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献信息系统的构建
2009-09-04胡福孝
胡福孝
[摘要]提出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整合经济区内各系统的信息资源,构建经济区的文献信息系统。文章重点对北部湾经济区文献信息系统的构建目标、构建原则和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献信息系统;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志码]A[文章分类号]1005—6041(2009)02-0022—03
1引言
2007年12月27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为: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规划》的通过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入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新阶段。[1]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风生水起,充满勃勃生机,经济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呼唤新的文献信息体系。而要实现《规划》的目标,把北部湾经济区建成中国一东盟的信息交流中心,就必须根据北部湾区位特点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构建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文献信息系统,本文就系统的构建目标、原则和内容做初步的探讨。
2系统的构建目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沿海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和玉林、崇左(“4+2”)等城市共同组成,经济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及独特的区位优势[2]。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献信息系统的目标,就是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根据建设中国一东盟信息交流中心的功能定位,结合广西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区情实际,建立一个经济区范围内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这个系统吸纳经济区内的科学、教育和文化三大领域的图书馆参与,采用整合其中现有资源、引进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等措施,共同建设联合目录数据库、联合数字参考咨询等服务,实现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建立创新服务机制,逐步完善和提升经济区文献信息保障能力。
建设目标的实现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查研究北部湾经济区内的文献信息资源,特别是特色资源的分布状况和用户的需求情况,研究适合经济区具体情况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第二阶段开展经济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试点示范平台建设;第三阶段总结经济区站点建设的经验,提出适合而有效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献信息共建共享具体实施方案并付诸行动。
3系统的构建原则
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文献信息系统,必须立足区位特点,保障经济区的发展,以及中国一东盟经济贸易合作发展对信息资源的需要。因此,在文献信息系统建设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整体性原则
由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沿海的“4+2”城市共同组成,因此,在构建经济区的文献信息系统时,必须将整个经济区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的方式,以最小的投入建立起整体化的保障系统,获取最大的保障成果。首先,成立北部湾经济区文献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设立文献资源建设和技术专业委员会,负责制订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和数据库引进的审议工作。其次,设立系统建设管理中心,负责系统的日常协调、管理及具体实施工作。集中财力、人力、物力,重点建设若干个文献中心,实现多点联合保障的体系结构,在整体化建设的前提下,做到统筹安排、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文献中心的确定应首先制定出相应的条件与任务,由具备条件的图书馆自愿申报,经批审后确定。中心的审批原则应慎重选择、逐步覆盖。[3]另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文献信息系统还是广西区文献信息保障系统,甚至是国家信息保障系统一个子系统,因此在建设上应与上级系统有机衔接并服务于全国的整体化建设。
3.2标准化原则
由于本系统是通过网络和计算机进行数据的传输、处理和利用,同时它又是一个开放的、分布式的、多馆协作的联合型系统,涉及众多参建单位的参与和众多应用系统的集成,在这种情况下,技术规范与接口的标准化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为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确保资源的共享,在建设中必须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特别是在数据库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中,系统建设的参加单位和个人都要坚持执行统一的标准规范,如统一的用户界面、数据格式、描述与语言的标准化等;数据的加工处理技术要采用相应的国际标准、国内标准。
3.3特色化原则
系统数据库的建设要体现特色化,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特点和优势建设相关的特色数据库。要针对北部湾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紧扣北部湾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服务。第一,紧扣经济区丰富的海洋资源、港口资源、林业资源和土地资源。第二,紧扣经济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海洋运输业;二是临海工业,如沿海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以及延伸产业;三是服务业,包括物流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会展业等等;四是海洋渔业。第三,紧扣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的需要。经济区的开发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区人民信息素质相对落后,因此要重点培养全民的信息素质,把知识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放在首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
4系统的构建内容
