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利性医疗机构诚信危机及卫生监管对策

2009-09-10黄伟栋

上海预防医学 2009年8期
关键词:营利性执业医疗机构

黄伟栋 唐 哲 宓 铮

我国的营利性医疗机构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2000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期,社会对其有较高的期望。但仅仅几年营利性医疗机构就走到了政府不满意、老百姓不信任、媒体追打的尴尬境地,诚信危机成为阻碍营利性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问题。2007年初,我们收集整理既往资料,结合2006年的一项调研资料,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起步发展、诚信危机、发展瓶颈以及监管对策4方面进行梳理,希望对监管工作有所帮助。お

1 时代发展的产物

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补充,在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下,近几年迅速崛起。尽管营利性医疗机构规模、数量、医疗水平均不能与公立医院抗衡,但它打破了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给缺乏市场竞争的医疗服务市场注入了新活力,百姓看病多了一种选择。

上海营利性医疗机构1982年起步,经过20多年的优胜劣汰,现在已逐步形成了一支规模、设备、人员较为完备的医疗队伍,为上海的卫生事业发展与市民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以闵行区为例,随着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多,医疗服务供给出现紧张,为缓解这一状况,满足不同阶层人士的医疗服务需求,闵行区卫生局在“十五计划”期间先后引入不同规模、档次和经营方式的民办综合性医疗机构12家。开展的诊疗项目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口腔科、检验科、影像科等内容,明显改善了我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局面。お

2 不诚信执业的常见表现

一些“急功近利”的投资人,完全忽视“健康产品”与“普通商品”的差别。为了迅速收回成本,他们通过各种营销手段,鼓吹医疗技能,吸引顾客前来就医,许多患者因此而上当受骗。甚至极个别营利性医疗机构全然不顾医学宗旨,居然“以医为幌”,搭起草台班子,干起了暴利敛财的勾当。近两年来,非法行医、低职高聘、擅扩科目、虚假广告、伪造报告、夸大病情、过度治疗、伪劣药品等问题,使整个营利性医疗机构行业面临空前的诚信危机。

2.1 举报投诉数量居高不下

以闵行区为例,2006年共收到有关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投诉举报37件,其中涉及“欺骗患者、过度治疗、花钱不治病”的就有18件,占总投诉量的50%。从被投诉医院的分布来看,呈现出“个别突出、普遍沾染”现象。营利性医疗机构“不诚信行医”问题的暴露,引起了政府以及媒体的高度关注。2006年初的上海长江医院事件和2007年初的上海协和医院事件就是2起“欺骗患者,过度治疗”的典型案例。

为了科学地评价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执业现状和患者满意情况,2006年底在上海市卫生监督所的指导下,闵行区卫生监督所对辖区内10家民办综合性医疗机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① 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患者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初中以下者占55.77%,文盲占4.57%,他们职业不稳定(无业/打工/个体比例高达64.34%),属于弱势人群。② 就医平均花费高。门诊初诊患者的平均花费为460.30元,门诊复诊患者为2 093.32元。③ 医疗机构在广告中和初诊时往往夸下海口,诱导患者使用价格昂贵的特殊治疗(如微波治疗仪器等)持续治疗。④ 门诊复诊患者的满意比例(60.48%)显著低于初诊患者(73.33%)。⑤ 超过40%的患者认为医院医疗技术一般或很差,52.04%的患者表示不会或不一定会推荐亲友来这里看病。调查还发现,营利性医疗机构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人性化的服务意识,确实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值得公立医疗机构学习。但是,医疗机构的首要任务是治病救人,忽视了这个首要目标,就丧失了作为医疗机构的存在意义。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外来流动人口在上海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的就医需求,应当引起政府的更多关注,向他们提供可接受性和可及性高的医疗服务应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环。

2.2 医疗广告失实

本次调查显示,营利性医疗机构超过62.02%的就诊者为直接或间接受媒体广告吸引慕名前来的外地患者和流动人口。老百姓信任大众媒体,于是也轻信这些媒体的医疗广告。个别营利性医疗机构正是利用老百姓缺乏医学常识、看病心切、迷信权威的弱点,通过曲折的情节、煸情的描述、艺术化的处理,打造一组极具诱惑力的医疗广告吸引患者,让无数患者感觉健康的春天来了,于是不惜重金,不远万里,甚至倾家前来求医问药。我所就曾受理过1份江苏省患者的“血泪书”,痛斥某营利性医疗机构的“骗子”行为。

