如何界定当代争鸣作品,其研究现状和特点如何概括,对文坛有何理论批评意义,文坛各执一词。所谓当代争鸣作品是指在当代文坛上发表的有争议、有影响,对当代文学思潮、社会思潮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和较大反响,目前文坛尚无定论,很难有统一说法的文学作品。当代争鸣作品目前研究现状总的说热闹非凡,轰轰烈烈,有令人目不暇接之感。因此,应作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争鸣作品;研究现状;研究特点;理论批评

[中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4—0129—03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不再是梦想。高科技的信息网络和大众传媒将整个诺大世界距离拉近。在这日益变革,市场经济浪潮不断涌动的年代,各种文化思潮、社会思潮纷至沓来,大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而欣逢盛世的当代文坛则更是紧跟时代的脚步,唱响时代的主旋律,以优秀的文学作品塑造人、鼓舞人、鞭策人,始终坚持文学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创作方向,连续推出了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上乘的优秀作品。尤其近几年,当代文坛更是喜获丰收,硕果累累,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当代争鸣作品,文坛佳绩着实让人们为当代文艺创作的繁荣感到喜悦、激动,然而在大喜过望之后,也不免产生一丝忧虑和感慨。有些作品尤其是争鸣作品虽一时被炒得火热,对文坛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可时间一长,又经受不住时代和读者的考验,不是被大浪淘沙,就是昙花一现,真可谓各领风骚三五天。而有的争鸣作品,缺乏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哲学内涵。在社会传播和读者接受的过程中无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对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道德素质及审美教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那么,这样的作品我们如何定位呢?当代争鸣作品如何界定呢?

一、当代争鸣作品的界定

所谓当代争鸣作品是指在当代文坛上发表的有争议、有影响,对当代文学思潮、社会思潮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和较大反响,目前文坛尚无定论,很难有统一说法的文学作品。有争议的作品或者主旨、内涵,或者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或者叙事模式、艺术风格等方面有所争议,这样的文学作品才能称之为争鸣作品。

当然争鸣作品概念的界定还未必十分准确,还有待于与专家学者商榷,得到专家学者的指正。

199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就是这样一部当代争鸣作品。它的出版发行无疑给沉寂的中国当代文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曾经一度下滑的严肃文学因《白鹿原》的出现而带来勃勃生机。刹那间这道亮丽的风景引来文学界、评论界、新闻界及各阶层人士的关注。虽没有贾平凹小说《废都》那样大有一时洛阳纸贵之势,但文坛的确刮起不小的《白鹿原》的热潮。

很多人读了这部书之后,都被书中那跌宕曲折的情节结构,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厚重深遂的思想内涵,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所感动。据说有一位老评论家张锲先生有病住院,一开始他躺在病塌上读《白鹿原》,读着读着坐起来读,再读,又站起来读,最后看完,他说,他又恢复到初读《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红楼梦》时那种感觉。可见这部作品浑厚、深沉、凝重、大气,不愧为“民族秘史”“民族心灵史”之巨制,被称为“茅盾文学奖”的扛鼎之作也是当仁不让,情理之中。

这部厚重的磅礴之作当代文坛关注的焦点在哪呢?争议之处又在哪里呢?

首先,小说的主旨、内涵有争议。到目前为止,关于此小说的主旨概括起来有几方面:

由上海市作协和《文汇报》联合发起组织的全国百名评论家推荐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十部作品,评论家在点评这十部作品时对《白鹿原》作了如下点评:王纪人:“史诗式作品”,张志忠:“对民族文化与现代历史的独到思考”;李星:“传统农业家族最完备的文本”;何镇邦:“代表着现实主义艺术的一个高度。”还有很多当代文学评论家对《白鹿原》的主旨发表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如“民族心灵史、民族之秘史之巨制”“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寻根文学的典型之作”“家族小说的优秀之作”。

