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话“三”

2009-09-01冯国亮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6期
关键词:训诂古代汉语词汇

【摘 要】“三”这个看似简单的数词在古汉语中蕴涵着较为丰富的意义,本文通过一些具体的语言材料论述了“三”的多重涵义及其文化内蕴。

【关键词】古代汉语 词汇 训诂

在汉语中,“三”是一个平常而含义颇丰的字,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大写作“叁”,也作“参”。“三”在汉语中,可指实数,如“三人”“三里”“三日”表数量,《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表序数。“三”也可虚指,如《诗经·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表多数,《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表多次、再三。

“三”在汉语中还表示少数,这一点不为人们所注意,像《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的辞书也没作收录。闻一多先生认为:“在十为足数的系统中,五是半数,五减二得三,是少数,五加二得七,是多数。古书中说到三或七,往往是在这种意义下,作为代表少数或多数的象征数字的。”(《闻一多全集·神话与诗·七十二》)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三句话不离本行”中的“三”,均表示少数。除此之外,“三”还表示“全、都”的意思,如“一问三不知”。

“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角落。

古人观察天地日月星辰及人类社会,常“以三为法”来描述自然与社会。如天、地、人称“三才”“三仪”;日、月、星称“三光”“三辰”“三明”“三精”“三曜”;福、禄、寿称“三星”;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才能有所得;学习要充分利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这些空闲时间,莫让光阴付流水。

道教与“三”有着不解之缘。《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的最高神称为“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供奉这些最高神的庙宇称为“三清观”。道家把诸经分为洞真、洞玄、洞神,合称“三洞”,认为人有“三魂”,即爽灵、脱光、幽精。道教把宇宙划分为上界、地界、水界三部分,将时间划分为无极界、太极界和现世界。

佛教也对“三”情有独钟。佛教把佛、法、僧称为“三宝”,有“三生”(前生、今生、来生)“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之说。佛家将世界分为天堂、人间、地狱三部分。佛教的经典分为三藏:经、律、论。佛教对信徒提出了“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教还把精于佛教经典的高僧称为“三藏法师”,比如众所熟知的《西游记》里的唐僧,俗称“唐三藏”。

“三”的文化内涵,三言两语,只能见冰山之一角。如能通过这样一篇短文,引领读者诸君到文化圣殿中三品其味,作者也是三生有幸了。

★作者简介:冯国亮,重庆市垫江二中教师,语文教研组长。

猜你喜欢

训诂古代汉语词汇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乾嘉学术札记训诂理论研究》评介
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中传统方法的坚守和信息传播时代的创新
训诂术语的比较分析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古诗句词语释疑辨义两解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