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科学设计课件
2009-08-28张圣锋
张圣锋
教师为了在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就必须在新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
明确课件制作目的
设计课件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究竟要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什么问题,这是创作课件时首先要明确的。课件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创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情境开始,无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于这一中心。所以,在课件设计之初就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当教师不易讲清、学生不易理解时,尤其是讲授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时,由于教师确定的思维启发或学生被启发而出现的求知兴奋时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会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此,课件制作一定要明确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注意学习环境的创设
在现代学习环境下,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在传统课件设计中,对媒体的呈现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征进行精心设计。现在,由于把媒体的选择、使用与控制的权力交给了学生,这种设计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反之,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则成为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所以,在课件设计中要加大师生交互和学生与课件交互的比例,让学生亲自参与,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认识,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由于现代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自主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而不是板书、讲授和满堂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必然会体现得越充分,这样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注意课件中知识的扩展
一个好的课件,先要有好的素材(信息资源)、好的创意。好的创意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备课。首先,教师应在相关实际情况中确定一个真实事件或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组织学生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规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通过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知识外化来实现学生的自我反馈,引起学生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监测、引发思考、积极参与研究活动、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内容时,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经过旋转变换而组成一个平角。“是不是所有的三角都具有这样的特性?”教师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做新的探索。教师把握时机,在学生渴望知道问题结论的氛围中,适时展开教学,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明确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方法之间的关系
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而是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挖掘一切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我认为,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多少代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过分夸大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是不恰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只有用在“不可替代”的情况下,才更具有使用价值。过多、过滥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甚至会给教学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有一个辅助教学软件演示椭圆的画法及定义,软件利用计算机绘图的特性动态地把椭圆画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椭圆定义:虽然生动有效,但实际上老师在数学课上只需带一根绳两个图钉,就可以非常直观地画出椭圆,并由此很方便地导出椭圆定义。因此,无论从教学效果,还是教学效益来说,一般情况下,传统教具所能发挥的作用绝不逊色于计算机。另一个例子从其他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有个立体几何的辅助教学课件,讲解的是立方体中有关异面直线的关系,做得很直观、形象,把这个立方体绕不同的轴旋转,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线之间的关系。从技术的角度讲该课件的确做得很好,但是如果学生由此产生想象力的依赖性,效果则适得其反。因为立体几何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而这样直观的课件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由此看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使用得当,才能发挥它的特长。而且,制作计算机课件的工作量大,要投入的人力、财力大,因此,在选择或设计课件时,要考虑到实用性。如果一堂课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就选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一堂课用传统的模式教学不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引起学生兴趣、收到较理想的效果,那么就考虑选择或设计相应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