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09-08-28魏爱青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课文信息技术

魏爱青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各科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教育搭上了信息时代的列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优化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的教研、教改以及教学效益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更为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信息化技术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架设了一个优质平台。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甚至乐此不疲。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语文本来是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但应试教育却使学生感到语文索然无味。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录像、投影、幻灯、计算机软件等信息再现课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能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夕阳真美》一文时,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多学生平时都没能完完整整、仔仔细细地观赏过夕阳西下时的壮美景色,我播放了关于夕阳西下时的画面: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落日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学生观看以后,我让学生说说对画面产生的感受。一下子,自然景观和同学们拉近了距离,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夕阳西下时的壮美。接着引导学生说说夕阳下的景物都是什么样的:湖面上浮光跃金,似乎一颗颗钻石般闪亮的小星星在眨眼睛,绿树也好像被抹上了一层亮油,显得更加青翠欲滴……联想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夕阳真美!”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分化难点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文时,课文介绍“仙桃石……就像一个巨大的仙桃从天上飞下来,落在山顶的石盘上”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抓住一个“飞”字向学生提问:把“飞”字换成“掉”字可以吗?为什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其中有学生说:如果换成“掉”字,那这块奇石就会连滚带摔地摔到山下,摔得粉碎,所以还是用“飞”字好,可以落到想要落的地方。这时,我采用动态效果,出示奇石飞落山顶的一段动画: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天上飞落下来,落在石盘上,石头渐渐羽化成一个大桃子,再渐渐变成一块石头。形象有力地说明了“飞”比“掉”好。学生眼前豁然开朗,难点解决,比喻句的教学也水到渠成。

运用信息技术,模拟课文,启迪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并不说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形象阶段,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再现情境,能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对课文进行背景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对课文的理解。因为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不丰富,对于有些课文所涉及的相关背景资料如果缺乏基本的储备,对课文的理解可能出现障碍,而教师适时的背景介绍就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如课文《秦兵马俑》将把我们带到那举世无双的珍贵历史文物面前,让我们饱览它们的华美,感受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剪辑影视片段并配以解说作为课前的导入,从而把学生一下子带入历史的隧道。

教师还可以使用课文情景再现的手法。如讲授《开国大典》,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的影片,再现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热烈氛围,开国仪式的空前盛况。这样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加以描写的,籍以促使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营造浓厚的课堂气氛,创设释疑问难的突破,激发学生丰富的朗读情感,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整体美,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绿洲,使语文教学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它的不利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应用得正确、准确、合情合理,尽可能地避开它的弊端,做到有机整合、取长补短,使之与传统教学相得益彰,那么,取得的教学效果将是数以倍计的。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课文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端午节的来历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背课文