就医过程是个“信息完全不对称”的过程,因为大多数患者不懂医学,在就医过程中是完全被动的。这就要求医方在提供医疗服务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道德感,绝对不能为了营利而诱导患者。同时,医学是一门概率科学,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同一种治疗方法在不同患者身上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医疗广告不能照搬普通商品广告的理念、方法、技巧。お

3 不诚信执业原因

收集近3年的资料,我们发现已有许多学者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障碍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投资与定位错位

我国鼓励营利性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错位竞争,发挥特色,弥补市场”。定位即确定目标服务人群。调查显示,我区营利性医疗机构定位普遍偏低,86%的经营者将医院定位于“外来中低收入人群”。就定位而言,上海市几百万外来人口,市场很大,与公立医疗机构尚未形成竞争,基本合理。投资与定位适应,也就是明确投资方向,满足目标人群的需求。上海市营利性医疗机构犯了“投资与定位错位”的错误。外来中低收入人群对于高昂的医疗费用是无法承受的。把这些理应推荐给“高端客户”的服务 “强行推荐”给中低收入人群,是不科学的。调查发现,83%的投资人和负责人认为,政府在政策上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关心不够,其中最不满意的就是不开放医疗保险(32%)。可见营利性医疗机构对于自身的服务定位仍不明确,急需干预引导。

3.2 人才匮乏且流动性大

本市医务人员慑于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名声”往往不愿进入营利性医疗机构工作,其他来源的医务人员充斥这一市场,可谓鱼龙混杂。这些医生一旦对收入不满就另谋高就,营利性医疗机构内逐步形成退休和学校刚毕业医师居多的所谓“一老一少”现象,很难形成业务骨干。这导致营利性医疗机构技术低水平徘徊,使“以差充好,低职高聘”现象屡屡发生,顾客的忠诚度比较低,危及经营。政府应当适当放宽医师执业地点的限制,充分利用好优秀医疗人才,让民间资本平台在缓解我国“就医难”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3.3 服务特色不明显

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以及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要求的提高,人性化服务已不再是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特有优势。在服务质量上,营利性医疗机构也未有显著发展,新的特色没有形成,原有特色渐失优势,对患者吸引力越来越小,导致经营状况不理想。一些医疗机构急功近利,违背医德,产生诚信问题。

3.4 过分强调营利

营利性医疗机构以营利为目的,按照市场规律诚信行医,获取利润,取之有道,这无可厚非。但是医疗市场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市场,首先医疗服务需求具有刚性,其次医疗服务过程信息不对等程度非常高,这就要求医疗服务人员和机构必须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来自律,否则就会出现比其他市场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资源被浪费,健康被损害,而且这种欺诈行为更加隐蔽,后果更加严重。这也是目前群众对医疗服务,特别是营利性医疗机构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应当高度关注医疗市场,特别要从监管政策的明确和监管手段的力度上给予重视。同时也要及时提醒市民加强防范。

3.5 投资方急于收回成本

本次调查显示,31%的经营者认为“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同等重要”,可见“生存、赢利”是营利性医疗机构的重要战略主题。其实民营企业家办医院也得考虑如何回馈社会,办医院必须得有一个长远发展计划,要准备通过十年乃至几十年的经营、积累,同时也必须要有亏得起、撑得住的决心,而不应该三五年就想收回成本。建设医院品牌应当成为下阶段营利性医疗机构发展的主旋律。

3.6 经营者卫生法律知识欠缺

我们对10家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经营者进行了深入访谈,结果显示,我区营利性医疗机构投资人平均年龄31岁,籍贯涉及浙江温州、福建莆田。被调查的经营者中22%的未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32%无医学教育背景,83%无任何学位。对26名经营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卫生法律知识得分仅为68.97分(满分100分),绝大多数对基本的卫生法律知识掌握不好,少部分经营者对“什么是非卫生技术人员、校验周期、卫生监督员的权利”等问题一无所知。可见在卫生执法工作中,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该人群的法律知识掌握率,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お

