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09-09-10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四川校园文化

何 琳 牛 洁

[摘要]在日益激烈的办学竞争中,校园文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民办高校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及与公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差距,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发挥青年教师作用,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形式,充实校园文化的知识内涵和学术气息,以特色为依托、以文化品牌建设为目标,增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何琳(1983- ),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宣传部,主要从事高校新闻宣传研究。(四川 成都 610103)牛洁(1980- ),男,安徽阜阳人,四川天一学院,硕士,主要从事新闻媒介技术研究。(四川 成都 610100)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052-02

我国民办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走上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道路。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8年至2007年短短10年间,我国民办高校已经从20多所增加到297所,在校生从2万多人增加到180多万人①。尽管我们欣喜地看到民办高校在各方面都有着长足的发展,但在实际的运作和建设中或多或少仍存在问题,尤其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民办高校由于制度不完善和过分注重招生和就业问题,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比公立院校相对滞后。如何让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走出狭窄的“瓶颈”,让文化建设得到可持续发展?本文作者从四川民办高校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滞后的原因,探析打破“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

一、制约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因——以四川为例

(一)教育举办者具有多样性,对校园文化重视程度不一

国务院2004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中,鼓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自此,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得以蓬勃发展。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形形色色,以四川高校为例:四川的9所民办高校(不包括独立学院),以私人投资办学、教育集团投资办学、企业投资办学为主。这些办学者们除了学校资产外,往往还开办自己的公司、工厂和其他经营项目。如成都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举办者“东软”,除了在中国建立了8个区域总部,16个软件开发与技术支持中心,5个软件研发基地,还在40多个城市建立营销与服务网络,在大连、南海、成都和沈阳分别建立了3所东软信息学院和1所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庞大的集团分支和多元化投资,难免会导致举办者顾此失彼,在学校管理中疏忽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资金缺乏,投入不足

民办高校由于是社会力量办学,办学者考虑更多的是经济效益。为了保证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往往会降低在图书馆藏书、园林美化等方面的投入。教育部要求,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生均图书应达到每生60册,而从《四川教育年鉴》普通高校图书基本情况数据得知:四川民办高校特殊馆藏相当一部分未达到国家标准,甚至有些院校生均图书才11册。没有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没有充裕的文化设施和隐形文化基础,校园文化从何谈起?

(三)办学时间短,没有形成正确的文化理念

民办高校是改革开放的新型产物,在办学经验上没有前车可鉴,在短暂的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民办教育的举办者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四川成立最早的民办高校——四川天一学院,从1991年成立至今也只有18年的历史;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成立更是才短短几年时间,一些学校正忙于进行显性基础建设、专业学科建设、招生和就业等诸多办学初期的基础性建设,对于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都还不够明确,更不要说学校的精神文化、校园物质隐形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了,有的学校甚至连校训、校歌、校徽都没有,何谈精神追求和文化氛围?

(四)学生文化层次较低,文化建设难度大

尽管近年来,本科类民办高校有个案出现,但在办学层次中绝大多数的民办院校还是限制在专科层次。以四川为例,9所民办院校均为专科二批次院校,也就是说,在招生录取时,进入民办院校的学生分数相对较低,成绩差,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比一般本科院校学生欠缺一些;而且大部分民办院校学费相对较高,进入民办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都很好,在家被父母娇生惯养的学生往往学习兴趣不高、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能力和对学院制度的遵守也过于散漫,这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之校风和学风建设造成一定难度。

(五)师资不均衡,影响校园文化整体水平

从四川民办高校的师资情况来看,在民办院校教职员工中,正高级职称占5.42%、副高级职称为12.44%、中级及初级职称各占20.6%和15.12%。②由此可见,在师资引进方面,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和管理者仍很缺乏。许多民办高校中存在着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出现了或“老”(离退休返聘人员多)或“少”(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多),老中青结构不合理;同时,由于民办高校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在福利待遇、工薪水平上与公办学校存在一定差距,教师频繁流动,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优秀教师和优秀管理人才的流失,必然对校园文化推动产生影响。

二、打破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瓶颈的策略

(一)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文化,其重要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文化氛围,去感染、陶冶学生。校风、学风是形成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件,是保持学校持续发展的后劲。因此,民办高校领导要切实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院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统一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形象展示、学院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要建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联合党委、宣传部、后勤服务处等多个职能部门,为校园文化建设保驾护航,形成尚美、笃学、博艺的良好文化氛围。

