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的运行分析

2009-09-02钟一彪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运行

钟一彪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是一定阶级经由其政党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要素与社会组织结合起来并诉诸于民众的日常公共生活,在此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内在联系和功能机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运行的整体进程可分为目标设定、组织建构、资源介入、引发互动、效果输出五个部分。

关键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运行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3-0063-03

随着人类逐步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已不再大包大揽,大量的问题更多地由社会群体去解决,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面临一种全新的形式。无论是中国还是在外国,思想政治教育都试图渗透到社会组织中,并与社会民众的公共生活密切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从而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类型——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机制。它是一定阶级经由其政党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要素与社会组织结合起来并诉诸于民众的日常公共生活,在此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内在联系和功能机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对大众的影响作用产生于运行过程中,主要包括运行的目标设定、组织建构、资源介入、引发互动、效果输出等五个部分。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运行的目标设定

一定阶级及其政党如果想要通过社会组织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设定自己的运行目标。通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宏观方面来讲,一是通过赢得民众支持从而获得执政权,二是执掌政权的政党需要巩固自身的社会合法性。从微观方面看,政党需要自己的某一项具体政策、措施获得社会支持,或者政党的决议要在社会领域进行实施,通常都会辅之于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达到相应的目标。同时,也只有设定了相应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运行才会有方向,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方法措施才会随之启动。

一般认为,组织目标是组织对未来组织行为的规划,即规划出一个组织完成自身功能的方式,组织目标是由主体、客体、任务和指标四种要素构成的。组织目标的实施,要由一整套组织结构、组织人员的协调和沟通来保证。但是,政党在设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的目标时,不能用政党的组织目标来要替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运行的目标。因为政党内部的资源要素、人员状况、纪律要求等与社会机制是不同的。在社会领域,作为群体中的个人,由于其个人的心理、性格、阅历、能力等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而造成个人的需求,以及对群体目标的看法不同。这样有与群体目标一致的个人目标,也有同群体目标相矛盾的个人目标。而且,个人与组织或群体目标的冲突是普遍的。个体与组织、群体目标的冲突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一是个体对于组织、群体目标认识上的差异-二是个体——组织、群体目标内容上的差异。因此,在设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运行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到社会个体的诸多差异,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这样的目标才会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否则就可能是政党组织的一厢情愿。

社会组织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的载体。这里所说的社会组织是指不同于国家机关并在社会领域中存续的主要以公益或互益取向为内容的非营利组织。如果按照规则的正式与否,社会组织又可以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组织目标是具体的;正式组织的权力特点具有强制性服从的特点,并且还有正统性、合法性、稳定性等特点;正式组织的结构一般具有层级式的等级特点;正式组织的信息沟通渠道是由组织规章所提供的。非正式组织是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并非由法定的权力机构所建立,也不是出于权力机构的要求,而是在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按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可分为利益型、信仰型、兴趣型、情感型及亲缘型;按照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和性质划分,非正式组织又可以分为积极型、消极型、中立型和破坏型非正式组织。

通常来说,组织采用的目标、组织服务的目标、组织体现和代表的目标等一切象征目标,对组织获取合法地位、找到联盟者、吸引资源和凝聚人心的能力将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的运行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而构建或利用不同的组织平台,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有的目标通过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就能达成,有些目标通过非营利组织来实施效果更佳,有的则需要通过政党或政府设立原本没有的组织机构来达成政党或政府的目标。究竟采用哪些组织类型来促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的良性运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政党自身对社会情势的判定。不过,一般而言,都是通过正式组织的设定来影响社会中的非正式组织。

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运行的资源介入

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各资源要素“嵌入”社会组织之中,就不会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的运行。资源介入的重点是选择适当的时机,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要素与相关的社会组织联结起来,并通过社会组织而作用于社会个体,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嵌入”实际社会生活,以使其在社会关系中运行。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运行的资源介入其实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社会组织从而实现了对社会生活领域的介入,亦可以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介入”。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审时度势,抓住适当时机恰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介入。

按照资源介入与工作对象关系的紧密程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的资源介入可以分为直接介入、间接介入和综合介入三种类型。直接介入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日常实际生活采取行动,直接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这种介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直接介入是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直接接触工作对象的,以工作对象的实际需要为切入点开展工作。工作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家庭、群体、单位或者社区等等。间接介入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改变工作对象相关的其他系统或周围的客观环境,从而使得工作对象的人际关系和环境系统得到改善的活动。间接介入是基于对工作对象存在问题具有清晰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对工作对象情况的全面把握,就进行工作对象相关系统的干预,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此外,间接介入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为相对于系统的改善或改变,个人或群体涉及的层面还是会相对单纯一些。综合介入则是把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结合起来,也就是,一方面从增强工作对象的素质和能力着手,另一方面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求的回应。从个人和环境两个环节介入的策略构成了将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介入行动,是对社会进行综合治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的资源介入要发挥作用,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这主要包括:第一,介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介入首先必须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工作对象及其相关系统的真实了解,翔实的一手

