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职业教育推进新农村建设路径探析

2009-09-10石丽敏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特色

[摘要]近年来,“三农”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农业职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责无旁贷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在为“三农”服务中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 新农村建设 特色

[作者简介]石丽敏(1962- ),女,江苏常熟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职业教育。(江苏 苏州 215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苏南地区农业职业教育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SJD880036)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148-0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并提出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增强高校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办好涉农学科专业等一系列新要求。目前,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赋予农业职业院校的任务不相适应,农业院校要转变观念,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中心,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办学方向,开门办学,面向大众办职教,为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用型人才。

一、找准方向,准确定位,突出特色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在办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目标等各个方面均有所不同。即便同属职业教育类型,由于服务面向的不同,也有其特殊性。因此,农业职业院校有必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性质和任务,结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

(一)立足农村经济,培养人才

用现代工业武装农业,用高新技术提升农业,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农业,将是我国今后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苏南地区农村人多地少,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城乡一体化走在全国的前列。加快农村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农业向农业园区、规模经营户集中,农民居住向城市、集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是目前这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特征。

一方面,农业生产的产业化、集约化、高效化,决定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必然是少而精,即农业劳动力在数量相对减少的同时,从事农业生产的却是那些具备较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专事务农者。然而现实存在与实际需求的反差,成为新农村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时代呼唤新一代职业农民的崛起,与传统农民不同,他们应具有现代眼光、职业情感、市场意识、科技知识、先进技能,对于他们来说,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务农既是一种谋生手段、生产方式,也是一种职业分工、生活方式,献身农业同样可以大有作为。新一代职业农民的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更是我们农业职业教育应尽之责,农业职业院校应该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民做出贡献。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越来越少,但为农业服务的人员不断增加,如饲料、农药、供、销、贮、加工、运输等。可见,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现代农业已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内涵,向产前、产后纵深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为农业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宽广,农职院校要突破狭隘的服务观念,拓宽服务途径,调整专业结构,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培养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

(二)面向区域经济,培养人才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苏南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加工制造业发达,也是广泛吸纳人才的聚集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区域把转变城市功能,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加快促进区域产业层次的提升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高端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作为新的发展模式。面对城市转型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农业职业教育要在立足农村经济的同时,还必须面向城镇,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来制定培养目标进行人才培养,应确立“立足农村,面向城镇;立足农业,面向工业;立足本地,面向区域”的办学理念,从而既拓宽服务面向,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赢得广阔的空间,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需要的建设者和专门人才。

(三)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在持续办好学历教育和提高新增劳动力素质的同时,农业职业教育应根据农村经济战略调整和城镇化发展需要,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首先,开展转移培训(本地农民转移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其中职业技能培训即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用工需求,培训实用性劳动技能,重点抓好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采用城乡职教联动机制;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培训即主要为农业行业的从业人员开展培训,有条件的院校也可发挥优势,开展与二、三产业相关的培训。其次,开展守土劳动力培训。开展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和新品种推广应用的培训,培训农民技术员,培育农民企业家;开展乡村干部培训。主要是对他们进行农村政策、法律、生产、生态、经营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形成以技术培训和业务培训为重点,以素质教

育和岗位培训并重为特点,以职业培训和扩大就业相结合为目的的长短结合、高中低配套的培训模式。

二、拓展服务面向,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

综观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领域已大大拓展,不仅为就业者提供学历教育,更为社会成员的各种培训需求提供服务。在办学形式上,农业职业教育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应充分发掘潜力,利用设备、师资优势,为人们的职前培训、职后培训以及转岗培训服务。

(一)职前培训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有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有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有0.13%,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不能升入高中而回到农村。对“离土不离乡”或“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及其子女开展就业和创业培训,使他们具有职业技能,具备就业、创业的能力,更有效地向二、三产业转移,应成为职业教育当务之急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完成这项任务,最好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构建农民工培训城乡联动体系。虽然城市农业院校办学实力较强,但与农民工输出地较远,独立承担农民工培训任务难度较大,农民工培训可通过城乡联动的体系来完成,打破职业教育城乡分割的局面,将城市农业职业教育资源与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统筹使用、资源共享。即城、乡职业学校可以以订单、定向培训为中介展开协作,分工为农民工提供培训。农村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主要承担农民工(进城前)的职前培训,城市农职院校主要承担农民工(进城后)的继续教育与培训。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城市职业院校信息、师资、设备和实习基地等资源优势,又充分利用了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比较便捷的有利条件。

(二)职后及转岗培训

职业教育不仅是“满足一次性就业”,而且还应承担起对今天的农村劳动者和“新生劳动力”进行培训的重任,为他们适应“多次就业选择”,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和提高继续学习能力服务。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以及高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生产的各个领域,对从业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业者要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同时,为了适应社会要求,从业者出于提升素质和技能或选择更好的发展前景,其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愿望更为强烈,职业教育应该顺应这一潮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为社会大众的培训需求和终身学习服务。

三、强化服务“三农”意识,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和培训

农业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业职业教育,农业职业院校更应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发挥人才、设备、基地等优势,在服务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做贡献。