其次,关于人物形象众说纷纭。《白鹿原》最大收获是在历史和人的结合中塑造了一系列真实而又有独创意义的人物形象。而其中有多少魅力的人格形象,白嘉轩、朱先生、鹿子霖、黑娃、白孝文、田小娥、白灵、鹿兆海、鹿三等等。作者让他们在宗法制约束的社会大舞台——白鹿原上演人生一桩桩悲喜剧。每个人都恪守自己的性格逻辑行动。每一个人都被自身的欲望驱遣,他们互相争夺着、抵消着、交错着,从而推动社会历史滚滚向前。《白鹿原》就是通过人物悲欢离合,生死浮沉的历史命运来展现民族的秘史,“作为一个民秘的秘史,《白鹿原》也是一部人格史、人心史,民族文化的心理在近百年剧烈震荡的历史变化中的演变史”而《白鹿原》中最富魅力的人格形象当数白嘉轩,关于白嘉轩文坛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仅举几种说法,以此管中窥豹。

1.中华文化正统人格的代表。2.最富人格魅力的形象。3.封建色彩很浓的旧式乡村权威。4.中华民族脊梁式的英雄人物。5.肯定的正义力量的化身。6.中国社会所倚重,儒家文化所渗到旧乡村的生活秩序,伦理原则的化身。7.白嘉轩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8.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体力行者,是世世代代中国农民中敢于面对现实的最真实的人物形象,等等。

第三,关于小说叙述模式、艺术风格有争议。1.史诗般的历史与民族背景,2.史诗式的文化内涵。3.史诗般的人物塑造。4.树状的结构特色,多变的叙事方法,浓郁的地域风光,雅俗共赏的语言艺术。5.思想性、文化性、艺术性。6.叙述技巧:正题元文;文牵歧路的叙事方式;换一个角度看世界,换一种说法叙人生。

不仅如此,《白鹿原》发表后,很多文学评论家也对此众说纷纭。引起文坛轰动的当属“直谏陕军”风波。

“直谏陕军”即对陕西作家的直率批评,源自2000年9月于陕西西安召开的《(白鹿原)评论集》研讨会。在这个研讨会上,该书的责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李建军博士,针对陈忠实、贾平凹的创作发表了直言不讳的批评性意见。

李建军对于陈忠实的《白鹿原》,是基本肯定的。但指出作品“有狭隘的民族意识”,“缺乏博大的人道情怀”,其中一个典型的细节是鹿兆海杀死一个日本兵就要割取一绺头发,而朱先生又用燃烧这些头发去祭奠死去的鹿兆海,看到这些地方让人很不舒服。而对于贾平凹自《废都》之后的创作,他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从中很难看到“让人略感满意的东西”,“食之既已无味,弃之亦不可惜”。他认为:“自《废都》以下他的小说没有新的精神视境,没有新的话语风格,没有智慧的叙述形式,没有塑造出真正活的人物。永远是那副样子:不今不古、不死不活、不阴不阳、不明不暗、不

人不鬼、不冷不热、不文不白。”对于《怀念狼》一作,“乏味、苍白、浅薄、混乱、虚假、做作、了无新意,真可以说一切坏小说的毛病,都让它占全了。”他认为贾平凹的书一直卖得很火,是个怪现象,是“文学腐败的一个典型标志”,他指出陕西作家“需要静下心来,多读书,积学以储宝,提高思想能力”,批评文学批评界“被市场和传媒所左右”,从他们的嘴里出来的永远是空话、假话和套话。

李建军对贾平凹、陈忠实的批评及对陕西文坛的批评,贾平凹、陈忠实未予正面回答。来自陕西文学批评界的各种声音则尤为强烈。当代评论家李星说“《白鹿原》不是一部狭隘的民族主义的作品,而是对民族意识的超越。”“说《白鹿原》还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是对《白鹿原》这部作品的曲解。”

评论家费秉勋认为,贾平凹一直勤奋写作,不懈探索,他近年来的文学成就依然夺目。

评论家李国平则谈到,李建军提出的是有挑衅性的话题,是向这片温和的土地上传导的干脆的声音,我们应该赞赏他这种坦直风格和批评精神,我们需要触摸一下这种理性精神底下温热的情怀。如果我们意识到李建军是站在怎样的水平线上要求陕西作家,我们就会把它看作是对陕西作家的器重、褒奖和承认。可见一部争鸣作品给文坛带来如此的轰动效应,是我们所始料不及的。

