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2009-09-02孙泊陈瑶
孙 泊 陈 瑶
摘要: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不但要成为深入学习和牢固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行者,而且还要积极探索并建构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从理论形态、结构形态、转化形态、实践形态、廉政形态这“五大形态”的建设,大力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工程”,构建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3-0048-0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和方向指引,塑造大学本真的、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气派,形成共同的、和谐的思想根基和价值归宿,全面养成大学生的优秀品格和良好风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不但要成为深入学习和牢固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行者,而且还要以理论先行的姿态积极探索并努力建构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长效机制。从理论形态、结构形态、转化形态和实践形态人手,通过“四大形态”的研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校园“普及工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和校园文化方面的强大功能,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指导地位,以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和时代使命。
一、“全员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理论形态
从高校来说,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内化为大学生共同的意识形态、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心理素质。高校搞好这项全员的、系统的工程建设,要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可以努力从三个方面切入。
一是坚持理论武装先行的原则,加大理论研究的力度。要加强理论研究,成立固定的科研机构,集聚科研人才,加大理论攻关力度;要建立健全人才管理体制、工作平台和课题研究机制,整合研究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宣传思想工作新平台;要大力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工程,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每一个大学生的头脑。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总结凝练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验,使国家意识形态普遍融入每一个大学生的心里。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凝练出师生易于掌握和内化的价值观念,并上升为国家意识和内化为公民意识。
二、“五大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结构形态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理论教育和价值渗透的前提下,还需加强引导,建构“五大导向”的结构形态。
1思想舆论导向
思想舆论导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表达什么”和“怎样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在大学生中得到充分而广泛普及,首先得解决表达机制问题,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形态和基本内容,即向大学生传播什么的同时,还必须解决传播路径,即怎样向大学生传播。在传播路径和载体上,校园传播媒介、宣传载体要有应有的担当和责任,要承担价值引领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使命,要强化校园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要有发现美的眼睛。校园舆论导向的主体是校园传播媒介、宣传载体、校园名师、师德标兵等。我们要通过这些校园舆论导向主体,拓展和延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2制度政策导向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社会的支撑,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社会政策的引领。这里的社会政策是广义的,包括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依据大政方针制定的法律、法令、法规、规章和各项具体政策,也包括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及具体措施。建设社会政策导向就是使校园舆论导向得到社会政策和公共权力的支撑和保障。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把舆论导向所表达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和实施,使之转化为教育具体的行为加以落实。
3骨干行为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任何社会进步一样,必然要由先进的社会骨干示范引领。在高校,骨干广泛地包括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其他校园积极分子等。通过骨干分子把价值理念转化为直观的、具体的、可以触摸的实际行动,通过典型事例、先进典型、文明新风典型加以传播,必将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4组织保障导向
坚持和加强党组织的领导是根本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建设,关键在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学习培训教育;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学生一线,了解和查找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
5文化传承导向
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演进和文化积淀,才形成了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及和教育,还要注重文化的继承和扬弃,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时代精神,加以提升和凝炼。
三、“内化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转化形态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靠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内化机制的形成和实现过程,就是大学生自身潜在的积极因素逐渐得以发挥的过程。让他们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中长知识、受教育,让他们在其自身运动和与外界事物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自我调节和完善,使坚定的立场、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内化为大学生强烈自觉的责任意识,成为支配、启发、激励他们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因此,在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机制过程中应该重点把握好“三大转化”。
1理论向心理的转化
首先,加强理论渗透。高校要充分发挥和重视科学理论渗透的渠道和功能,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回答各种大学生成长中出现的新问题。其次,注重学习引导。在强化理论渗透的同时,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学习引导,要加强理论学习本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和兴趣。最后,促进吸收消化。要在进行理论学习和辩证分析的基础上,注意和发现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自觉地规范其价值取向和行为,促进他们的理想、信念的不断纯化、升华和巩固,将平时的理论学习不断转化为心理活动从而内化为心理机制。
2评价向行为的转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生成原则是对社会成员多样化价值观念基本内涵的提炼,其普适性就在于它是对社会成员的基本道德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只有与一些具体的行为规范结合起来,才能
达到引领风尚的实践效果,才能成为价值判断与评价的现实手段。我们要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载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校园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全体大学生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从群体意识转化为群体行为,为大家所自觉遵守和奉行。
3规范向示范的转化
要通过先进典型、道德模范、校园先锋等榜样力量的价值引领和行为示范,去教育和影响更多的学生,实现价值规范向示范的转化。要特别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注重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往往能够达到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思想的吸收和消化,从中接受教育和影响,进行内心自我转化,进而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进行价值观念的矫正,增强价值认同,养成良好习惯,逐步形成行为规范。
四、“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践形态
1坚持全员育人。形成合力
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全员的共同职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渗透、引导,真正履行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最前沿,对大学生价值养成影响很大,作用不可替代。同时,教育、管理、服务各方面的育人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高校要大力加强学校各级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学生理论学习社团等建设,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坚持全过程育人,强化效力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注重对象的层次性,按照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成长机制逐步推进,分类指导。坚持全过程育人,即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到其毕业就业,乃至到社会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要按照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任务、心理特征、发展表征等,有针对性地分别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和教育重点。
3坚持全方位育人,注重引力
首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教学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H高校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感染力、吸引力和思想力,努力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其次,充分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环节之一。这就要求我们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及时主动解决大学生中大量的、即时的、经常性的思想问题,通过活动提升思想认识,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用健康和谐、积极向上、改革创新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和文化熏陶。除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等传统宣传手段外,尤其要注重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后,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说服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在体验教育中自我教育,让大学生在奉献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提升价值。
五、“以廉养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廉政形态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廉政文化”的理念。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理应担负起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长效机制的应有之义。
当前中国正处于变革和转型时期,高等学校德育中传统的价值观教育和凸现的大学廉政文化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教育教学、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全过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通过拓展领域、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廉政文化建设在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以廉养心”的实际功效。
从高校自身来说,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各具特色、内涵丰富、富有教育意义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达到层面教育的要求。二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高校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养成廉洁的品格。三是强化校园文化的载体功能。高校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的广泛群众基础和广阔宣教平台,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四是不断加强廉政网络阵地建设。通过开设符合大学生兴趣爱好的专栏、专题、网页、廉政论坛等手段,广泛宣传廉政文化、传播廉政知识、弘扬廉政精神,使网络成为廉政教育的重要文化阵地、思想阵地,构建校园廉政文化的网络舞台。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形态、结构形态、转化形态、实践形态、廉政形态的研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校园“普及工程”,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长效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内传播、渗透,才能真正担当起引领校园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功能,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钟奇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7):45,
[2]郑重,郑忠梅,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J],中国市场,2006(27):49,
[3]侯永翠,邓安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J],改革与战略,2007(s1):33,
[4][5]任泽洙,许春章,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浅谈我校“两课”教学的社会实践[J]l黑龙江财专学报。1996(3):56,
[6]薛云,论廉洁素养[J],廉政文化研究,2D07(1):30-32,
[7][8][9]戴家隽等,切实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口]廉政文化研究,2007(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