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级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结构方程模型
2009-08-31王华
王 华
摘 要: 提升餐饮业竞争力日渐引起政府重视,但学界对餐饮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仍有待深入。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中国省级区域餐饮业竞争力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验证了生产要素、关联产业、需求条件和企业结构对餐饮业竞争力具有直接的、正向的、依次减弱的影响,并由此构建了中国省级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结构方程模型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餐饮业竞争力; 结构方程模型; 评价模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人们生活消费观念的转变,出外就餐消费日益成为普遍现象,餐饮业在我国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也逐渐彰显。然而,可能正是由于餐饮现象的普遍性,对其研究却未被学界充分重视。文献检索结果显示,现有成果多集中于对微观层面餐饮企业竞争力的研究[1-2];对宏观层面餐饮业竞争力的研究相对薄弱,且多为对某一地区[3]、某一业态[4-5]的描述分析,较少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本文拟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影响我国省级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因素,期望为我国餐饮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1. 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理论模型
餐饮业竞争力研究属于产业竞争力研究范畴,是产业竞争力的行业具体化。在产业竞争力研究中,美国学者波特从因素分析角度构建了具有普适性的“钻石模型”。该模型认为,一国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关联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等四个决定因素。模型中每一因素都有丰富内涵,且相互间具有广泛经济联系,由此构筑了全新的产业竞争力研究体系[6]。在波特模型基础上,我国学者金培从机理分析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构建了“竞争潜力→竞争实力→竞争力实现”的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同时应用间接因素指标、直接因素指标和显示性指标体系来解释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7]。笔者认为,餐饮业竞争力是指一国或地区餐饮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即餐饮产业相对他国或区域,在相关要素影响下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占据市场、取得利润的能力。餐饮业竞争力既是竞争的过程又是竞争的结果,既要受潜在竞争要素的影响又为显性竞争要素所体现。因此,构建餐饮业竞争力理论模型不仅要分析影响竞争力的各种要素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还应解释竞争力的形成机理,从而预测和引导餐饮业竞争力的发展方向及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构建了包含5个潜变量和10个测量指标的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理论模型(图1,表1)。
5个潜变量中,包括1个内生潜变量和4个外生潜变量。内生潜变量即餐饮业竞争力,其测量指标由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构成,反映某区域内餐饮业在与其他区域餐饮业竞争中表现出来的占据市场、取得利润的能力,为区域餐饮业竞争的结果。
4个外生潜变量,即需求条件、关联产业、生产要素和企业结构,是影响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首先是需求条件,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人口比重2个指标反映,餐饮业发展水平是和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区域餐饮的需求量。其次是关联产业,由住宿业营业额和国际旅游收入2个指标反映,由住宿和游览而引发的餐饮消费是餐饮业重要的收入来源。第三是生产要素,由资产额和从业人数2个指标测量,这两个指标是餐饮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条件,将直接影响区域餐饮业的竞争力。第四是企业结构,由单位企业产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2个指标标识,这两个指标反映了区域餐饮企业的规模结构、竞争状况和生产效率,也是餐饮业竞争力重要的影响要素。这4个外生潜变量间具有广泛的相关关系。图1中ei(i=1,2,…,11)为残差变量。
2. 研究假设
假设H1:需求条件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有着直接的、正向的影响,即需求条件间接影响着区域餐饮业的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
假设H2:关联产业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有着直接的、正向的影响,即关联产业间接影响着区域餐饮业的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
假设H3:生产要素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有着直接的、正向的影响,即生产要素间接影响着区域餐饮业的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
假设H4:企业结构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有着直接的、正向的影响,即区域要素间接影响着区域餐饮业的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
