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语文教学增光添彩
2009-08-28李丽春
李丽春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生动、直观、情趣的课堂,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改善了语文学习环境
多媒体教学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媒体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改善了以往单一、狭隘、枯燥的学习环境,拓展了学习空间,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鲜活的气息。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为演示型多媒体设备教学系统和多媒体教学系统两种形式。演示型多媒体教学系统是利用多媒体设备,主要提供教师教学演示。课上,教师按需要通过视频、音频切换,使一切视频信息均在大屏幕上投影显示,适当伴以解说和音乐声,既能在学生面前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又能创造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教师也可播放普通话教学光盘,在图、文、光、影、像、声色齐全的语文情境环境中不知不觉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让学生在感官的审美享受过程中增长语文知识、激发强烈的语文学习兴趣,增进学习语文的信心。
丰富了语文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可以用各种相关资源打开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之门,极大地扩充了语文教学的知识量,使学生不仅仅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还接触到百家思想,开阔思路。作为语文课重要辅助材料的网络资源,能将教育信息和社会信息有机地融为一体,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拓展的课堂和一个缩微的社会,使学生接触的不再是单纯的文字材料,而是可以观其形、闻其声、知其意的“立体空间”。这种资源的优势使语文课堂容量一下子扩大了许多倍,突破了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教师根据教材,或补充完善知识点、拓宽知识面,或演绎知识的重难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如,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教师课前让学生去收集、查找有关介绍周恩来的资料,这样可以加深对周恩来的认识和了解。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像周恩来这样的有志之士中国还有很多,我利用课件补充了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的资料,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有骨气的中国人不胜枚举。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电教媒体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的教学工具,它既能突破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把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又能改变学习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媒体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了一种充满情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氛围,不仅能让学生观其形、听其音,又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妙趣横生、思维活跃,学习激情高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例如,学习《观潮》一课,课前,我们可以做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把能够上因特网的同学组织起来,让他们去网上浏览、查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另一方面,动手制作课件,在演示文稿中插入一段有关介绍钱塘江大潮的视频文件,并配以优美的音乐。课堂上,我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先通过欣赏画面,把学生带入了那堪称“天下奇观”的绝伦画面境界中,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然后,通过以理解重点词句为突破口、以感情朗读为抓手,采用视听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来前、来时、来后的特点及形成如此壮观景色的地形特点。最后,再回顾课件,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此时,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已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热情都得到极大提高。多媒体呈现的学习内容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情感性,能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发展了学生语文能力
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直观性强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语文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文成公主进藏》一课的中心句——“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过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时,开始学生感受不到文成公主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她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学生既说的不好,也读不出味道,原因是对当时的交通工具和西藏高原的气候缺少了解。于是,我通过大屏幕,给学生补充了有关高原恶劣气候的影像资料。学生有了充分的知识结构和储备后能充分地展开想象,进行想象说话,说得合情合理、读得深情并茂。他们的情感得到一次升华和洗礼,感动于文成公主的伟大,感动于文成公主是人但似神的高尚情怀。
正是因为补充拓展了资料,所以教学目标的实现得以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