还有其他的一些作品如贾平凹的《废都》、铁凝的《大浴女》、莫言的《丰乳肥臀》、王安忆的“三恋”《锦绣谷之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余华的《兄弟》等作品都属于当代争鸣作品。

二、当代争鸣作品目前研究的现状、特点

当代争鸣作品目前研究现状总的说热闹非凡,轰轰烈烈,有令人目不暇接之感。每当有一部新作品出现,各种报刊、杂志、文学刊物便纷纷发表对文学作品的意见、评论,以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推动文学作品开展讨论、争鸣。

当代文学界对贾平凹创作小说《废都》探讨和争议程度相当激烈。人们阅读《废都》后,意见很难统一。意见分歧较大,争执之剧烈,虽未到“几挥老拳”的地步,也已激昂得空前。观点有几个:有人说它堕落,有人说它变态,有人说它是明清艳情、狭邪小说的仿制品,并无创新价值。也有说它是狡猾的商业策略,一笔早就预谋好的赚钱生意。当然,也有人对之推崇备至,视为深沉传世之作,几近绝唱。《废都》透过社会、文化、生命的三棱镜,透视出如下三方面;《废都》是废都地区改革开放的“清明上河图”。这是一首民族文化大裂变的挽歌,是人类文化精英求索人性底蕴的“离骚”,还有人说《废都》是文化颓败的寓言。

二十世纪末中国精英文学的最大轰动效应是由贾平凹的《废都》创下的:发行量最高的纪录;引起读者与评论界的普遍关注;创评论文章最多的纪录。《废都》出版后,中国当代文坛一时沸沸扬扬,文坛评论家各显身手,发表了对《废都》的种种不同看法,现摘抄几段兹录如下:

雷达(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副主任):《废都》一是好看,有情趣,引人入胜,把当今的人情世态写活了;二是此书抓住了当今一部分人的典型社会情绪和心态,表达了一种深层次的惶惑、不安、浮躁和迷茫;三是毋庸讳言,它的大胆、直率的性描写,招来了不少人的好奇。《废都》属于世情小说,与我国古典小说有极密切的血缘,又糅合了现代生活语汇,化合的功夫之到家令人惊叹,可说得《金瓶》、《红楼》之神韵。

蔡葵(《文学评论》常务副主编):作品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意蕴,无论是文人的交往、世俗的生活,还是历史的氛围、寺庙里的世界,都有各自深刻的人文内容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废都》里的性描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它没有超过《红楼梦》多少,更没有超过《金瓶梅》,因此,不必把它看作洪水猛兽,但有一个问题我却存疑惑,那就是庄之碟无论和哪个女人好,都容易得很,总让人觉得在对待女人和性的问题上过于随便了一些。

曾镇南(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废都》是真正发自作者内心,又直逼读者心灵、一气呵成的忧愤之作。像这样一部内容丰富复杂,艺术上又堪称文林独步的大作品,不同的读者,从中所见不同。

白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艺部主任)在我看来,它就是写了庄之碟与一场官司、三个文友和五个女人的纠纠葛葛,在这种当代文人生活的“浮世绘”中,重点表现了作家庄之碟在获得声名的同时丧失自我的种种际遇和感受。作品若从局部看,是一出出喜剧,合拢起来看,又是一个大大的悲剧。

阎纲(前《中国文化报》主编):《废都》是一部迷失的才子书。其命意是复杂的,仁者见政,智者悲命,老者见人,少者见性。

孟繁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说:“这是一部‘嫖妓小说。其赤裸裸的性描写,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大概是空前的。性的隐秘性和其他涵义在这里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人生理需求的放纵和刺激,从这个层面上说,它仅仅具备了商业的品格。”

著名女权主义者戴锦华女士说:“《废都》是一个赤裸裸的白日梦,是一个在社会和性方面都受到压抑的男性所寻求的心理补偿。对女性既渴望又畏惧的矛盾一直存在于贾平凹的意识深处,她以往是采取极力回避的态度,用情节的发展将男人圣洁化,同时将那个极具诱惑的女人丑化,《废都》是他第一次面对这个矛盾,然而却表现得更为虚弱。”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先锋文学评论家张颐武说:“《废都》刚一面世时,人们普遍都被它镇住了,只敢说好,不敢说坏,不然就显着自己很浅陋或很保守。不喜《废都》的呼声最初是从一些最无顾忌的普通读者那里发出的,这非常像那个‘皇帝的新衣的寓言。至少让我们这些不喜欢《废都》的人敢于像那个孩子一样指着它说‘看哪,其实他什么也没有穿。《废都》是一纯文学面目出现的畅销书,这标志着中国雅俗文学之间的界限的彻底消失。”

