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文本 有效迁移

2009-09-01张又斌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6期
关键词:教学目的新课标教学方法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迁移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流程中重要的环节。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对迁移教学的目的、方法及实施效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迁移教学 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语文教师的课标意识不断加强,新的教学理念早已融入到教学实践之中,其中迁移教学似乎成为教学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迁移教学无可非议,它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大有裨益;问题是,迁移教学究竟是为了达到什么目标,怎样的迁移才算是有效的拓展,这是许多人未曾真正重视的问题。

说得明白一些,迁移即是一种延伸、一种拓展。诚然,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完全拘泥于课文,需要拓展;但课文是教学之本,课堂活动仍要聚焦课文,教学的主题是对课文内容及其相关形式的理解和把握,任何迁移拓展都要服务并强化这个主题。迁移的方式可以多样,但任何方式的进行都不能冲淡这个主题;同时,迁移更应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增加其深度,扩大其广度,锻炼其强度。只有这样,迁移才有意义。

下面结合几个教学迁移的案例加以简要剖析。

案例一:《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将尽,教师让学生阅读文言短文《东坡画扇》,并回答问题: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应当看到,两文在思想内容上相差迥远,前者重在表现苏轼的闲适淡泊、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而后者的主题与之难以搭界。这样的拓展,不过是求得了拓展的形式而已。拓展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苏轼这种人生态度的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应当明白,学生在先前学习和后继学习中,其相关的因素越多,就容易引向拓展,发生迁移。

案例二:一教师在执教《沁园春·雪》的过程中,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你还了解哪些古代帝王?请选择一位说说他身上的“文采”“风骚”的不足是什么?笔者认为这一环节的安排有悖教学重点,有悖作品主旨。作者在下片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古代帝王,只是作为一种铺垫和反衬,其用意是突出当今英雄的豪迈自信的情怀。这种脱离文本本意去舍本求末的迁移,显然没有积极意义。如前所述,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立足于课文的教学重点,有利于课文的真正理解和把握;那些旁逸斜出式的缺乏有效度的迁移会让学生曲解文本意义,使教学偏离目标。还有一个类似案例是一位教师在执教《生物入侵者》时,让学生选择另一个“生物入侵者”,用一段描述文字写出它的形态、习性等,这也是偏离教学主要目标的做法。该文从生物入侵者的定义、入侵途径、入侵的危害、防治措施等多方面介绍。学习该文,应重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层次的逻辑安排的合理性,让学生懂得事理诠释的一般规律。

案例三:一教师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拓展教学设计是开展一次演讲活动,以“资本主义社会里扭曲的人性”为话题写出演讲稿。因为该教师在《孤独之旅》的教学中也曾安排“我对杜少康有话说”的演讲活动。那次活动的效果不错;教师的期待固然是想通过再次的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提高说与写的能力。殊不知,后次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因为《孤独之旅》中杜少康的成长经历学生很熟悉,学生易与作品及其主人公产生共鸣;可是学生对莫泊桑笔下的西方社会则有认识上的大块空白,演讲的效果可想而知了。由此看来,迁移教学除了要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更应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状况。教师应在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需求、方法应用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就会造成学生认识和意向活动的失调。

立足文本才是迁移之本。迁移教学的根本是透彻把握文本,切合学生发展需求,努力培养思维能力,以最终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张又斌,湖北省仙桃市毛嘴二中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目的新课标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目的的分析和思考
对高职院校教改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计算机导论双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