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新探

2009-09-02代玉启陈文旭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定位思想政治教育

代玉启 陈文旭

摘要:2()世纪80年代中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在我国产生,20多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问题涉及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认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是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紧迫要求,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定位、属性定位和功能定位三位一体定位出发,依次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问题,力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有个清晰明确的把握。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定位;学科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3-0056-03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古已有之,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人类社会实践和阶级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在我国产生,20多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2005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将思想政治教育调整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内的二级学科,这个学科又再一次面临着对自己学科内涵和学科定位的重新思考。

“定位”就是确定一个事物的位置或方位,并以此为基点来把握它的意义、性质和特点。而“学科定位”就是把某个学科放到一定的背景与构架中,考察它在这个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并揭示该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学科建设的意义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问题涉及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认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是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紧迫要求,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追问,是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思维起点和价值起点。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意义。下面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定位、属性定位和功能定位的三个角度出发,依次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问题,力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位次有个全面而清晰的把握。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可以做多种理解。它是一项事业,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它是一种活动,旨在引导教育对象相应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它是一个学科,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学问、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为己任。”“犊照这一思路,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分别作为一项政治实践、作为一项教育活动、作为一个学科,从而多侧面、多角度、深入而具体地探讨其社会定位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政治实践,作为一项政治事业,鲜明地体现着阶级属性,表征着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它反映着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意志,为一定阶级的政治利益服务,是一定阶级思想控制、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项政治事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落脚点与归宿都是人们的政治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教育活动,具有一般教育活动的特征与属性,大体可以将其要素分为四个方面,即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介体(教育内容、教育载体与教育方式等)与教育环体(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因素)。作为一项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在于培养教育对象的相应思想素质、政治素养、道德品质与心理品质,为达到此目的,必须着力把握其内在规律,如“教”的规律、“学”的规律、内化的规律、外化的规律,等等。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政治实践和教育活动,产生已久。但将其作为一个学科而予以专门建设和发展,是最近二十余年的事。时间虽短,但其发展显示出蓬勃的态势和强大的生命力,主要经历了学科主体确立阶段(1978-1995年)、分支学科发展阶段(1995年至今)、学科综合深入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学科而建设,则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了学科所具有的一般属性,如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学科定位、学科内涵等等。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科的内涵、特征、定位等,是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一个重要基点,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思考和关注。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定位

属性即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也必然具有其特有的学科属性。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学科特点和学科属性,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必然要求。

首先,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将面临面向与取向的定位问题,即是主要面向实际还是主要面向理论,是主要取向理论研究还是主要取向指导实践,这是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生命力与价值性的关键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时,曾经针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反复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方法,是行动的指南。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必然要求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体现其理论性。理论的精细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趋于深化,但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面临着日趋闭守甚至僵硬的危机,其重要表现便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复杂概念的不断增多、论证的日趋繁琐、成果的日趋深奥以及内容的不断重复。作为“经世致用”之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似乎正在演化为远离生活和现实的“玄学”。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者致力于、满足于或局限于在“象牙塔”内构建自己的“精致科学”,以基本的概念、范畴为起点,以构建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为主攻方向,理论研究越来越“学院化”、“学科体系意识”的日渐增强和“问题意识”的日趋淡漠。一味地埋首理论、不直面实践和现实问题,只能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和价值的充分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性很强,先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发生、应用和改进,然后才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其应用性先于理论性。过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性,忽视、反对、鄙夷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是不少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实务者的惯有心理,他们对生动发展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及其提出的新问题、产生的新经验感受较多,然而却认识不到理论的价值,容易陷入经验主义、事务主义。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做支撑,其应用性只能体现为技巧性、策略性,没有深刻的内涵与深厚的底蕴。

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应该遵循的。两类成员应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具有更多地关注我们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提升其回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实践建立在深厚而宽广的理论基础上。

其次,科学性与政治性的兼容。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这一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为理论指导和理论基础的,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学科领域,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它是对人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以人类所创造的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为基础,所以能够构成一门科学,具有科学性特征。与此同时,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一定阶级利益和阶级需要服务的,没有超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目的、任务、内容也都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政治性,二者能否兼容?有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认为科学性排斥政治性,他们抱着“学术中立”的姿态、刻意疏远于政治实践和政治生活,试图以此遵循和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相反,有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阶级性,将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看作一项政治活动和政治工作,没有注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作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政治性突出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四有公民,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不断满足社会进步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其科学性主要体现于指导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完善性和是中国共产党丰富经验的理论升华以及对古今中外德育思想理性的批判继承。因而,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政治性是统一的,其政治性立足于科学性,是科学性基础上的政治性;其科学性不是价值中立的,是具有政治性和政治取向的科学性。二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学科属性,偏颇其一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推进。

再次,综合性与创新性的融合。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横向学科。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以及系统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成果,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社会上不少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具有综合性特征,而是具有边缘性特点,理由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似乎什么都研究,什么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都用得上,是大拼盘、大杂烩式的学科,交叉性很强、自身独立性不强;二是简单粗暴地反对、歪曲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简单的政治说教、强制灌输,从而反感、反对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它是无用型、无为型的,是边缘化的学科。

显然,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边缘性的学科,它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但只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用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研究自己的问题,揭示固有的规律,构建独立的学科体系,就不会被边缘化。而简单粗暴地反对、歪曲思想政治教育,是不理解、不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现,是没有深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价值的体现,不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边缘化、边缘性的借口和狡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正是在学习、借鉴其他学科基础上,不断深化对自身规律的认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有效整合中实现了创新,从而实现自身学科的创新和发展,这是借鉴型、集成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还体现于对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提升总结、理论概括,这是提炼型、原始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是高度融合、不可分割的,综合性是基础与前提,创新性是目标与要求,在综合、借鉴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超越。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功能定位

正确而适度的功能定位观,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前可以起定向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中可以起纠偏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后可以作为评估效果及其程度的基本标尺。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其地位,在理论层面上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化与科学化进程;在实践层面上则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及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其功能定位可从以下三个视角来分析:第一,学理层面,即“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基础性的概念的本质和它所具有的学科意义上的功能和价值。第二,人才培养层面,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功能在于通过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提高人们的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人们的法制纪律观念,从而培养“四有”新人和“四有”公民,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层面,即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管理的有效软权力,是社会整合的有效作用力;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形成政治共识和共同目标意义重大。一般说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显著的政治优化功能、经济促进功能、文化整合功能和社会稳定功能。

在理论与实践中,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定位的认识,存在着种种误区,对其功能定位不恰当。归纳而言,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万能论,认为德育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地位无限夸大,必然把一切成绩或过错都归诸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当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后,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有些人又单方面强调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责难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强调。达于另一个极端,陷入“无用论”和“取消论”;三是以智代德论,认为智育可以取代德育,轻德而重智;四是以法代德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软弱无力的,法制法律才是实在而有用的;五是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寓它论,认为虽然重要,但不需要有自己的阵地,可以通过寓它,如寓于艺术、寓于音乐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六是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决定一切,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独立性不强,效果在环境的冲击下所剩无几,功能有限。

事实表明,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功能、全面肃清各种功能定位错误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定位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规律,最终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以上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定位、属性定位和功能定位三位一体的视角与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内在与外显、内涵与外延、本质与功能进行全面分析,试图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予以系统把握、立体界定。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学科建设也会处在不断完善过程当中,广大研究者也必将进一步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问题的认知。

参考文献

[1][3]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91-392,396-397,

[2]郑永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定位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0):93-96。

猜你喜欢

定位思想政治教育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