但可以确认:不知贾平凹何许人而从《废都》认识作家贾平凹的大有人在;没读过贾平凹而从《废都》走进贾平凹读者群的大有人在;深爱贾平凹而从《废都》开始大骂贾平凹的大有人在;贾平凹为《废都》背负的诅咒超过了他一生所挨骂的总和,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废都》所拥有的读者量也超过了贾平凹其他作品读者总和的无数倍!总之,《废都》实在创造了太多太多的“奇迹”。面对文坛众多的褒扬和指责,贾平凹坦率而平静地说:凡文学作品,必有作家的影子,或亲身经历,或心灵感受。庄之碟身上有我心灵上的东西,但庄之碟不可能是我。《废都》出版前,我被文坛说成是最干净的人,《废都》出版后,我又被文坛说成是最流氓的一个,流言实在可怕。

当代争鸣作品研究特点是:1.争鸣作品水平参差不齐、有高有低。2.争鸣作品目前对他的研究尚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只是一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或报刊杂志关注争鸣作品,很多的读者没有更多参与,因此对争鸣作品的研究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3.争鸣作品研究有时很难达成一致协议,统一说法。往往表现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4.由于文

坛有时存在不正常的捧杀、棒杀现象,对某一部争鸣作品进行评价时,不能用公正、客观的事实求是原则和标准进行评论,因此有的争鸣作品被炒得热过火,相反,有的争鸣作品却被一棍子打死。

三、当代争鸣作品的理论批评意义

当代争鸣作品的阐释与研究一直是当代文坛关注的焦点与热点。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坛在保持民族传统风格的基础上,眼光向外,积极借鉴、批判继承并汲取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创作风格的特点与营养为我所用,于是文坛出现了风格创新、流派多样的当代争鸣作品。诸如寻根文学、先锋派文学、新写实小说、新状态小说等等,这些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当代文坛的创作并对当代文坛产生了巨大轰动效应和强烈冲击力。当代文坛和高校中文教学课堂对当代争鸣作品的研究现状和特点予以研究,梳理当代争鸣作品的发展脉络,总结文学作品争鸣经验和教训,运用中外文艺理论和历史美学原则阐释当代争鸣作品的文化、社会、哲学内涵,透视文坛上产生轰动效应和极具冲击力的当代争鸣作品所带来的各种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更迭情况,分析争鸣作品对文化转换型时期的现代人在丧失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双重痛苦后精神困惑的抉择与抒写,洞察争鸣作品的繁荣现象背后所潜藏的文学批评话语的缺失。把对当代争鸣作品的梳理研究作为加入点,全方位、多角度阐释当代文坛各个时期争鸣发展的特点与内涵,既有客观把握、又有个案分析,既有纵向剖析、又有横向对比,从而为推动当代文坛的创作,引导具有正确舆论导向的大众阅读,推进新格局、新形势下的中国当代文学早日加入世界文学的行列。

目前国内外对争鸣作品研究尚未形成较大规模,有些研究尚处于薄弱环节,文坛对争鸣作品关注程度不够,而在研究中仅注意个别争鸣作品的探讨,没有系统、全面地研究争鸣作品发展规律和特点,对争鸣作品与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的对比研究不够。国内开设当代争鸣作品研究课程的高校还不是很普及,而当代争鸣作品研究作为高校中文系开设的中国当代文学的主干课程的延伸、拓展,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把当代争鸣作品研究作为研究方向无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信,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当代争鸣作品研究将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既有个案分析,又有同一流派对比;既有同一时期风格比较,又有不同时期创作风格嬗变研究。当代争鸣作品研究将成为当代文坛和高校教学研究的重点,并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责任编辑:李蛛怡]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思路
海参人工育苗产业的现状及展望
国内外约翰·斯坦贝克文学伦理学研究综述
董榕及其剧作研究述论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