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

2009-09-02黄立宏龚理专李勇军

中国大学教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学分制

黄立宏 龚理专 李勇军

摘要:湖南大学以学分制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创新为新理念,以积极倡导研究性教学为新方法,以有效推行大学生课外科研计划为新载体,以创办李达学院为新平台,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关键词:学分制;研究性教学;课外科研计划;拔尖创新人才

一、全面实施学分制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创新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大学教学的根本问题。21世纪社会、经济和科学的发展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研究型大学必须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以理念为先导,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分制为手段,优化顶层设计,创新培养模式与机制。我校确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融合的通识教育,进行综合背景下学科交叉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培养,增强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1.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

学校在突出研究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强化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从2006级学生开始全面推行弹性学制下的学分制改革,实施“2+2”两阶段培养模式。除个别特殊专业外,前两年分大文、大理两类组织教学,实施通识教育,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够适应不同学科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后两年教学有效结合科学技术发展、人才市场需求、专业评估和国际认证等,既突出专业特点又注重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

2.自主选择专业与课程

实施学分制后,选修课比例提高到40%以上,同时允许20%的学生自主选择专业。通过各种举措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与条件,用合适的内容、方法以及正确的评价标准与激励措施,促使学生的个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得以有效培养与健康发展。

3.国际化培养,走出去与请进来

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策略,以全球化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一是既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工作或讲学,也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深造,先解决师资的国际化问题。二是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80多所学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互派学生交流培养。三是加入国际组织,例如设计艺术学院加入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联盟(Cumulus),培养步伐紧跟国际前沿。四是参加境外实习,例如会计学院每年选派学生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选拔参加境外实习,土木学院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互派学生实习。五是与国际大公司、一流大学合作,引进优质国际教育教学资源课程。六是参与国际人才联盟,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资助的跨国远程合作项目。七是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大学生学科竞赛,例如SAE方程式赛车、ACM竞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等。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特别是杰出学生的国际参与意识与国际竞争能力。

二、积极倡导研究性教学,促进课程体系与实践内容创新

研究性教学是充满探究的教学方式,最基本的特征是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形成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教师通过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研究性教学对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本科教学中推进研究性教学,将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引入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研究性课堂教学

所谓研究性课堂教学,就是基于强调学科原理形成过程和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其关键就是从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深入探究未知领域的激情,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大力推行“科研四进”(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实验、进毕业设计),并以26门国家精品课程、双语课程、微软精品课程为样板,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摒弃“照本宣科”和“满堂灌”,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适应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教材教参、授课类别、讨论组织、作业类型、实践训练和考核方式。高度重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重点培育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建设的网络资源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依靠课程责任教授,确保教学质量。课程责任教授作为既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领军人物,是推进研究性教学的依靠对象。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何人可教授,紧密结合国内外前沿动态,以国际视野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带动了艺术设计类课程群组的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2.研究性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杨叔子院士曾经以“创新之根在实践”为主题先后发表四篇论文,详细阐述了创新的根本来源于实践这一命题。这充分说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离不开实践性环节的研究性教学。

(1)变革实验教学类型,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建立由基础验证、实践体验、综合设计、研究创新等多种类型实验项目构成的教学体系。鼓励实验课时较多的课程独立设课,强调实验教学内容面向科学研究和实际工程项目。

(2)整合实验室资源,建立全新开放机制。结合质量工程建设和学分制改革,采取网上预约实验、聘请实验助教、提供专项经费等措施,建立完善实验室开放机制。努力实现时间、空间、内容、方法等多方面开放,吸引学生进入实验室,营造良好的研究性实践教学氛围。

(3)创造毕业设计新模式,促进产学研结合。依托重大科研项目,让不同专业学生同时直接进入科研团队进行毕业设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方法和合作开发的能力,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创新的灵感。

三、大学文化整体育人,引导学生学习途径和模式创新

高等教育的最高价值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从“知识教育”过渡到“文化育人”。在教育内容上,将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贯彻于教育全过程。在教育途径上,文化育人注重知识内化,强调通过内化和升华,使之成为教育对象的一种文化自觉。

