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例儿童急性中毒临床分析
2009-08-28李磊曹亚芹卫中华郭秋芬董玉斌
李 磊 曹亚芹 卫中华 郭秋芬 董玉斌
[摘要] 探讨1998年1月~2008年4月周口市中心医院PICU收住380例急性中毒患儿中毒种类、发病率、诊断、治疗经过及中毒原因,为急性中毒患儿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依据。
[关键词] 急性中毒;儿童;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2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c)-156-01
儿童中毒多为急性中毒。发病早期且不能完全提供病史者,容易造成诊断困难及误诊,严重者可造成患儿死亡[1]。为预防儿童中毒、早期诊断及治疗,现将我院自1998年以来收治的急性中毒儿童病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2008年4月,我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儿380例。发病年龄最小13 d,最大15岁。其中,3岁以下156例,占41.1%;3~7岁85例,占22.4%;>7岁139例,占36.6 %。城市患儿74例,占19.5%;农村患儿306例,占80.5%。其中,男232例,女148例,男女比例为1.57∶1。发病就诊时间15 min~7 d。误服297例,投毒71例,自杀12例。
1.2 中毒种类
食物中毒31例(细菌性食物中毒12例,亚硝酸盐中毒19例);有毒植物中毒9例(毒菌4例,曼陀罗5例);有毒动物中毒5例(蜂刺中毒1例,毒蛇咬伤2例,鱼胆中毒2例);农药中毒26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189例,除草剂中毒14例,杀鼠药中毒59例);药物中毒57例(镇静剂中毒24例,地芬诺酯中毒26例,酒精中毒7例);不明原因中毒16例。
1.3 治疗
所有发病6 h以内患儿均予以洗胃,部分予以导泻、灌肠,有特效解毒剂中毒的予以相应解毒剂,其他如补液、保肝、利尿、营养心肌及脑细胞药物应用、降颅压等对症治疗,32例患儿予以血液净化治疗。
1.4 转归
救治成功367例,死亡13例,救治成功率为96.6%。12例遗留癫痫、智力低下、肢体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其余均痊愈出院。
2 中毒原因分析
2.1 患儿方面的因素
①此组病例中,学龄前儿童占63.4%,此阶段的患儿年幼无知,对危险事物没有识别能力,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且喜欢用口咀嚼而易导致误食中毒。②学龄期及青春期的儿童户外活动增加,但缺乏相关安全知识经验(毒菌、蜂刺)。③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心理承受力较差,容易发生偏激行为。当提出的要求未被满足,学习过度紧张,成绩不理想,与父母、老师、同学发生矛盾,而内心不能排解时,均可导致儿童服毒。
2.2 家长方面的因素
①家长安全意识不强,将自身所用药物随处乱放或保管不严,使患儿有机可乘。②家长粗心大意(亚硝酸盐误作食盐)或误听医嘱。③家长不具备生活或医学常识,将有毒物质,如毒蘑菇、鱼苦胆给儿童食入;或根据个人经验擅自用药。
2.3 社会、经济发展及文化水平的影响
笔者所在地区是一个农业地区,随着近几年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多数农村青壮年都去南方各大城市打工,孩子放到家里由祖父母照看,即所谓的留守儿童。由于祖父母年纪较大,在儿童放学及放假期间很难做到较好地照看;家庭及邻里纠纷未得到合理解决,而采取投毒等违法行为;还有部分不明身份别有用心的人报复社会,把糖块、方便面等掺入毒鼠强后放置在儿童经常路过之处,引诱食用。
2.4 基层医生及医院方面的因素
服用相应年龄段不宜使用的药品(如地芬诺酯)以及超剂量用药;司药人员未作好查对,发错药。
2.5药品市场监管力度不强
市场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国家规定的处方药及剧毒药未按规定管理执行,促使某些药物流入社会,威胁儿童身心健康。我国政府对毒鼠强早已明令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但目前在农村许多地方仍然可以买到。
3 预防对策
3.1 加强儿童安全监护及教育
对于学龄前儿童,应该专人看护,开展安全教育,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生活环境;对于留守儿童,学校、家庭和社会应携起手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对于学龄期儿童,应向其讲清危害,勿随便采集野生植物及野果食用、不要捡拾路边食物及可疑食物,给予健康的心理教育、疏导,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配合老师给予解决[1]。
3.2 开展宣传教育
①把留守儿童的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动员和整合全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们健康地度过这段特殊的人生历程。②基层医务人员应加强对农药、灭鼠药、剧毒药及儿童不宜药物的管理及宣传,向家长讲解预防中毒的知识,告之剧毒药应妥善保管,避免儿童接触。③告知家长如患儿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及早就医,减少严重后果的发生[2]。
3.3其他
①加强药品市场管理,对农药、灭鼠药、剧毒药严格按监控规章执行。②努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处理邻里关系及家庭纠纷。③医疗机构应加强与媒体合作,采取开辟专栏、开设固定时间段的专题节(栏)目等方式,向社会各个层面宣传防毒知识及适当的处理方法[4]。
[参考文献]
[1]郭书芹,孙业桓,范亚平,等.家庭因素对儿童伤害相关行为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3):218-220.
[2]薛莹莹,刘宝琴.郑州地区近6年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5.
[3]黄伟萍.儿童急性中毒59例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7,11:10.
[4]艾方红.小儿急性中毒85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28.
(收稿日期:2009-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