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探析

2009-09-07董虹刚方新普

体育教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指标技能

张 琴 董虹刚 方新普

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他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教育、文化的融合,创造一种在努力中寻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社会公德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然而,纵观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历程,从注重“三基”教育到体质教育,再到目前的健康教育,在思想理念、方法手段和实践上虽然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高校体育离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高校新体育课程与传统体育课的区别究竟在哪里,高校新体育课程要达到什么目标,特别是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高校体育的效果、评价哪些内容,如何将奥运的教育价值和人文精神体现在高校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中。我们提出,在建立新型体育课程的同时,建立一套新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1新体育课程在评价问题上的目标导向

2l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全面素质教育。其主要特点表现为重视人的个性发展以及对社会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培养,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强调终身教育。作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面临着怎样去适应的问题。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先后下发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高校体育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原则要求。

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新体育课程教学评价包括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内容,其中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核心。通过学习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通过学习评价不仅有利于激励和督促学生进一步学习,而且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而淡化其区别选拔功能。”能否体现这一重要观点,将成为实施新课程标准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导向。

2新体育课程目标评价的改革要点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必然涉及到课程目标的调整与改革。因为,一定的课程目标体现了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它是教育思想的具体反映。课程目标是课程及其教学活动的蓝图,也是教育工作者的指南,更是衡量课程最终质量的准绳。所以对课程目标的评价是判断课程价值的一个重要环节。新体育课程目标的评价改革要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体育课程的目标应与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保持一致,并且应是在培养目标的服务之内的子目标。(2)课程目标的表述。我国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比较习惯用理论性或原则性的词语去概况课程目标,因此表述方面不太确切,在具体的实施中缺乏相对可行的依据。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采用了大量的行为目标的表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过去的这种缺陷,反映出了我国课程编制的进步。(3)课程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课程目标应当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是现实可行的,符合学校的客观基础具有客观条件保证,是为教师所能理解接受的,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具体的实施。我们总结评价体育课程目标的三原则,即体育课程目标是否与学生培养目标一致、是否表述得当、是否可行,根据以上三点原则,我们制定了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3根据新课程目标确定课程评价体系框架

评价任何一门课程,必须紧紧围绕课程的目标进行。新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它与传统的体育课程有明显的不同,即体育知识和技能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紧密结合,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进健康的手段,把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及行为结合到教学之中。因此,高校体育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应包含3方面内容,即运动指标、健康指标和行为指标。

3.1运动评价指标

运动评价的二级指标是: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1)运动知识目标主要促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其中以掌握合理的运动负荷、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对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3个方面,构成了运动知识目标的3个三级评价指标。(2)运动技能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1—2项自己较为喜爱的运动项目的锻炼方法,并在这方面形成一定的特长。努力提高某个项目的技战术的应用能力,为今后的自我锻炼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学习和掌握与体育相关的安全及自救技能,如游泳技能、攀登技能、在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时保护自己和同伴的技能等等,这些技能是运动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2健康评价指标

健康评价的二级指标由身体素质、形态机能、健身知识构成。(1)身体素质目标。主要包括: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和有氧耐力等三级指标。(2)形态机能目标。通过体育锻炼力图使学生的人体组成成分、身体匀称性方面达到或接近较理想的标准和要求;发展有氧代谢能力、增强心血管系统机能和心肺功能等。(3)健身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掌握健身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健身有关的保健、养护和卫生等知识。为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

3.3行为评价指标

行为评价的二级指标是: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1)运动参与目标。体育最为显著的特点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完成和实现课程的目的任务。因此,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他们能自主经常地参与锻炼,并能鼓励、带动、组织周围的人一起锻炼,这是实现运动参与目标的前提。对于大学生来说,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对于今后从事终身体育锻炼尤为重要。(2)心理健康目标。教育界所谓创新四要素——知、情、意、趣中的非智力因素,即:情绪、意志、兴趣,就是我们指的心理健康目标。体育活动对于人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强调素质教育、发展个性、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是新体育课程区别于传统体育课的重要方面。在体育教育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体现在情绪的调控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三大方面。(3)社会适应目标。通过体育教育及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育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

根据以上新体育课程的目标,可以勾勒出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1)。

4新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中应突出健康指标与行为指标的评价

当前,体育课程的评价在内容、方法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内容上看,以各类硬件指标(如

身体素质、技能、技术等达标评价)占主导地位。从方法上看,已终结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法的做法十分普遍。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锻炼习惯、体育意识和兴趣的发展,以及形成良好健康行为等方面的软性指标很少涉及,这就不能充分体现新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也无法实现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正因为如此,健康指标和行为指标作为新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近年来,国内有的学者提出了“显性课程”理论和“隐性课程”的理论,在理论上把体育课程的内容从传授技术、技能等直接的可量化的教学内容扩展到了行为、意识、精神教育等无形的教育内容,从情绪、意志、兴趣方面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个性和健康良好的品格。

健康指标和行为指标是体现“隐性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这些指标与各项硬性指标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在价值目标、内容方法等许多方面都是互相渗透、相互重叠和相互交叉的。各项硬性指标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健康指标和行为指标中同样包含了体育知识和锻炼技能的内容,三者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共同作为一项课程评价指标去衡量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隐性课程”也好,软性指标也好,作为教学的内容并不难,如作为评价体系指标,首先要从观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体育课程的内容与效果。完全以单一的、看得见的定量指标来评价体育课程的做法,已不符合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新时期的体育课程评价必然是更加注重学生健康指标和行为指标的评价。

5结语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我国体育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奥运会举办国在体育方面的收获,其差别往往就在于举办国是否能利用这个契机有效地推动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将高水平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高度的结合。抓住奥运热潮,有效地推动我国学校体育健康的发展,我们提出构建新的学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新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应包括3个一级指标:即运动指标、健康指标和行为指标,且应注重健康指标和行为指标的评价权重。再分为8个二级指标: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形态机能、健身知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体育课程评价是一个细致复杂且难度大的领域,但也是必须组织力量攻关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体育课程评价原则与体育课程评价方法。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指标技能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拼技能,享丰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