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浅论

2009-09-15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9期
关键词:依赖性舞蹈音乐

郝 金

摘要:舞蹈是指在一定的空间中展示的视觉艺术,而音乐则是指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听觉艺术。从古至今,在诸多的艺术种类中,舞蹈和音乐犹如一对孪生姐妹般形影不离:音乐是舞蹈的精神内核,舞蹈是音乐的外在表现,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但是舞蹈与音乐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艺术门类,两者在表现手段、展示方式、感知方式等几个方面完全不同。因此,本文以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它们的联系与依赖性等方面浅析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希望借此探讨舞蹈与音乐的相融性、互渗性,掌握音乐听觉和舞蹈视觉的统一性,关注舞蹈音乐审美感知的延续性,为今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舞蹈 音乐 联系性 依赖性

俄国杰出的舞蹈家乌兰诺娃在《一个舞蹈演员的自述》中曾经这样说道,她在扮演《巴赫齐萨拉伊的水泉》中的玛利亚时,把理解音乐作为理解舞蹈的起点。舞蹈界就有这样的说法:“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在舞蹈家的眼中,舞蹈总是与音乐共生共存的,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击出来的节拍或歌唱相伴合,传说中的“葛天氏”之乐,指的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山海经》所述“百乐歌舞之风”等等,都反映了早期舞蹈与音乐结合的情形。在艺术这个大家族中,舞蹈和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说它们俩是一对孪生姐妹,形影不离。

音乐是一门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诉诸听觉的艺术,基本手段是用组织的乐音构成具有特定精神内涵的音响结构形式,它是一种“以声表情”的艺术。而舞蹈是在时空中展示的视觉艺术,以有韵律的人体动作(律动)为主要表现手段。舞蹈与音乐相比较,在表现手段、展示方式、感知方式等几个方面都是完全不同的,那舞蹈是因为什么原因能与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它们到底有哪些共同的特质呢?舞蹈是如何表现出音乐的精神内核的呢?音乐又是如何激发和强化舞蹈的呢?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激发了我对舞蹈和音乐关系进行一番研究的兴趣。因此,本文拟以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舞蹈与音乐的联系和依赖性等方面浅析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一、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1、舞蹈和音乐都具有节律性

舞蹈和音乐的联系体现在节律性上。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但不是所有的人体动作都能被看作舞蹈,只有经过提炼、美化和节律化的动作才能被看作是舞蹈,所以节律性是舞蹈的特征之一。而节律性在音乐中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它是使自然状态的音响加工为动听的音乐的重要手法,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有些舞蹈即使没有音乐伴奏,但也必须在既定的节奏中进行。鼓是典型的节奏艺术,在中国民间舞中,鼓和舞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节奏则是它们结合的基础,以至有人说在民舞中,凡鼓必舞,凡舞必鼓,实际情况也确乎如此。

在汉族地区流传最广的是腰鼓。上世纪40年代末,解放军每到一处,便为当地群众搭起舞台,随军的文工团员献上的节目就有秧歌和腰鼓。演员们背着红彤彤的腰鼓,挥舞双臂,足下生风,系着红绸的鼓槌上下翻飞,他们雄赳赳、气昂昂地阔步在城市的大街和乡村的小道上,清脆、洪亮、雄壮的鼓声,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弦,显示出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此外,朝鲜族的“长鼓舞”,维吾尔族的“手鼓舞”,彝族的“铜鼓舞”,苗族的“木鼓舞”“踩鼓舞”,淮河两岸的双挑鼓、花鼓灯等等,形式多样、风格各异,鼓舞结合、鼓之舞之,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感染力。

为了更深入地感染人,舞蹈还需要音乐来强化其节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根本原因也在于节奏。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有节奏的动作自然要求音乐来配合,因此历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劳动都有极富节奏感的劳动号子。

2、舞蹈和音乐都是情感艺术

舞蹈和音乐的联系表现为舞蹈和音乐都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特别专注于表现情感,它表现情感的方式是直接的。正如匈牙利著名音乐家李斯特所说:“情感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情节和思想的媒介”,在这里感情是“坦率无间的、极其完整的倾诉”。音乐在表现对具体对象的爱或憎、情景的感受或具体历史事件所怀有的意愿等,与其他某些艺术类型比较起来,它更善于抒发感情和情绪。而舞蹈是人们内心情感最激烈时的产物,它通过人体动态可以表现出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和情感。舞蹈是一种长于抒情的艺术,它在表现感情方面是全能的,既可以大到某种情绪范畴,也可以细到一个人内心的情绪波动过程。

音乐一直在同戏剧、电影和诗歌等其他艺术相结合,但是最容易而且必然结合在一起的还是舞蹈,舞蹈作为一种富有感情的、自由的、有节奏的动作表现,自然需要音乐的配合。而且音乐表达情感的抽象性,不仅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和干扰,还可以起到烘托、渲染等作用,甚至能够可以结合得天衣无缝。

3、舞蹈和音乐都是时间艺术

舞蹈和音乐的联系表现为舞蹈和音乐都是时间艺术。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中展示的视觉艺术,音乐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诉诸听觉的一门艺术。舞蹈和音乐都属于时间艺术,就是说它们都在一定的时间中进行,受时间运行的限制,也即运动中的艺术。作为时间艺术,音乐也可以表现出具体的形象,它和文字、美术一样,能将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由于音乐所使用的物质材料是抽象的声音,所以它所塑造的形象不如文字、美术那么直观,听众需要有更丰富的想象与创意的思维去体会它。