资料、问题的准确判断、工作对象的人际关系网络、相关环境系统及资源情况等,都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应该摸清的。第二,干预是介入的核心。既然是对思想工作对象及其相关系统的介入,就会产生一些干预行动。这些干预有可能是思想方面的,也有可能是行动方面的。比如,可以是谈心,也可以是直接提供行动方面的支持。但不管如何,这种干预应该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工作对象的良好关系为目标,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干预使得工作对象产生反感情绪,进一步的工作开展就会产生障碍。第三,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并重。介入实际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多多少少涉及到工作对象的实际问题。这种问题既有可能是精神方面的,也有可能是物质方面的,有时候两者兼而有之。往往是,思想方面的问题其根源是物质方面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介入的准备期就应该做好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的双重准备。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坐而论道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并不能解决工作对象的实际问题。

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运行中的互动引发

马克思指出,“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终极原因”。他说的“相互作用”当然不止是人们之间的交往,是指自然或社会所有事物的相互关系,当然也同样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机制。引发互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的重中之重,因为如果没有互动,也就是说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传输与交换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的运行将缺乏相应的质料,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达成就无从谈起。在这里,实际上人是社会关系的发动者和承载者。因此,社会关系实际上也就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可以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体、群体或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活动。社会互动构成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也构成了信息和资源传输的人际和社会空间。社会互动是人类结合的基础,它引起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构成人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要素就是在这种五彩斑斓的关系中相互传递,人们之间也就因此而互相影响。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社会互动已经超越了人际之间的互动而跨越时空界限。特别是,网络等传播工具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跨越时空的互动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常态。新技术媒体使得新形式的社会互动成为可能,改变或破除旧形式的互动,为行动与互动创造新的中心和场所,从而有助于重构现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们所处的机构与组织。

通过引发互动从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的运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实现了从静态到动态的飞跃。在这里包含五个主要的因素:一是行动者。互动涉及的相关方,行动者的最小单位是个人。二是行动目标。参与互动的人们都是有意识的,都力图用头脑中成熟的计划去调节另一方的行动,但政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的目标设定影响了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三是社会环境。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开展的,都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的组织及其环境的互动影响了资源的供给和各种要素的整合。四是互动规则。纯粹个人的行动可以随心所欲,但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互动的任何一方都不能随心所欲,都必须在一定的规范导引下行动。五是社会接触。互动双方均受对方行动的发生与改变刺激,并做出一定的反应,从而形成真正的集体行动。当参与互动的各方,通过围绕政党设定的目标而形成共同行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的运行就真正开始了。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对个人产生的影响作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的效果输出,通常也被称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归根到底,政党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运行最终都是希望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得工作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的效果输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一是从效果输出的显示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运行的效果分为潜在效果和显在效果。潜在效果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的运行对人产生的效果并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而是要在日常的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显在效果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对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或者说效果是明显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运行的效果输出从影响的时间跨度,可以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短期效果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运行对社会个体的影响是短暂的,经过一段时间后人们的思想行为态度等又恢复原状;长期效果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运行对个人的作用较为持久,具有长久的影响力,甚至这种影响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运行的整体进程分为目标设定、组织建构、资源介入、引发互动、效果输出等五个相互联接的组成部分。其中组织建构、资源介入、引发互动三个环节是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的载体形式、资源要素、关系结构三个维度进行区分的,而整个运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客观地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的运行效果有时会表现得比较明显,但更多的时候是伴随着工作对象问题的深入而不断反复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应在不断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建立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长效机制,耐心深入地扎根于实际生活做好服务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短期效果与长期效应结合起来考虑。

参考文献

[1]钱弘道,治道的选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7,

[2][3]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l-122,117-119,

[4][美]w-理查德·斯格特,组织理论[M],黄泽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71,

[5]史柏年主编社会工作实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杜,2007:27,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8,

[7]孙英春,大众文化:全球传播的范式[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63,

[8][英]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M],高锯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246,

[9]宋柿飞,现代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94。

猜你喜欢

运行
数字电视广播工程运行期间关键技术探索
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中常见故障及应对措施
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变电运行误操作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
浅谈输配电线路运行与维护管理措施
秦山第二核电厂电气厂房冷冻水系统(DEL)运行分析
AN系列静调轴流增压风机运行、维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