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餐饮业竞争力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结构方程模型是探究理论、概念之间关系与结构的统计方法。该模型整合了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思想和方法,一般用于验证一些涉及多因多果的因果分析假设[8]。本文所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包括:(1) 测量模型,反映潜变量和测量指标间的关系;(2)结构模型,反映潜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在本文的结构方程中要估计的参数包括:(1)外生潜变量与内生潜变量的结构方程系数;(2)测量指标与潜变量的测量方程系数;(3)外生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4)测量变量误差项的估计(反映剩余误差的大小);(5)误差项与误差项之间协方差的估计(反映标识变量之间的关联);(6)外生潜变量的方差。本模型共有测量指标10个,待估计的参数30个,依据t规则(注:结构方程模型可识别的必要条件即t规则是:t≤p(p+1)/2,t为模型中待估计的参数个数,p为测量指标[8]。):t=30≤p(p+1)/2=10(10+1)/2=55,表明模型可以识别。本文运用Amos6.0软件,采用MLE(最大似然函数
估计)方法估计参数值。
2. 数据处理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005~2008)、《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
从中获取了2004~2007年我国大陆各省级区域122个样本10个测量指标的原始数据(西藏自治区由于2005年、2006年的相关数据缺失较多而未进入统计)。在数据处理上,本文运用SPSS11.5软件对各年份的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使模型中的所有测量指标都符合正态分布的假定。
三、 结果分析
1. 模型拟合度检验
Amos6.0提供了多种模型拟合指数,通常采用绝对拟合指数X2、RMR、GFI,相对拟合指数NFI、IFI、CFI,信息指数AIC等指数对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评价[8]。本模型拟合指数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除绝对拟合指数GFI基本达到拟合标准外,其他各项指数均与饱和模型较接近,并且在较好拟合标准范围内,说明假设模型与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模型具有较高的构建效度。
2. 模型估计结果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见表3,模型中各路径系数(潜变量与潜变量间的回归系数)和载荷系数(潜变量与测量指标间的回归系数)的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P值均小于0.05,T值均大于2,表示模型中所有参数估计都具有较高的显著性水平。其中,未标准化参数值为1的变量为参照变量。
3. 模型结果讨论
(1) 需求条件。
表3的模型参数结果显示,“需求条件”对“餐饮业竞争力”具有显著的、直接的正影响(标准化系数为0.116),对“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的间接影响效应分别为0.114(0.116×0.985)和0.032(0.116×0.276),说明对餐饮的需求水平越高,区域餐饮业竞争力越高,其占据市场、取得利润的能力越强,从而证实了假设1。对于构成“需求条件”的2个指标来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12)对“需求条件”的影响比“城镇人口比重”(0.923)大。模型结果表明,餐饮业竞争力水平与地区经济
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往往会带动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出外就餐消费的能力和需求也将增强。当前,我国餐饮消费者主要为
城镇居民,城镇人口的增多亦可以增加餐饮的消费
需求,但前提是人们要有出外就餐消费的能力,因此,城镇人口的增长对餐饮需求的影响不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来得大。
(2) 关联产业。
“关联产业”对“餐饮业竞争力”具有显著的、直接的正影响(标准化系数为0.249),
对“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的间接影响效应分别为0.245(0.249×0.985)和0.069(0.249×
0.276),说明住宿业和旅游业发展越好,将推动餐饮业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区域餐饮业占据市场、取得利润的能力也越强,从而证实了假设2。从2个构成指标来看,住宿业营业额(0.972)和国际旅游收入(0.965)对“关联产业”的影响相差不大。
(3)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对“餐饮业竞争力”具有显著的、直接的正影响(标准化系数为0.625),对“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的间接影响效应分别为0.616(0.625×0.985)和0.173(0.625×0.276),在4个要素中“生产要素”的影响效应排首位,说明餐饮业生产要素投入量越大,区域餐饮业竞争力越高,其占据市场、取得利润的能力越强,从而证实了假设3。对于构成“生产要素”的2个指标来说,“从业人数”(0.999)对“生产要素”的影响比“资产额”(0.971)大。区域餐饮业基础生产要素(人力和资本)投入越多产出的规模也越大,因此在4个竞争力的影响要素中,“生产要素”的作用最大。
(4) 企业结构。
“企业结构”对“餐饮业竞争力”具有显著的、直接的正影响(标准化系数为0.100),对“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的间接影响效应分别为0.099(0.1×0.985)和0.028(0.1×0.276),说明地区餐饮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和生产效率越高,区域餐饮业竞争力越强,其占据市场、取得利润的能力也越强,从而证实了假设4。对于构成“企业结构”的2个指标来说,“全员劳动生产率”(0.975)对“企业结构”的影响比“单位企业产值”(0.798)大。在4个外生潜变量中,“企业结构”的影响效应最小。可能的解释是,由于现阶段我国餐饮业还普遍存在着门店数量多、单店规模小、劳动力密集的特点,各省餐饮企业的规模结构和生产效率普遍都不高,所以对竞争力的影响暂时还没有其他要素大。
(5) 区域餐饮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本文对模型中各变量的标准化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变量的归一化系数(表4),并根据模型中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以相应变量的归一化系数为权重,构建了中国省级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两种评价方法:
方法1:η显性竞争力=0.219Y1+0.781Y2;