(二)扬长避短,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

民办高校教师的特点在于年轻,年轻教师有自己的优势,他们有活力、兴趣广泛、组织能力和参与能力强,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而且青年教师头脑活跃、思维敏捷,在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创建中能提供更多创新思路,在文化活动开展中也能起到主导作用。这无疑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民办高校可邀请各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教授开讲座,通过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严谨的治学精神,启发师生对各科文化类型兼收并蓄、扬长避短,从而丰富、发展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

(三)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一个好的品牌,既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又是学校特色的形象化展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是搞几场讲座、开展几次活动的表面功夫,更不是与其他院校比拼校园建筑有多雄伟、校园文化设施有多齐全、校园雕塑有几尊,等等。文化特色是学校特色的具体反映,是学校特色对外的一个映射。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大多是服务当地经济、紧跟市场需要而设立的特色专业。例如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提出“以科学发展观,建设艺术氛围浓厚的资源节约型校园环境;以教育国际化,建设弹性的校园文化取代死板的逻辑;以创业的精神,倾听内心的声音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以师生为根本,释放蕴藏在师生中的生命并发掘价值”的教育理念,立足学院实际,发挥艺术专业特色,吸收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精华,修建仿明清川西民居风格建筑祖屋,开办修复古旧家具专业;建起中国女红坊,传承即将失传的古代钩织人发技术和刺绣文化,将传统和现代技艺相结合,打造有扎染、蜀绣、古旧家具修复的文化产业园。在这样的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中,师生们容易受到熏陶和激励,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四)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形式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这些静态的文化结构,学生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及人际关系等动态文化更应该是我们的关注点。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外来文化的传入,校园文化也必然随之变化。针对大学生的新特点,我们要善于观察总结,改变思路,创新内容,挖掘新方法。例如:在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中,开展义务植树、服务进社区、争做交通文明标兵等社会实践活动;在价值取向教育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参观革命圣地和慰问革命先烈家属等;在人际交往培养中,开展团队拓展训练、职场新体验、团队营销等活动。争取形式的独特性、多样性、新颖性,突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特色。

(五)充实校园文化的知识内涵和学术气氛

“大学的文化氛围决定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大学氛围不仅包括校园文化氛围,更包括学术文化氛围”。优秀的校园文化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和学术气息,让学生在实际而贴切的知识与学术的氛围中受熏陶,开阔眼界,开拓思维,最终形成一种校园精神。例如: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每年4月固定为学术月,在学术月中,邀请来自教育、设计、心理、人际关系、健康方面的专家开展讲座,还定期举办大学生艺术节,在艺术节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社团活动,举办绘画展、服装设计展,让学生获益匪浅。民办高校可结合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中秋、重阳等开展诵读屈原作品、为父母送粽子、月饼,增进亲情,慰问敬老院等活动;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举行交响乐、歌舞剧、芭蕾舞、话剧等高雅艺术活动,增进学生对高雅艺术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民办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意识一般较普通高校学生略强.其思维活跃、能动性强,民办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些特点和优势,以寝室、校报、网络为载体,开展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社团文化等。

(六)建立完善的校风学风机制

近年来,国家对民办高校学生的扶持也在逐步加大,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文件精神,民办高校学生同等享有国家奖学金的资格,这对民办高校学生来说无疑是莫大的福祉,学校应抓住这样的机会,广泛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扭转学习风气。优良学风的形成也得益于优良的教风。民办高校在抓学风建设时还特别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要把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提高作为良好学风形成和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合理引进师资,切实解决教师的待遇问题,使其安心于教学科研;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教学管理,开展各类“评教、促教”活动,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提供有力的教师学术科研保障,使学校的整体学术水平得到提高,保证学生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有好的领路人。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系统工程,必须从思想上、机制上、内容和形式上开拓进取、改革创新,民办高校只有以特色为依托,以文化品牌建设为目标,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保持旺盛的校园文化生命力,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谢湘.能否为民办高校也设一个211工程[N].中国青年报,2009-02-16.

②数据来源于四川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07)。

[参考文献]

[1]高海霞,刘兰明,贾书申.品牌建设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9(8).

[2]胡铭.关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4).

[3]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周凤荣.我国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透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四川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川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
对四川新高考中的不等式问题的一点思考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