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拓展的路径探析

2009-09-07毕红芳杨艳春

职教论坛 2009年18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拓展高职院校

毕红芳 金 鑫 杨艳春

摘要:在揭示人文素质及人文素质拓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探索了高职生人文素质拓展的有效路径,分析了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在拓展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中的作用,为高职生的人文素质拓展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拓展;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是2008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08YB096)、江西省教改立项课题(JXJG-08-18-24)、“十一五”国家级课题子课题:“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拓展研究”(FIB070335-A13-25)的阶段性成果,并且受到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专项项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支持

作者简介:毕红芳(1972-),女,安徽安庆人,南昌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杨艳春(1969-),男,安徽安庆人,南昌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教授、主任,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8-0046-04

人文素质有其特定的内涵,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和意志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在人文素质四个方面内容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的精神,一种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包括责任感、使命感、荣辱观、理想和信念、公平和正义、道德情操、科学的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

人文素质拓展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等拓展训练、外展训练,使受教育者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其相对稳定的内在素质。加强人文素质拓展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人文精神,这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质、格调、情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教育部长周济在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指出:“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题。”些讲话都体现出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对高职院校来说,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培养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实现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使高职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感染,升华人格,振奋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高职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为他们在校学好专业以及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软肋”,但在就业压力愈来愈重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有意无意地忽视人文教育,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都是围绕市场转动,缺乏素质拓展训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比如:一些学生往往书本知识多而社会生活常识少;业务知识学得多而为人处世的道理懂得少;逻辑思维能力强而形象思维较差:动手能力强而文字表达能力欠缺。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从学校方面看: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功利主义色彩造成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失调,“重应用轻基础、重技能轻素质、重技术轻理论”的倾向使人文教育面临十分尴尬的处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一般都十分重视自己的专业优势,对人文教育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使人文教育和素质拓展训练似有实无。目前高职院校的有些教师很难适应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人文素质课程往往是“因师而设”,缺乏计划性和科学性,人文教师队伍亟待加强。

从学生方面看:受社会环境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选择上功利化倾向严重,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和技能课的训练,轻视人文课程,业余时间忙着“考级”、“考证”,没有时间选修人文课程,即使不得不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应付了事。调查发现,10.3%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完整读过一本中国名著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多样化使人们的价值选择也日趋多元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可能被扭曲,责任意识淡漠现象普遍存在,普遍缺乏传统文化底蕴,致使他们的创造精神、创造意识、创新能力大大削弱。由于缺乏人文精神,学生之间的人文关怀渐弱,高职院校应用技能型人才漠视生命、轻视他人、无视社会的现象并非危言耸听。

总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不高是一个普遍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按照“以人文本”的要求,在重视大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他们的人文素质教育。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拓展的路径探讨

高职院校要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是给学生简单地增加几门文学、艺术、绘画、体操类人文素质课程就能够解决的,而是要构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积极探索符合高职生人文素质拓展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第一,转变观念,树立“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文素质教育具体要求应体现在:必须进行素养类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加强应用类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加强新型、交叉学科知识的教育和加强基本人文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人文素质拓展教育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的,一般要经历三个心理阶段:一是人文知识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人文精神的理性形成阶段,三是人文知识的感性升华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的基础,人文思想、人文理念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和关键。高职院校人才应该掌握人文知识、具有人文思想、弘扬人文精神、把握人文情感,最终提升人文素质。人文知识主要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与一些交叉综合学科、新兴学科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政治、法律、艺术、哲学、道德等。人文思想是最基本的文化理念,具有民族性和强烈的意识形态性。人文精神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进步终身关爱的精神,提升人的价值的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人与人类社会走向和谐的精神,不断进取、追求真理的精神。人文情感主要包括对人类自身的热爱、关怀、

尊重等情怀;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正确理解的情怀;对一切美好、和谐事物热爱的情怀:对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热爱情怀;对个人情感的驾驭和把握等。

具体来说,高职院校要建立人文素质拓展教育体系首先要使这种知识体系表现为一种价值体系,即以一种真正人文化、人性化的价值目标来衡量人和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并作为最高知识价值目标的体系。其次,人文知识体系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动态和创新的知识体系,即每一个知识建构者总是在不断地寻求对现有知识的突破和创新,从而促使大学生自觉培养一种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再次,真正的知识应该是以人文价值、人文理想来整合人类的一切文化、知识成果,最大限度地掌握人文价值理想的知识。

第二,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发挥课程教学在人文素质拓展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可选择的途径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人文公选课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专题讲座、课外阅读、学生社团活动、文艺活动、心理咨询、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一般认为最重要的是结合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与学校特色,加强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化建设;高职应结合本地人文传统,选择合适的人文教育途径;要挖掘本地人文素质教育资源,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地缘与行业特点,在构建人文素质的课程结构中,突出所在地的历史、爱国传统、爱校教育等。