方法2:η要素竞争力=0.106(0.523X1+0.477X2)+
0.228(0.502X3+0.498X4)+
0.573(0.493X5+0.507X6)+
0.092(0.450X7+0.550X8)
方法1为区域餐饮业显性竞争力评价方法,方法2为区域餐饮业要素竞争力评价方法。显性竞争力反映区域餐饮业在过去和现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的成绩与地位,即为竞争的结果;而要素竞争力则反映区域餐饮业内部投入对外部产出的关联力,即竞争结果的潜在原因。运用这两种方法测度和评价区域餐饮业竞争力,不仅可以了解区域餐饮业过去和现在的竞争业绩,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影响区域餐饮业发展各种竞争要素的情况,可以分析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形成动因,明确竞争力培育的重点与方向,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培育与提高区域餐饮业的竞争力。
四、 结论
第一,通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中国省级区域餐饮业的实证分析,验证了区域餐饮业的生产要素、关联产业、需求条件和企业结构对餐饮业竞争力具有直接的、正向的、依次减弱的影响,构建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中国省级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
第二,基于中国省级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中国省级区域餐饮业显性竞争力评价方法和要素竞争力评价方法,运用这两种方法测度和评价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可以明确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业绩和成因,对培育和提升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第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研究方法,较好的整合了产业竞争力研究中的业绩观和因素观方法,拓展了餐饮业竞争力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对其他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数据资料的限制,本研究对于餐饮业竞争力的影响要素选择、测量指标选择、样本选择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餐饮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也有待实证检验。今后的工作可拓展餐饮业竞争力的影响要素(如加入政策因素和机会因素),探索更精确有效的测量指标,通过更多区域的实证检验,构建具有普适性的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开展中国餐饮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亦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颜醒华,管丽萍.餐饮企业供应链竞争力的模糊评价及其应用[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5,23(6):14-20.
[2] 刘强.零散产业视角下的我国餐饮企业竞争战略选择[J].商业研究,2008,6:148-150.
[3] 王圣果.餐饮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以杭州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8:75-80.
[4] 陈鸣.论星级酒店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商业经济文荟,2006,1:63-65.
[5] 刘晓霞,王鸿雁.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连锁餐饮业竞争力综合评价[J].江苏商论,2007,9:15-17.
[6] 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等译,郑风田校.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 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8] 易丹辉编著.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the Catering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of Province-level Regions in China
WANG Hua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Abstract:Although upgrading catering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s attached much significance by government recently, academic studies on it are still in the description stage.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is paper made an academic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Chinese regional catering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regional catering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s influenced directly and positively by four factors, namely factors of production, related-industries, demands and enterprise structure, whose influence degrees decrease in sequence. This paper ends with a suggest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d evaluation model for evaluation regional catering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catering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evaluation model
(责任编辑:邓 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