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
2009-09-03莫继针
莫继针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创新源于问题,创造、发明往往是在实践或理论中发现了问题,进而引发人们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显著特点.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也更重要.笔者结合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作一探讨.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策略
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但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要教会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一)创设各种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难以理解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只有具备了问题意识,且随着问题意识的增强,会促使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探索、思考,激活认知的冲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是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只是一个数学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因此,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目标.
学生会不会提问题,能不能提出好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不能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设置“问”的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出示一工地上圆锥形沙堆的图像后,问学生:你们看到这堆沙,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提出了如下问题:沙堆是什么形状?沙堆的体积是多少?这堆沙有多重?
沙堆的占地面积是多少?等等.学生将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要解决的问题.
(二)鼓励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提出问题的保证
1.建立民主课堂,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提问的勇气.
提出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就需要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去思考.所以在教学中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关键.只有在教学氛围宽松的自主的民主式的情境下,学生才能充分地思考,并增强提问的勇气和信心.这些都需要以教师的爱心为基础,理念做支撑,也与数学专业知识和教学机智有着密切的关系.
2.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评价,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保障.
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评价,多表扬,多引导,使学生感觉到有一种成就感,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问题的态度,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是与本节课无关时,甚至是“不合理”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本着“先培养学生敢提问题,再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面对问题情景,就想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
二、教会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为了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较高的价值,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提出数学问题常用的方法有否定假设法、归纳猜想法、逆向思考法、质疑反思法等.
1.否定假设法 否定假设法是指对所研究对象的属性进行逐一地否定,从而猜想其发生了什么变化,可能得到什么结论的一种方法.它是提出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具体操作是先确定研究对象,然后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列举出它的各种属性,再就每一个属性进行否定,“如果这一属性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它可能是什么样”,由可能性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am÷an=am-n(m,n为整数,且m>n,a≠0)”后,对属性指数m,n进行否定:如果m=n,那么a0有意义吗?如果有,那它等于什么?如果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