而且音乐是随时间而流动的,直接作用于听觉器官,能激起人的体验,这使得音乐成为比其它艺术更抒情的情感艺术。基于以上原因,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表现出更多的艺术内涵,并让观众接受更多的思想内容,音乐必须借助外在的形象来展示自身的精神内核,而舞蹈的出现,恰好弥补了音乐的不足。

二、舞蹈与音乐的相互依赖性

1、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

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具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当代波兰音乐理论家丽莎说:“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逻辑因素让位于感情因素,居于次要地位。”在音乐欣赏中,感性因素多于理性因素。音乐对于欣赏者心灵的感染是直接的,无需借助于推理和其他任何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而舞蹈家对于表演作品的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自己内心的感情,再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充分表现出来。

音乐还有强化舞蹈表现力的作用。音乐可以加强舞蹈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内涵,可以帮助揭示舞蹈的内容,并且使舞蹈显得更加生动而有魅力。还因为音乐能够生动地诉诸观众的感情,它在舞蹈与观众之间增加了一条感情的纽带,使观众对舞蹈更加亲近、理解更加深刻。

2、舞蹈创作中舞蹈与音乐的结合

由于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两者就必须高度协调一致。二者常见的结合方法有三种:其一,先由编舞者写出脚本,并在此基础上搭起舞蹈的框架,再请作曲者根据框架写音乐,进行合成,如果出现问题,多半是改乐不改舞。先有舞后有乐的做法,基本上就是用音乐来解释舞蹈,是专业文艺团体主要采取的方法;其二,舞者根据已有的音乐作品编舞,如果出现问题,改舞不改乐。先有乐后有舞的做法,实际上是用舞蹈去“图解”音乐;其三,舞蹈编成后,从成品音乐中节选片段或整曲,与舞蹈进行搭配,这是业余舞者和群众文艺活动中常用的方法,尤其在城市社区组织的诸如老年秧歌队或健身舞蹈中常用此法。

从以上三种舞蹈与音乐结合的方法中,我们不难看出,前两种基本上能使舞蹈语言与音乐语言相吻合,舞蹈中的“动与情”和音乐中的“声与情”,就搭配效果而言,节奏与情绪基本上能做到吻合,至于舞姿与乐意的贴切融会就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了。比较而言,第一种方法的效果最好,第二种方法差强人意,而第三种方法相对比较差。同时,这三种方法也各有不足之处:比如第一种方法,由于音乐需服从于舞蹈,其表现力就必然会受到舞蹈的制约和限制,因而容易导致用音乐去解释舞蹈;第二种方法,由于舞蹈要服从音乐,故必然会受到音乐的制约,成了用舞蹈去“图解”音乐。倘若编舞者对所依据的音乐理解不深或者理解出现偏颇的话,恐怕连“图解”音乐也未必能做到,搞不好会出现“离弦跑调”的问题;第三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舞与乐的凑合,既不是舞从乐来,也不是乐自舞生,相互制约和制衡自然不可避免。

在我国黄土高原上有一种广场式群舞叫《安塞腰鼓》,它粗犷潇洒、豪爽奔放、充满热情,演员在表演中无拘无束,舞蹈与音乐之间的紧密关系在表演中起了重大作用。《安塞腰鼓》的音乐既不是依舞作曲,也不是依曲编舞,更不是直接用成品音乐为之搭配,而是让挎在演员腰间德鼓发出乐声,演员边舞边敲、边敲边舞,舞者本身就是乐手,从而使得舞蹈与音乐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表演天然朴实、潇洒自如。《安塞腰鼓》告诉我们,只有舞蹈与音乐的创作同步进行,才能相互启发、相得益彰,才能使舞与乐之间的动、情、意、形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总之,音乐是舞蹈亲密的伴侣,一首优美的音乐包含了舞蹈的韵味、情感和气质,它除了给编导一种情感暗示和想象空间外,还能引导编导在编舞时释放出或欢乐、或忧伤、或热烈、或悲愤的情绪。音乐是神奇的,当人们听音乐入境时,头脑中便会随着音乐的旋律产生一幅幅流动的画面,而这些画面在日常的思考中是断断续续、索然无味的,只有在流动的音乐的启发下它们才会产生奇妙的意境。因此,舞蹈编导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音乐修养,才能理解音乐内在的情绪,在创作舞蹈作品时,舞蹈动作与音乐情绪才能和谐统一,做到舞蹈与音乐真正地融为一体。

三、结语

总之,舞蹈和音乐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艺术体。音乐在渲染舞蹈的情绪、突出舞蹈的民族和地方特色、鲜明地表现出作品特点以及在表现情节和人物情绪的起伏变化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将音乐的情感和内涵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它们既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又相辅相成、有机统一。舞蹈音乐依附于舞蹈而存在,是整个舞蹈作品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舞蹈音乐一旦失去了它与舞蹈的特定依存关系,其存在也就失去意义了。

随着舞蹈创作的繁荣发展,应强调舞蹈与音乐的相融性、互渗性,掌握音乐听觉和舞蹈视觉的统一性,关注舞蹈音乐审美感知的延续性,这为今后培养艺术通感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群众艺术馆)

参考文献:

[1]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多丽丝·韩芙莉.郭明达、江东译.舞蹈创作艺术.中国舞蹈出版社,1990.

[3]约翰·马丁.欧建平译.舞蹈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依赖性舞蹈音乐
舞蹈课
浅谈改善幼儿依赖性之浅见
关于N—敏感依赖性的迭代特性
谈幼儿挫折教育的几点体会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风险与控制
音乐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