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趋势

2009-09-11陈凤菊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发展趋势

摘要:文章从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集中度、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独立发展以及其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发展等方面,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企业重组;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Q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9-0008-02

如今,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在整车需求飙升的市场氛围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巨大潜力,中国汽车零部件巨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竞争者加盟,世界知名零部件企业蜂拥而至,他们在技术、规模、管理上占有明显优势,正在抢占高端产品市场;民营零部件企业异军突起,灵活的机制,较低的成本和敏锐的市场反应,很快占领了低端产品市场,并向中高端市场迈进,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还有不少从整车企业分离出来的零部件集团,依托原有整车企业,向全国市场进军。于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必将面临新的发展趋势。

一、汽车零部件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汽车产业新的变化,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工业的全球化加速了整车企业的兼并重组,打破了原有的全球配套体系,促进了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据统计,1988~1998年10年间,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数量从3万家减至不足1万家,而进入财富全球500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大都有兼并重组的历史。他们通过兼并重组,进行业务整合、扩张,实现跨越式发展。如1998年,大陆集团以30亿马克收购ITT公司的制动与底盘业务即特威斯公司;1999年,美国国内最大的安全气囊生产企业TRW通过激烈竞争,以70亿美元并购了英国的大型零部件生产企业卢卡斯,成为世界第三大零部件跨国公司;2002年,TRW被美国Northrop Gruman公司以118亿美元收购。

未来全球汽车工业将实现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生产,从而降低成本。纵观发达国家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世界零部件企业的分布呈现出较高的区域集中度和企业集中度。北美、欧洲、亚太地区是世界汽车零件产业的三大集中地区,三个地区的OEM市场总额占全球市场总额95%以上。同时,这些地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世界上已经拥有以德国博世公司为代表的十几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美元的巨型汽车零部件跨国大企业。在世界汽车零部件100强企业中,美国、欧洲、日本分别有汽车零部件企业37家、35家和24家,合计为96家,而且排名前30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合计占前100家企业合计的近70%。

长期以来,我国零部件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缺乏世界知名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而且产业集中度非常低,众多企业分散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内的低附加值产品区域,这必然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产品的无序竞争,这都不利于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在这方面加大整顿力度,严格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加快优胜劣汰的速度。同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并购的主要动力来自降低成本的需要,其将降低成本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手段。通过兼并重组减少了零部件企业数量,而零部件企业数量的减少,意味着扩大了零部件企业的规模,使企业固定成本费用降低,从而带来了整车生产成本的下降。总之,坚实的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制造大国迈向产业强国的基础,而专业化、大批量、高起点则是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零部件的产品链上实现资产重组是行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二、汽车零部件企业逐步从整车生产企业中分离

由于新的竞争环境的形成,整车企业面对市场要求和产品研发生产上的诸多新问题,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对所需的零部件按性能、质量、价格、供货条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比较,择优采购,改变了只局限于采用本集团公司零部件产品的做法。而零部件企业也将其产品面向全球销售,不再局限于仅仅供给本集团的整车企业。全球采购导致零部件制造从汽车企业中剥离出来,独立面对市场。

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剥离、相互独立,提高了彼此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前者致力于整车开发、装配技术、动力总成的开发和生产;后者接替了整车企业剥离出来的生产和研发任务,在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实现大规模生产,满足全球同类企业的需要。同时,也使两者的关系更加紧密,即零部件企业在整车的开发和生产过程中越来越深地介入。在整车厂商开发深度和生产深度逐步降低的同时,零部件厂更多地介入于整车的开发过程中,同整车企业进行同步开发甚至超前开发,从而使其生产深度不断提高,逐步达到实现零部件系统模块化系统供货。

虽然目前世界汽车零部件业不是全部与整车厂分离,但是剥离和独立是一种趋势。现在世界经济已发展到以知识经济为特征,尤为重要的是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被广泛采用。由于信息能够快速而低费用地共享,所以,决策和管理的集权化价值下降了,内部化的边际费用不断呈上升趋势,也促使了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剥离,相互独立。

三、汽车零部件技术发展的“六化”