人文素质的提高主要靠熏陶和实践来完成,在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过程中,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人生态度、高尚的情操、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各高职院校,近年来都加大了对人文学科、人文知识的重视,增开了许多人文学科课程,如基础文化素养类的大学语文、中国文化概论、中外文化名著导读、中外文学名作欣赏等,基本人文技能类的应用写作、演讲与辩论,谈判、社交与礼仪等。应用社会科学类的市场经济学导论、管理学导论、社会学导论、公共关系学导论、领导科学导论等。新兴交叉学科类的科学技术哲学、创造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知识产权等。管理技术类的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原理与技巧、技术经济学、企业文化学等。此外还可以开设社会心理学、市场调查法、科学研究法、社会人文环境概论等。当然,课程设置要结合实际和学生需要,以选修课和专题讲座为主,学生自选为原则,其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更在于取得良好的效果。这要求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知识结构合理化,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市场竞争力,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个性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大学人文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离不开教育者——大学教师的作用。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道德素质、教育思想、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无论教师本人意识到与否,他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透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的思想倾向、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治学态度和气质修养等。亦即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都会在无形中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因为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过程。

教师的素质由品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构成。要激励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去学习人类一切有益的人文文化,尤其是吸收中国两千年优秀文化的精华,使教师的思想境界、道德修养情操等方面,在人文素质的逐步提高中得到净化和升华。同时,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本身的人文素质。

在教育理念上,不仅要教给学生各门学科的知识,教他们求真、求实,更要教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科学,首先培养他们做“人”,其次才为职业做准备。在教育内容上,要以人文教育与科技专业教育相融合,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为导向,积极开展“科学与人文论坛”,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在师生关系上,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在内心深处把学生视为学校的主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在教育方法上,要摒弃灌输与说教,着重于人格的感染和环境的陶冶。在教育研究方法上,要从追求自然科学化,转向人文化,即教育研究更加注意人性化教育。在教育实践上,也即在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时,教师因具备下列一项或几项素质,如会说、会听、会读,会写、会书、会画,培养优生、转化差生,预见与应变能力,微机应用、外语技能,公关技能、组织能力等。

第四,正确处理人文素质教育、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系。

为专业教育导航是当代人文教育不可推卸的使命,重建精神家园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起点,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追求。而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要更新观念,正确处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关系,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协调发展。

正确处理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关系,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正确处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要加强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使心灵的内涵不断加宽加深,使生活的意义及价值变得丰富多彩,能在专业教育中保持自由,在精神上不至于成为被专业所束缚的奴隶。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三、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拓展高职院校的人文环境

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以物质为载体的物态文化和以人文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前者是有形的、后者是无形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要靠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繁荣校园文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人文素质教育拓展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持之以恒、系统营造。

高职院校要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还必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和渗透作用。这就不仅要改变把校园文化简单地理解为大学生开展的各种蹦蹦跳跳的文体活动。而是要通过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来拓展高职院校的人文环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在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和现实价值,优秀的且具有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人文素质的实现成为可能。

例如水利特色鲜明的高职高校,在实践中要积极发展水文化,突显学校特色,以此开发和拓展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空间。

首先,为突显水利特色,可将人文精神与水利

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水文化节、水文化高层论坛、水文化艺术作品展,做好校报、广播站、新闻中心、宣传栏等宣传舆论工作,聘请国内外著名的水利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等形式,加深师生员工对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水利文明的认识。培养师生爱水节水意识,极大地唤起师生对水文明的敬仰和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将水文化精神内化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到他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中去,激发师生敬业爱岗,学好本领,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水利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针对性。

其次,把水文化渗透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实验室建设等教学环节中去,开设大学生水文化论坛,加强水文化实践教学;引导师生参与对建筑物、路桥、池塘、灯箱、标示牌和其他建筑设施进行命名,为校园铺设一个充满水元素的人文景观,形成特色鲜明的水文化氛围。

再次,积极发展水文化,促进人水和谐,培育以水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人水和谐不仅是水文化的核心,而且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加强以水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使人水和谐从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变为大学生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而且可以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品质,构建以水文化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和规范标准,通过水文化培育公共精神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打造以人水和谐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平台,培育人与自身、自然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步的思想道德与团结协助精神,逐步形成珍惜水资源、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的共同认识,培养能够弘扬水文化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乏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我们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研究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的路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桂丽,人文、人文科学与人文素质[J],学术论坛,2007(7):56

[2]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6-11-14

[3]李玉华,李景平,大学生素质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83

[4]黄平,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08(1):76-79

[5]刘涛,校园文化建设与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4):14

[6]熊红燕,等,人水和谐:水文化的核心[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2):13

责任编辑王国光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拓展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