本课题组曾将吴江市盛泽镇的圣塘村、人福村,七都镇的群幸村,昆山市淀山湖镇永新村,千灯镇的大塘村和大潭村作为本课题调查的重点试点村。从我们对昆山、吴江两地四镇六村调查数据的汇总情况来看,在17岁到60岁的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29.2%,初中文化程度占26.0%,高中文化程度占10.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4.8%,接受过科技培训的只有13.2%。可以看出,目前,这一带农村劳动力整体的文化和技术素质仍然偏低,与当地建设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从全国来看,据农业部统计显示,在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广大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最终成效。因此,农业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在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上大有可为。在科技培训方面,当前高职院校应着力开展以下培训:

(一)开展大学生“村官”培训

新农村建设一方面需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需要选派一批有头脑、有技术、有闯劲、年富力强的人才到农村去当领头雁,这是破解当前农村发展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来,大学生当“村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他们当中许多人所学的都不是涉农专业,到了农村不懂农业、不了解农民而无法胜任工作,对他们进行实际工作的培训也是务实之举。去年中组部等有关部门作出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农业职业院校应该勇担此任,把“村官”岗位培训看做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和服务“三农”工作的延伸,并探索培训的有效方法。如在培训内容上:一是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农村法律法规、村级民主管理等;二是正确认识村官的作用与责任,了解新农村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村官,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村官等;三是法律、写作、农村工作特点与方法等相关知识。在培训方式上可请专家讲授农业科技知识,并就有关问题开展讨论;邀请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科委、农研中心、经管站等专家作专题讲座;邀请有农村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及农村基层干部传经送宝,开展互动交流。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有利于他们了解农村实际,尽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开展农村工作。

(二)开展骨干农民培训

对守家在地的农村劳动力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是我们农业职业教育应该重振的本业。农业职业教育只有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办学宗旨,才能扬长避短,办出特色,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也才能赢得社会和农民的承认或认同。开展培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农业新科技为主要内容。以我国目前的土地承载量,要使农业生产者致富,必须推广以新科技为代表的实用技术,学以致用,使技术使用者能立竿见影地感受到接受职业教育的成效。二是以实践为主要培训手段。农业技术推广最有效的场所是在田间、养殖场、大棚、花房、实训基地等生产场所,示范操作应是主要教学手段。三是以正规和非正规化结合的方式培训。由于农民的作息特点和他们的实际需求,决定了培训方式主要应该是非正规、短学制,应采取集中面授、远程培训、现场指导等培训形式,要避开农忙时节,以分散和灵活多样的方式安排教学。四是渗透素质教育内容。既要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教育,也要注重进行现代观念、文明准则、职业素养等教育,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的传播者和体现者。

(三)开展农技人员培训

我国人口85%是农民,但有资料统计,目前农业科技人员在人口中的比例仅为0.01%,而发达国家是0.3%~0.4%。当前,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要求农业生产过程更有效率、生产技术水准更高。但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农村科技人员的缺乏和科技知识的陈旧,已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我国现有适合农村应用的科技成果有70%左右推广不了,科技进步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只有30%,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加强农技人员的培训,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也应成为农业职业教育的一项内容。培训应紧紧围绕当地支柱产业与特色农业,以农业科技与经营管理知识为重点,对他们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名副其实地成为农业科技“二传手”和农技“专家”,带领农民迅速应用农业科技,转化科技成果,为发展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提供智力支撑。

(四)开展农民企业家培训

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是近年来苏南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途径。农业产业化、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核心是农民企业家。要推进农业产业化、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就必须造就一支有胆识气魄、有经济头脑、有开拓能力的农民企业家队伍,组织广大农民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因此,职业院校应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培训工作。在“十一五”期间,江苏规划每年开展农民创业培训10万人,培养一批集生产示范、经营管理、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经营的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其培训内容主要是围绕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以他们所从事的生产、加工、流通等项目为重点开展培训,主要学习创业技能、企业经营管理、有关法律知识、信息技术应用等,帮助他们了解所从事产业的最新技术、农产品生产国内国际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等。

总之,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农业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职业院校必须审时度势,积极承担责任,明确发展目标,增强服务能力,并在为“三农”服务中彰显特色,求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卫泽.探索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城市转型之路[N].新华日报,2008-

09-02.

[2]孙武令,等.新农村建设与职业教育[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3).

[3]杨曙光.优质高产创建需要壮大新型农民队伍[N].农民日报,2008-08-04.

[4]高利兵.新农村建设中的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5]刘尧.发展农村高等教育培育5.3亿高素质农村劳动力[N].中国教育报,2008-03-08.

[6]唐华生,叶怀凡.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驱动力[J].教育与职业,2007(19).

[7]张力跃,于伟.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路在何方[N].中国教育报,2008-

03-27.

[8]王霞林,曹宝明.新农村建设的江苏之路及再创新探索[N].新华日报,2008-03-03.

[9]雷世平.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6(7).

[10]王永平.组建农林职教集团推进农林职教可持续发展[J].农业职业教育,2007(2).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特色
时代特色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