1.通用化。标准化、通用化的零部件生产是工业生产的基础。目前,国外汽车工业已经广泛采用平台化战略。平台化战略实际上是将汽车从单车型的开发转向系列化、多样化、共用化。平台战略的核心是提高零部件的通用化,尽最大可能实现零部件共享,即可以实现通用零部件更大规模的生产,以减少不断增多的车型数量和不断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而导致的高昂开发成本。

2.模块化。模块化就是将零件和总成按其在汽车上的功能组合在—起,形成—个高度集中的、完整的功能单元,模块化设计思想已贯穿在汽车的开发、工艺设计、采购和制造等环节的全过程之中。实现模块化,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模块化要求模块供应商具备系统模块的设计、制造能力和物流协调管理能力。由于模块化的出现,世界汽车业将会出现整车制造商与模块供应商在开发、制造、服务方面的紧密合作。

3.智能化。汽车自诞生以来,主要以机械技术为主。如今依靠机械技术创造附加值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而电子和信息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为汽车创造高附加值拓展了空间。未来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汽车用局域网络(LANS)、微处理器(CUPS)、发动机控制、机电接口、ABS和行驶控制、电子控制传动系统、抬头显示系统、HUDS、音识别系统、行车导视系统、多媒体技术、撞击传感技术、智能交通系统、网络汽车等方面。如果说现在的汽车是带有一些电子控制的机械装置,那么,今后的汽车将会转变成带有一些辅助机械的电子装置。汽车的主要部分不再是机械装置,它正在向消费类电子产品转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将成为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最重要的用户,智能化的汽车将进一步促

进汽车产业、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环保化。21世纪汽车产品将以环保为中心。针对“绿色汽车”的研究,世界各大汽车厂商都纷纷制定2l世纪解决燃料问题最有效的车型推出市场的时间表。汽车零部件的环保技术内容包括动力装置低污染、高效率,在新型动力开发上研制技术领先的燃油系统,如高压喷油泵、高压喷油器、环保控制单元和装有压力传感器的燃油管等一系列产品,以适应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需要。在原材料选用上,立足于开发零部件的新型替代材料,使汽车零部件轻量化,以减少燃料的消耗。在材料再生利用上,重视汽车报废后零部件材料可再生利用,以减少污染。也就是说,在新型动力开发、原材料选用、汽车使用和报废等环节中充分体现汽车与环境的和谐。

5.轻量化。轻量化是未来汽车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而未来汽车的轻量化实际上就是零部件的轻量化。近10年来,汽车铸件不断被质量轻的铝铸件取代,新一代汽车中钢铁黑色金属用量将大幅度减少,而铝及镁合金用量将显著增加。质量比铝合金轻1/3的镁合金铸件在轿车上的应用更将呈大幅度增长之势,如今很多种轿车铸件开始采用镁合金,以适应汽车轻量化的要求。

6.全球化。随着仿真技术、三维数字化CAD/CAE/CAM技术在汽车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数字技术正在改变汽车的设计开发方式,汽车工业将掀起一场数字化革命。为满足产品开发周期加快、开发成本分摊的需要,技术开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广泛合作。零部件企业可参与整车全球开发,如果一个车型在北美、欧洲、亚洲三地分工后同时开发,一地的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即可实现24小时轮转开发,可以明显提高开发效率,缩短开发时间。

诚然,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广阔的市场空间可见一斑。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和区域优势的双重推动下,近几年来,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地区等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了其竞争力。针对资本分散的国内零部件产业,我们需要集中优势资本,加大研发投入,避免低水平重复竞争。在技术资源整合上,也要改变过去各自为战的方法,利用现有的技术力量实现联合开发,成立更多的诸如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汽车装备技术创新联盟等合作组织,这样才能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保军.竞争营销——分析、策略、执行[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李同泽.得渠道者行天下——汽车分销渠道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高钧,贾正源.企业竞争力理论的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7).

[4]龚丽莹,刘海涛.中国汽车营销渠道研究[M].特区经济,2008,(4).

作者简介:陈凤菊(1981-),女,广东佛山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高职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汽车零部件发展趋势
项目质量管理在汽车零部件产品开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汽车零部件质量管理的多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