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在校园维稳工作中的角色和定位
2009-08-31钟日升
钟日升
摘要:校园稳定是枸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稳定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高校稳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高校的实际出发。阐述共青团组织在高校维稳中的作用与定位,分析高校维稳工作的现状及成因。提出共青团组织在雏护校园稳定中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共青团组织 维稳
一、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校园和谐稳定是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
高等院校的稳定与社会的稳定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社会稳定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稳定。高等院校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科学的发展,更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政治稳定。
确保稳定、构建高等院校稳定机制,才能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抓住机遇。实现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才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妥善解决高等院校面对的各种问题,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二)高校校园稳定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前提。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历来是意识形态领域比较敏感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发挥对于高校课堂、讲坛、学术研讨、校园网络等这些主阵地的正确引导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倾向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产生重要冲击和影响。尽一切可能的条件,维护稳定的教学、科研秩序、师生思想稳定和心态平衡、校园环境安全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前提。
二、共青团组织在高校维稳中的角色与定位
(一)维稳是高校党委的重要工作。而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高等教育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它服务和服从于社会的进步,引导和推进社会的发展。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地,能否创造一个稳定的高等院校已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稳定问题的焦点之一。高校党委作为高校工作的领导核心,维护校园教学、科研、思想、生活的稳定,无疑是党委面临的最重要的工作。
共青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是党对共青团的要求,也是共青团的基本任务。对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是共青团的主要工作内容。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党组织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在学校工作中的得力助手,是加强学生教育与维护学校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共青团组织是高校维稳工作的重要力量。
青年学生是社会的“晴雨表”,高校稳定关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高校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有着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能够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能够也理所应当为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高校共青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学生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是青年学生的知心人。高校团组织所指导的青年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学生团体联合会、志愿者组织等在学生中思想素质、思想觉悟比较高,在学生中比较有威信,具有较好的大局观,能够自觉、自愿地听从学校安排,同时信息渠道比较广,能够及时收集到各方面的信息。依靠着这批学生干部队伍,能够使共青团组织在团员青年和学生干部的协助下,共同维护校园的团结、稳定。
(三)共青团组织是学生与学校职能部门沟通的桥梁与纽带。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大胆直言、敢说敢干、崇尚平等、消息灵通,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认同。与此相对的是学生反映问题的途径狭窄,一般遇到问题只能够向辅导员反映。对于教学、管理等问题,辅导员一般能够及时地向学院领导进行反馈。而对于后勤管理、安全保卫、环境卫生等问题,辅导员也只能够把问题反映给学院,再由学院汇总反映到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去。由于在行政管理上,学生分散在各个院、系管理,因此学生分散向各个院、系反映的意见不集中,难以得到院、系的重视。而且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此类问题一般难以在短期到达相关职能部门,问题也很难得到重视和及时解决。而依靠共青团组织则能较好地妥善解决此类问题。
三、共青团组织在高校维稳中的对策研究
只有把高校维稳工作当作社会发展的必要环节来抓,通过适当的组织形式把有关部门纳入整个工作体系并落实职责与分工,只有校园内各种影响维稳工作的积极因素共同发展,形成立体交叉、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并形成合力,才能确保高校的长期稳定。其中共青团组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在高校维稳工作中的作用。
(一)发挥政治优势。
共青团的主要任务是发挥好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如何,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它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以及与共产党的政治关系等都表明它虽然不是一个政治组织。却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党委的助手,承担着协助学校党委管理青年事务的重要职能。高校共青团要发挥政治优势,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发挥理论育人优势,紧紧围绕中央16号文件“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要求,积极开展理论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头脑。构筑当代大学生的强大精神支柱。
(二)发挥组织优势。
高校基层学生党团组织具有广泛联系青年学生的组织优势,在青年学生当中有较强的影响力和亲和力。共青团在每个高校班级都设有团支部。而大部分高校党支部建在班上工作已经朝“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学生干部可以使学校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和加强学校相关部门与学生的联系,方便落实各项工作,使他们在学校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尤其在应对重大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保证高校稳定的重要依靠力量。
学校仅仅依靠行政力量来干预在校大学生政治态度的行为效果是不够理想的,这是因为在政治信息和经验的传习上,尽管官方的灌输非常必要,但同学、宿舍、兴趣小组等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却至关重要。由于大学生活是一种群体生活,大学生容易在思想上进行交流,情绪上互相影响,行为上互相模仿,非正式群体中的成员地位平
等,免除了家庭和学校中的种种束缚,彼此之间可以自由谈论或行动。非正式群体的兴趣或既定的态度:更能影响大学生个人政治态度的习得和取向。因此,必须根据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合理利用他们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利用非政治群体的不同性质,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强化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抑制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培养、培训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者,形成强而有力、管而有效的班干部集体。
(三)加强共青团组织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
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党委的助手和后备军,应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信息共享,为维护高校校园稳定献计献策。具体来说就是应该充分发挥其组织优势,广泛利用校团委指导下的各种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学生团体联合会、志愿者组织等。同时这些学生团体的干部由于在学生内部群众基础比较好、较有威望,能够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遇到问题,也乐于向这些学生干部反映。高校团组织可以定期地举行调研、座谈活动,听取学生干部集中反映的意见。校团委汇总后,可以向学校各职能部门反馈学生的意见。得到反馈后,可以通过学生干部向普通学生反馈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处理意见。这样能够较好地让学校各职能部门及时、准确地获得学生的意见,而学生也能够在短期内得到反馈。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共青团组织在维护校园稳定工作中应该作为高校党委的得力助手,高校维稳工作的重要力量,学校职能部门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及时将信息传达给学校各职能部门。并且充分发挥其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组织优势。作为学生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的桥梁,应积极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介。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成长。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在维护高校校园稳定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守喜.宗教对高校的渗透及其预防对策.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VOL.32:109-111,总第147期.
[2]刘维.互联网对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西南大学。2006.09.04.
[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3,第1版:810.
[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教育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个如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93).
[5]周济.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座谈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4.10.21,(1).
[6]董天策.阿络新闻传播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