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献信息系统需要把全经济区各类图书馆的资源重新加工组织,形成一个全经济区范围内的资源共享的集成系统。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区内各大图书馆的馆藏除了拥有纸质文献资料外,还拥有大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当务之急是把这些现有的数字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加工,建立起新的数字检索平台;另外,通过自建和引进一批数据库,实现对经济区现有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满足经济区重点建设项目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提高经济区系统总体文献信息保障的水平。具体来说,北部湾经济区文献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4.1开展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构建公共检索平台
虽然目前经济区内各大中图书馆已实现馆藏文献书目数字化,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和利用,但大部分县级图书馆基本还是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尚未实现自动化管理。因此,当务之急是为各县图书馆创造条件,尽快实现现代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建设经济区的联合目录数据库,构建公共检索平台。在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中,各馆共同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
是建设联合目录数据库最理想的方式,若考虑到经济区的实际情况,实现这一理想方式会存在诸多实际困难,建议采用分散式加工存储与统一分布服务相结合的合作机制。
在规模上争取基本满足经济区发展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实用的联合目录数据库;在操作上依托Intemet,选择遵循739.50协议,用户界面好,具有多文种信息处理能力的软件;在服务方式上,本着见效快、受益面广的原则,提供全经济区范围内的网络公共查询服务,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示范联机合作编目和网络馆际互借,同时紧跟经济区的建设,使系统滚动发展。
4.2结合经济区的发展,建设具有地区特色的数据库体系
特色数据库是针对本地特色、馆藏特色或重点产业,集中搜集各类文献建立的数据库。目前经济区内的一些信息服务机构,已经建立了一些专业数据库、特色数据库和地方数据库。如广西科技数据资源中心专门整理搜集了18个科技信息数据库、9个广西特色科技数据资源网站(栏目)和7个业务系统;[4]防城港市科技情报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情报所针对广西的产业特点和需求,整合了广西重点产业专题文献和特色文献资源,建立了包括基础文献、辅助文献和广西重点产业专题文献等三大类文献资源体系,建成制药业、食品饮料、机械、汽车、金属信息等多个行业专题数据库[5]。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献信息系统的建设,要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立足经济区现代化技术发展高度,坚持高起点和高要求,根据经济区内高校、公共、科技三大系统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和特点,针对经济区产业发展现状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域,有重点有分工地搜集各种信息资源。对经济区的优势产业(海洋运输业、临海工业、服务业、海洋渔业)、未来产业所涉及的信息资源,力求达到基本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针对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如本地土特产、风土人情、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等进行数字化建设,建成具有特色的馆藏书目数据库,并组织一批专业人员建设具有地区特色的全文数据库和网上专家系统数据库,使经济区的特色文献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优化重组,初步形成以经济区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为特色的数据库体系,实现特色数据库的协作共享。
4.3建立适合本地区特点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系统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范围较大,信息资源比较分散,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区发展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必须建立适合本地区特点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系统。为此,在区域中心图书馆的成员馆中建立经济区文献资源馆际互借网络,建立馆际互借的物流系统,成立专门的快递公司,开展馆际互阅、馆际互询、馆际互借、馆际互复、文献传递等服务;在有限的馆藏资源难以满足各种读者无限需求的情况下,重视在线数字化文献的搜集、整理、开发与利用,各馆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进行协调,确定各馆的重点,按照专业、课题等组织开发印刷型文献及电子资源,实现印刷型文献和在线数字化文献开发利用的协作与共享。
4.4建立信息共享的对外合作平台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国际经贸活动频繁,是国际经济合作最活跃的中心之一。因此,信息系统中心要建立对外信息共享的合作平台,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协同开发新的信息领域,实现信息共享的多元化发展,最大限度体现信息系统的利用价值。通过合作平台,系统各成员单位应紧紧围绕经济合作和出口贸易等专题信息,有侧重地搜集、整理,报道相关国家近期经济信息,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定题信息服务,积极开发经济信息新领域。
5结语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风生水起,勃勃生机。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文献信息系统将有利于经济区在文献信息资源总量增加有限的情况下、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对现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减少重复建设和浪费,确保优势产业发展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通过经济区文献信息系统的一系列创新服务手段,能够提升经济区的文献信息服务水平,提高文献信息保障能力,为经济区科技创新、技术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时报消息.广西“两会”热议北部湾开发[N].钦州日报,2008-01-31(5).
[2]岑丽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通道建设探析[J].东南亚纵横,2008(6):43-46.
[3]周力青等.桂林地区工程技术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05(11):135-137.
[4]广西科技数据资源中心[DB/OL].[2008—12—22].http://202.103.234.55:8090/ClientWeb/Res-sjkview.aspx.
[5]广西防城港市科技情报所建科技文献平台服务科技发展[DB/OL].[2008—12—26].http://www.gdinfo.net:8089/gdJnfo/news-main.jsp?id=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