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对联训练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2009-09-04王国伟
王国伟
对联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文学样式,也是近十年来高考的必考内容。然而高中生对它的继承发扬情况并不乐观,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不得不突击掌握,被动成分就多了。任何事情带着较强的功利色彩被动的去做,就会索然寡味。语文老师应克服重重阻力正确引导学生继承发扬我们的优良文化,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增强学科的趣味性、吸引力。在此。本人仅就对联教学作点探讨。
对联知识的训练在经过高三第一轮的知识点专题复习后,我认为重点应该放在最后一轮回归教材中,让它和课本紧密结合来提升学生能力,起到一箭双雕、一石三鸟的效果,弥补学生在第一轮复习时理论过多、知识储备不足、过于单调的遗憾。
最后一轮复习实际是高考冲刺的关键,是学生综合能力体系的建构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但如果老师不在教法上创新突破,不走出教材布局的束缚,不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驾驭它,学生疲惫恐慌的心理依然难以摆脱。此时我们应该大胆整合教材,大量引进生活资源,紧密结合考点来训练学生。
如我们回顾教材《林黛玉进贾府》,常规做法是写作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巩固探讨,那么抛开过去,现在我们就只从对联教学人手巩固提升!第一,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题可与之对仗的篇目!粗对可以找很多,但是比较起来看对仗工整且同为名家名篇的应该是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并且两篇文章在同一册教材便于比较。那好,第二步,我们在“大环境”中来对两篇文章主旨进行探讨,之所以加“大环境”是为了师生能摆脱原知条条框框的束缚,不拘泥参考答案。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背景,也可以结合现实的意义。显然林黛玉进贾府是作者通过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揭示封建大家庭的由盛到衰过程,并且必然会崩溃灭亡的历史命运;陈奂生上城是旧式农民在新的时代春风中积极谋求致富、追求精神新活力过程中“旧我”和“新我”的矛盾冲突。第三,我们就可以依此创造一副对联:“林黛玉进贾府冷眼观封建大家庭衰落,陈奂生上县城热心迎改革新浪潮涌起。”相似的还有《茶馆》《边城》我们可以有“茶馆三教九流吹拉弹唱戏说封建腐朽,边城十里八村柴米油盐信守人性纯美”。因为学生水平有限,我们训练时不妨先给出上联或下联,让他们对。学生会感到很刺激,很新鲜,极富挑战性和创造力,于是积极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也不再似第一轮复习时“难为无米炊”了。
类似的方法诗歌和其他文体作品同样可以使用,前提是全面熟知并且把握教材,但又能跨出教材。比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沁园春·长沙》我们可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寂寞海子追求心中净土,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豪迈伟人规划中华未来”;外国作品《墙上斑点》《变形记》可作“人形变甲虫,卡夫卡痛陈怪异荒诞事;斑点为中心,伍尔夫辐射缤纷意识流”。《百年孤独》《变形记》可作“马尔克斯铺开拉美屈辱史。格里高尔品味人间炎凉情”;文言文《闺塾》《长亭送别》我们可作“丽娘春香闺塾闹学勇敢冲破礼教束缚,莺莺红娘月下试琴大胆谱写爱情乐章”;《长亭送别》《窦娥冤》我们可借助湖北联考卷的“莺莺黄花西风长亭送别十里泣泪愁眉,窦娥千古奇冤刑场发誓三桩感天动地”;《琵琶行》《滕王阁序》我们可作“白居易浔阳江头听琴天涯同沦落泪湿青杉,王子安膝王闫上作序穷途齐放歌诗接千里”。文言、白话文也可对,比如《哀江南》《祝福》可作“柳敬亭重游江南满目凄凉挥泪尽抒兴亡感慨,祥林嫂三到鲁镇命途多舛低首细品炎凉世态”;《荷花淀》《智取生辰纲》可作“众妇女亦兵亦农誓卫荷花淀,七英雄斗智斗勇力夺生辰纲”。同一篇或同一作家的作品也可以对的,比如《药》“一个馒头串起华夏两家辛酸故事,双重悲剧引出中华百年求索历程”,“茶馆谈药众人齐欢笑,坟场祭子两妪同悲伤”。《阿Q正传》《药》我们可作“一阵打拼后便觉没路可走心中无限彷徨,多次寻梦中深感民众愚昧笔下热切呐喊”等。我想只要我们稍动脑筋。会有很多很多佳句等我们创造。
教材是根本,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才是我们的目的,因此,我们还必须结合生活结合国家国际时事训练提升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2008年高考前我就给学生出了个“结合湖北人文精神和奥运火炬传递的口号作对联”的训练题目,并给出了“九省通衙大武汉圣火点燃激情湖北儿女共奏和谐赞歌,三国故地古荆州英雄传递梦想炎黄子孙同创改革辉煌”“滚滚长江依依汉水黄鹤琴台灵光点燃荆楚儿女创新激情,巍巍大坝悠悠历史屈原昭君忠魂传递炎黄子孙和平梦想”的参考答案,结果恰好和湖北高考卷相同,学生心中有谱,就能轻松应对。
不难看出,以上方法虽说是在训练对联,实际是一箭多雕。首先学生理解把握教材的能力显著提高;其次增强了学生文学常识的记忆效果,兼顾了另一个考点;第三是极大调动了学生想象能力及创造热情,变单调应考为兴趣学习;四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大大提升。所以我用“一石三鸟”形容。总之语文老师担子重要求高,不创新就没活力。借用屈原的话结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