4 监管对策

我们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监管频度和处罚力度不小,但效果却不理想,患者投诉仍居高不下。以闵行区为例,2006年共对被调查的10营利性医疗机构行政处罚12次,罚款34 200元,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和卫生监督意见书49次。针对这一情况,2006年初,在卫生部及上海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上海市首先推出了《上海市医疗广告证明管理暂行办法》,吊销上海虹桥医院、上海协和医院等几家医院的医疗广告证明,并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随着打击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经验积累,2006年底接连推出了“医疗机构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以闵行区为例,目前已在全区12家营利性医疗机构制作了公示栏并悬挂公示信息,记分制度也逐步开展,取得了预想的效果。2006年12月27日由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重新修订并出台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一些学者认为,随着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实施,营利性医疗机构分布格局将面临重新洗牌,那些重质量、有技术、讲诚信的医院将脱颖而出,成为胜者。

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明确了医疗广告发布前的审查制度,规定医疗广告必须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方可发布。广告内容审查之后,连标点符号都不能再变动。同时限制了医疗广告内容,医疗广告仅限于医疗机构第一名称、医疗机构地址、所有制形式、医疗机构类别、诊疗科目、床位数、接诊时间、联系电话等8项内容。另外,为加大对违法医疗广告的处罚力度,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对于发布严重违法广告的广告经营单位,工商部门可以给予暂停发布医疗广告,直至取消广告经营和发布资格的处罚,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对违规广告主可处以停业整顿、吊销有关诊疗科目,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这将给重广告、轻质量的医疗机构以重大的打击,医疗市场将重归理性。

公示制度是一种体现“国家-医院-患者”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有助于调动全社会对医疗质量监督的积极性,对于法律法规不完善的今天有重要的意义。早在2005年底,闵行区就进行了公示制度的探索。我们体会到公示制度的“宣传是否到位(即目标人群知晓度)”以及“公示内容的可读性”是关系公示制度效果优劣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公示制度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监督氛围。公示内容要体现“简洁、通俗、明确”的方针,坚决避免“摸棱两可”,同时公示不是“黑名单”,应当逐步完善,使之成为客观反映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一面镜子,成为规范服务的有力手段。

不良执业行为计分管理制度,将医疗机构在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诊疗常规的行为视为不良执业行为。并根据不良执业行为的严重程度设置不同的记分分值。凡在年度内有不良执业行为的将被记分列入档案,年度记分超“红线”,医疗机构将受到暂缓校验或不通过校验并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处罚。据此规定,那些违反诊疗规范、操作规范并涉嫌“不诚信行医”的不良执业行为将受到严肃处理。

随着“公示”“记分”和“广告从严”3大举措的实施和推广,我们相信其效果将逐步显现,医疗卫生市场中的违法、违规、不守医德的现象将逐渐减少。我们建议:① 医疗文书是监督检查的重要抓手和固定违法行为的重要证据,加强医疗文书管理,要严厉打击“不制作文书、制作文书不规范和不保存文书”的行为。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建立“医务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反复被投诉的医生处以重罚,必要时实行记分制度。③ 提高营利性医疗机构准入标准,要让那些资金雄厚,有一定品牌基础又想回报社会的公司来投资医院,这对于净化医疗市场可能有一定的意义。④ 在目前阶段,加强日常巡查,开展错时执法,多部门(工商、物价、文广)、多专业(临床、预防)联合综合执法。⑤ 随着公示制度的实施和推广,建立医疗机构诚信档案的时机逐渐成熟。其实记分就是诚信监管的第一步。道德层面的约束,对于市场经济下,不同于普通商品生产的营利性医疗服务行业显得非常必要,特别是在当前形式下,对于打击非法,保护大众,非常重要。お

5 参考文献

[1]夏苏建,徐卫东,胡善联. 上海市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现况及思考.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 19(5):261-263.

[2]刘虹. 营利性医疗机构迅速崛起.健康报, 2002-09-12(1).

[3]李梦云. 浙江温州营利性医疗机构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13(3):469-470.

[4]陈天辉,李鲁,马伟杭,等. 浙江省民办医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02,Vol 22(2):26-28.

[5]黄存瑞,翟祝唐,孙炳刚,等. 广东省营利性医疗机构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6,25(8):31-33.

[6]袁忠烈.浅谈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218(8):469-470.

(收稿日期:2009-01-09)

猜你喜欢

营利性执业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广西:民办校可由营利性转非营利性
多点执业:亟待多点助力
浙江12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省药品采购新平台
乡村医生执业考试辅导
民办学校将分类管理
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将有行业信用评价
农业部解释执业兽医三问题
营利性组织财政补贴监管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