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研究
2009-09-05廖美芳崔鸿寇永奎
廖美芳 崔 鸿 寇永奎
摘要:该文章主要就“农远”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进行针对性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和访谈调查研究法。通过研究发现“农远”教育资源在利用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资源与选用教材不匹配、实用的资源较少、教师信息技术运用水平有限等。针对这些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包括优化“农远”教育资源的建设、优化农村中小学的师资水平以及优化“农远”教育资源的管理。该研究旨在给“农远工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4-0030-03
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是目前远程教育工程官方资源中最大的一项工程,自实施以来,在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上已经初见成效。教育信息化带动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而其中离不开教育资源的支持。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教师的高质量教学和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农远”教育资源的应用方面进行研究,期望对“农远工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农远”教育资源的分类
“农远工程”主要通过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三种建设模式,为农村中小学输送优质教育资源,解决广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短缺、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逐步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农远工程”实施以来,政府与社会通力合作,编写了适合的卫星数据接收技术培训教材,并制作了配套光盘,建设并丰富了配合三种模式的教育资源。(如表1所示)
上面按照“农远工程”的三种模式对教育资源形式进行了分类。教育部于2000年组织了专门的研究小组起草制订了指导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该文件从教育资源建设的实际出发确定了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内容。[1] 不管按照哪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育资源的建设归根究底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应用。因此,下面将重点探讨“农远”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问题。
二、“农远”教育资源的应用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对湖北省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访谈调查及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农远”教育资源在应用初见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具体分析如下。
1.“农远”教育资源本身的局限性
在教育部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相关部门也已经制作发行了一系列优质的“农远”教育资源,但是调查发现许多农村中小学一线教师觉得资源应用难度大、有效利用率不够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源与选用教材不匹配
教材是师生教学的最主要参考资料,教学的开展主要以所选用的教材为蓝本,“农远”教育资源毕竟还是农村中小学的辅助教学资料。目前,教材的版本较多,教育资源针对的教材并不统一。虽然各个版本的教材内容趋于统一,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在资源整合上花很多时间,因此资源与教材不匹配势必造成资源的应用难度增加及资源的浪费。
(2)实用的资源较少
上文已经对教育资源形式进行了分析,其形式是多样的,但是实际存在和开发的教育资源仍然以课件、教学素材等传统的静态资源为主,而动态的、个性化的、交互式、探究性、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精心设计和开发的资源仍然非常短缺。究其原因在于,“农远”教育资源大多由一些网站和公司制作,在资源的制作和开发过程中一线教师并没有参与,因此部分资源并不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从而影响了教师对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
2.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水平有限
在“农远”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决定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水平。解月光、姜玉莲等人对全国6个区域近百所农村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乡镇和村小的一般学科教师的实际信息技术运用水平都远远低于水平线。[2] 可见,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运用教育资源的技术水平上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制约了教育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
3.“农远”教育资源没有充分实现共享
基于网络安全及维护等方面的考虑,在资源库的建设上,大多数农村学校之间缺乏合作,各中小学的资源库是基于校园网使用的,禁止外校IP进行访问,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同时由于单个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有限,进而造成教育资源建设的低层次开发。由于教育资源库建设缺乏规范性,资源之间的兼容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相互之间的共享与兼容还不到位。基于这些原因,“农远”教育资源在共享上还没有充分实现,大大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
4.学生对教育资源的利用意识不够
农村中小学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并不高,因而在信息化环境下,他们并不能自如地进行计算机操作,进而不能自如地运用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同时,由于学生已经习惯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他们在信息化环境下充分应用教育信息资源的意识并不强,有些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还经常偏离教师的课堂组织要求,沉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新闻等偏离教学目标的事物上。[3] 因此,学生对教育资源的利用意识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有效应用的优化策略