1.先进的文化育人模式

(1)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发掘岳麓书院优秀的传统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当代教育中,从而为学生的人文化过程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发挥优秀影视文化的作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影视文化一直深受大学生青睐,学校因势利导,与潇湘电影集团联合成立了影视文化基地,创造了以优秀电影首映式系列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成功举办了《毛泽东去安源》等10余部电影首映(展映)系列活动。以优秀电影首映式为契机,发挥影视文

化育人功能,在影视文化中引导学生研习历史、增强学生对党的信念、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

(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强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建设了由人文科学、艺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四类组成的150余门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校长钟志华教授和副校长章兢教授分别为全校本科生开设《大学生成才之路》、《大学文化与成人之道》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由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主讲人的“中国文化论坛”、“艺术与人生论坛”、“科学与创新论坛”,已形成学生向往的名师文化。

2.全新的项目学习模式

构建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训练(SIT)和创新性实验计划体系,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选择相对复杂、面向实际的课题,并进行论证、立项、研究、结题的过程。让学生在独立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调学习项目背后的科学思想,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研究的兴趣,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学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逐步形成独特的创新文化。建设课外创新基地,吸引有项目的学生前来开展研究活动。例如由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建立的基地共有8间配备了常用仪器设备的实验室,共有106名本科生和2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进入基地。2008年该基地学生团队获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全国一等奖。建立“创新俱乐部”,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例如学生成立的SAE方程式赛车俱乐部,从2007年开始赴美国参加FSAE方程式汽车大赛,影响普及海内外。在校报推出“我创我秀”专门栏目,通过学校电台、电视台定期宣传学生研究的优秀成果,利用展板宣传、实物展览、发放传单等形式开展大型成果展示活动。举办大学生创新论坛,大学生创新宣传月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创新网络文化,建立课外科研计划的专题网站。发展竞赛文化,广泛发动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近三年来,有1176名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

四、着力创办李达学院,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管理创新

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宗旨,着力创办李达学院。采取重视基础、强化实践、参与科研、鼓励创新的新培养途径,培养造就一批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每年通过笔试和面试从新生中选拔100名左右优秀学生进入李达学院,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个实验班单独编班,建立拔尖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1.“宽专交”培养

设计“宽专交”培养模式,既强调宽阔的基础知识、又注重突出的专业技能,同时鼓励学生交叉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可以选专业,在导师指导下设计一个适合自己成长的教学计划。第一学年强调基础培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别强化数理、人文、社会学科基础:初步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只有基础知识宽,二三年级时选专业时的面才广。在专业的学习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两年。学校还积极鼓励不同学科学生交叉组合团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加强在交叉学科上学习,成为交叉型人才。李达学院约有30%的学生跨学科选择了新的专业,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得到了激励,个性和潜能得到了更好发挥。

2.导师制

为实验班配备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教师、双语教材、实验资源等。引入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导师大部分都是院系的院长、博士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另外还有国家教学名师经常关心学生的发展,介绍学科发展前沿知识,担任学生导师。通过学生与教授和研究人员广泛而有效的交流,并参与科研活动,不仅使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更让学生们接受学者型老师教学文化的熏陶和踏实严谨的学术作风的润染。李达学院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课外科研活动,取得了好的成绩,且有一批学生被一流高校录取为研究生。

3.品牌效应

李达学院短短几年时间内就体现出了良好的品牌效应,扩大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就业和招生等方面的社会影响。学生中80%以上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出国,在各个专业里都表现出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较高的创新思维能力、强烈的创造欲望和自信心。每年学生选择导师和专业时,各学院领导、教授都积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选择本院的老师和专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基本都被大型企业和研究单位看中,在不同的岗位上都有良好的表现,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影响了社会、企业对我校学生的认可程度,提高了就业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关注。将李达学院招生与高考招生相结合,聚集了很多高考生及家长的眼光,对吸引优质生源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陈立民

猜你喜欢

研究性教学学分制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中职学分制改革及思考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数据库原理》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
注重计算思维的程序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探讨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数字电路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
水质工程学课程群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
休学创业要以“完全学分制”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