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学生“孩子”要慎重等6则
2009-09-08
王儒启在2009年6月10日的《中国教师报》上撰文认为,对老师来说,“孩子”不是随便喊的,这是由师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年长的老师称学生为“孩子”,表现出来的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心,能拉近师生距离。而年轻教师对于高年级以上的学生最好不要称呼“孩子”,否则就会出现“难为情”“不自然”的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或学习特长,送给学生饱含欣赏与肯定的雅号,以缩小师生间的距离,同时,这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并帮助他们长久保持学习热情。
校长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要抓住四个问题
毕景涛在2009年6月10日的《中国教师报》上撰文指出,校长引领教师的发展要重点抓住四个问题。第一,校长要亲近教师、了解每一位教师,这是助推教师发展的基础。第二,校长要对教师的负担问题做一个调研和思考,同时还要思考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标准是否有禁锢教师发展的因素。第三,校长要能够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认识到教师之间的差异性,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帮助每一位教师认识自己,找准位置,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最优化地使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四,校长要能够领导学校建立有效的研修机制,认真分析本校的研修工作,从研修形式到研修内容,以及研修活动的组织管理,是否做到了务实有效。
保持激情:成就优秀教师
克里斯托夫·戴在2009年第3期的《教育研究》上撰文指出,仅仅掌握了知识与教法还不足以成就一名好教师,好教师应该对教学、学生与学习都抱有激情,优质高效的教学需要智力与情感两方面的投入。在某种意义上,激情是教学的关键。激情对敬业精神、不屈不挠的品质与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道德目标、情感认同等素质对于成就一个富有激情的教师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该有公正严明的领导班子支持教师工作,并尽力督促教师保持敬业精神,保持强烈而持久的成就感。
利用概念构图促进有效阅读
胡远萍在2009年第3期的《现代中小学教育》上撰文指出,概念构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鼓励学生主动建构概念间的关系,把先前的知识结构与目前要学习的材料结合起来,达到阅读和学习的目的。就语文教学来说,概念构图是以命题或概念为基础,对文章中的概念、字词、背景知识、结构等进行分类,然后找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上适当的联结语及联结线,以不同形式和符号呈现二维图解。概念构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有,课前运用概念构图提高预习效率,课中运用概念构图解决阅读重点难点,课后运用概念构图提升课外阅读成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概念构图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形成有意义的学习。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方展画、庞红卫在2009年第4期的《教育探索》上撰文指出,“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是以“作文”或“说文”为教学载体,以表达与交流为操作平台,以整体性和综合性为价值取向,以学生的兴趣需求为教学逻辑起点,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语文学习的认知基础,构筑的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作文先导式”教学不是作文教学的改革,而是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其基本做法是:打破现有的语文教学过程与内容序列,通过创设一种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活动,诱导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并以“作文”为载体,使学生产生识字的需求、阅读的需求、提高表达水平的需求。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自主活动的实际情况与需求,有机地、动态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在自然的体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作文先导式”教学在“情境—需求”的平台上有机地综合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突显了语文学习中的固有的体验与感悟过程。
自我对话:一个常被忽视的教育问题
李树培在2008年第12期的《全球教育展望》上撰文指出。学生的自我对话对其在课堂中的状态、在学校里的成功或失败等表现起着关键作用。积极而真实的自我对话对学习和理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提高自我的尊严和效能感。作为孩子最初成长的引领者,家长和教师需要帮助孩子把自我对话自觉化、习惯化、理性化,通过与内心深处潜伏的另一个自己对话,在不同形式的积极的真实的自我对话过程中,逐步实现自我潜能的激发、生命的唤醒和人格的塑造。
(责编都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