上面通过调查分析和文献查阅对“农远”教育资源的应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期望对“农远”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能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1.优化“农远”教育资源的建设
“农远”教育资源本身的局限性影响了资源的利用率和应用水平,因此在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量身定做”资源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在教材选用上并不统一。为了尽可能地扩大资源的有效率和应用面,地方教育部门应该与资源开发部门做好充分的协调统一。资源开发部门应该根据不同地方选用教材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发相配套的资源。
(2)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开发
教育资源在内容上不能过于陈旧,需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多开发一些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的资源。基于此,各地方教育部门在采购教学光盘前,应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保证采购光盘的质量。
(3)资源实现校本化
由于远程教育资源开发和建设的模式趋向于产业化,资源开发部门不可能对每个农村中小学都实现“量身定做”,这就需要各个学校能够针对学校的具体教学实际和教师教学水平对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即对远程教育提供的资源进行收集、分析、整理、修改,创造出新的信息化教学资源。[4] 当然,考虑到这个过程需要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才能完成,因此建议各个学校都能重点培养一些具备高水平信息素养的教师。经过“二次加工”的资源同样可以上传到县或市的资源库,向其它学校发布,实现资源的共享,进而实现资源的最大价值。
(4)资源实现标准化建设
教育资源建设实现标准化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共享、合理利用以及系统间的互操作等,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教育资源分类编码与文件格式标淮化、教育资源信息处理过程标准化、教育资源交换标准化等多个方向。
通过标准化建设,从技术上、内容上、组织管理上把各方面远程教育资源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保证远程教育过程有条不紊、稳定地运行,同时避免了远程教育资源盲目性、重复性建设。
2.优化农村中小学的师资水平
如何使优秀的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关键就要看教师和学生能否有效地运用这些资源。因此,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普遍呈现信息素养低的现状,教师培训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师培训中,笔者认为需要加以注意的是培训内容的选择。由于教师时间、精力的有限,培训内容应该侧重于最有效提高教师利用“农远”教育资源的方法和技能上,主要包括资源的应用策略、教学设计方法、课程整合、三种模式的教学应用等培训内容,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后能够迅速地将培训内容付诸于教学实践。在培训方式上要根据教师的实际信息素养水平和本地区的信息设备条件采取多形式、多层面的方式,比如骨干培训和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通过教师培训,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技术运用的能力和水平。
3.优化“农远”教育资源的管理
(1)省、市级管理部门
为了促进“农远”教育资源的不断更新,省、市级管理部门除了组织有关资源开发部门进行资源的开发之外,还应该加强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为下级所属单位和学校创设统一的教学系统支持平台和教学管理系统的环境,提供资源交流和共享的条件。同时,各省市管理部门应该统一组织安排各学科相关的内容和素材的分类整理,形成学科资料库和素材库,借助于一定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手段,鼓励所属各单位积极提交优秀教育教学资源。
(2)农村中小学校
学校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对“农远”教育资源的利用,为了让每个班级都能享受教学光盘里的教学内容,学校要安排好光盘的播放课表,让不同的班级轮流观看,充分利用教学光盘资源。针对卫星资源,学校应按照资源播放预告表,按时接收和下载卫星资源或者让学生直接收看卫星同步课堂。学校同样需要组织好各学科教师进行资源分类和管理的工作,根据学校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资源库(包括:小型课件、图片素材、动画素材、音效素材、教案库、教研论文、试题库、百科知识库等)。
“农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一直是“农远工程”的关键所在,“农远”教育资源只有在农村中小学充分得以应用,“农远工程”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远程教育经验,进一步探索“农远”教育资源有效应用的策略和方法,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程度地实现农村教育信息化。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朱凌云.《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3,(3):51-52.
[2]解月光,姜玉莲.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4,(9):16-17.
[3]唐夏芸.我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化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1.
[4]焦道利,张新贤.贫困地区农村小学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调查研究——以甘肃省榆中县乡镇农 村小学为例[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84-85.
[5]王萍萍.基于规范化的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8-9.
[6]文继奎,张玲玲.“农远工程”资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电教,2008,(7):19.
(编辑: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