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测目标模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09-09-03刘国宏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矫正师生目标

刘国宏

“可测目标模型”是中山大学哲学教授林定夷在《论科学进步的目标模型》一文中提出的一种科学进步模型:“实际的可检测性目标模型”,简称为“可测目标模型”.他提出这一模型含有相互联系的三个要求:1.科学理论与经验的一致性;2.科学理论的内在统一性和逻辑简单性;3.科学在总体上的实用性.因此,体育教学作为一种科学,它也有其发展目标、实现的手段,所有的体育教学问题都围绕着体育教学的目标而提出.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大胆汲取哲学中的营养,创新地运用于工作中,以期更好地实现教育理想,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可测目标模型”在体育教学中具体应用可遵循“目标——教学——反馈——矫正——评价”的流程进行.它能反映哲学家和实践者对体育教学的共同认识和理解.

一、以“目标”为中心的教学观

“教育是一种科学活动.” 体育由于其本身学科特点,处处显示出可测目标模型的意向.它有着鲜明的教学目标,从大的来讲就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课程.从小处讲则是根据课程标准,按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学生的可行性目标.对一些学困生可适当降低目标,分散难点,切忌用统一的目标要求学生,以求学生在可实现的目标任务驱动下,激发动力努力上进.“可测目标模型”应用中的体育目标恰是可选择和可调节的,并且这种目标呈阶梯性和螺旋性,学生在实现师生共同制定的目标后有一种成就感,自信心也逐步建立,从而激励师生向更高一级目标迈进.这也符合教育心理学的科学要求.

二、以“主动双向”为标准的价值观

传统的体育教学将成绩作为衡量教学的唯一标准,“磨驴”式的体育教学将刻苦训练作为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盛行老师定目标、学生练的死板模式.而“可测目标模型”则是将“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价值标准,从“纯训练教学”向“超训练教学”转变,它努力触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逐步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达到主动思维、主动训练的预期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可测目标模型”并非只是单纯学生的主动,而是强调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主导,力求实现师生从“被动”到“主动”“单向”到“双向”的根本转移.在师生主动的双向交流中进行教学和学习,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矫正,探索规律,这对师生教与学的态度及教与学的能力的促进与提高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以“个性”为定位的发展观

所谓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比较固定的本质属性.古往今来,许多富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教育家莫不把发展人的个性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古希腊哲人提出的培养和谐的人,到当代人本主义主张的培养“成人”,都含有发展人的个性的意思.“可测目标模型”群体必定要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有凝聚力的内在需要,但凝聚力不等于要求一律,个体趋向同一.它是围绕共同目标的凝聚,需要的是丰富而有差异的个性之间的合作和各显其长.注意了个性的发展,可测目标模型应用才更富创新与活力.同时,它也是推进个人和群体向前发展的重要内驱力.因而在运用“可测目标模型”方法时,教师应做到: ①必须尊重、理解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健康的发展.②优化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觉锻炼.“千锤百炼方可化铁成钢”,学生良好的个性需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磨炼,教师就要去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外部条件,使他们在适合他们个性发展的天地里自由飞翔,如鱼得水.

四、以“反馈矫正”为主线的训练观

在“可测目标模型”的教学过程中,反馈和矫正是关键的两个环节,它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这个反馈既要理解为学生给教师的反馈,也要理解为教师给学生的反馈.前者的反馈有利于改进、矫正教师的教;后者的反馈有利于改进、矫正学生的学.因此,反馈必须伴随着矫正,矫正与否又需要新的反馈.反馈是双向的,矫正也是双向的.这样有充分的条件让师生去反思教学和学习过程,总结得与失.同时又鼓励每个师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师生提供充分实践的条件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五、以“评价”为手段的促进观

“可测目标模型”在体育教学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给评价指标作出某种合理的量化.所幸的是体育学科比其他学科在评价方面更具可操作性.这里的评价既有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也有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在评价中都有学生的参与.可以说在评价的内容、评价的阶段、评价的形式、评价的方法等方面都应力求目标的最优化.

六、以“和谐”为基础的人际观

在实施“可测目标模型”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及其他体育活动中,常常气氛活跃,过程生动曲折.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以真诚和学识令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学生的自尊、情感得到理解,行动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潜在的能量.

师生是以平等的面貌出现的.他们有时是学习者、有时又是指导者.这种角色的扮演基于教学相长的道理,即为别人讲解问题后自己对问题也会有新的体会和理解,也就是让学生分别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并可互相转换.角色扮演和转换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责任编辑:罗 艳]

猜你喜欢

矫正师生目标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麻辣师生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